蔡琳玲
細節(jié)的生動往往感人至深,“‘兒寒乎,欲食乎?余泣,嫗亦泣?!比绱松鷦拥募毠?jié),跟《項脊軒志》的千古流傳不無關系?!逗苫ǖ怼分心且痪洹澳憧偸呛芊e極的”,也曾被揣摩數(shù)遍。生動來源于適合情境,來源于對人本身的關注。同樣,教師在作文的訓練過程中,如果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因素,在細節(jié)上下一點功夫,對激發(fā)和保持學生的寫作興趣,是十分必要的。
一、課內(nèi)練習要盡可能做到說寫結合
在課堂上,隨時可能進行一些隨堂討論。教師要注意說寫結合,鼓勵學生及時把討論結果記錄成文。這樣不僅有利于語言嚴謹,而且書面文字有利永久保存,能給學生以成就感。
二、科學倡導寫周記,培養(yǎng)平時練筆的習慣
魏書生說寫周記是進行道德長跑,提倡寫周記,能使學生養(yǎng)成自我總結、自我反省的習慣。高中生隨著身體的發(fā)育,心理上渴求社會的承認和成人的尊重。然而,成長中會出現(xiàn)這樣那樣的煩惱,他們需要一種保密的傾訴方式,寫周記可以滿足抒發(fā)的需要,但檢查方式需要調(diào)整。語文教師的責任是敦促學生練筆,并給予必要的心理指導。根據(jù)學生的要求,可在周記里設置《校園悄悄話》的形式,那是一頁可以折起來教的作業(yè)。學生和教師的單獨交流,雙方要保密。實踐表明,學生往往在動筆之初就明白了自己的煩惱癥結,寫的確是可以促進思考的。
三、巧妙安排,突破議論文的結構難題
高中議論文的寫作需要一個反復訓練、循序漸進的過程,進入高二后,學生學習議論文,對議論文充滿了神秘向往,又有不安和惶恐。怎樣在學習認識以議論為主的文體后練習夾敘夾議,成為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認識是從感性到理性逐步上升的過程,可以設計一個有序的訓練。于漪老師說,“文無定法并不是無法”。為促進學生思維發(fā)展,議論文教學必須講策略。先從注意多角度、多方面讓學生逐步認識文體特色,分批分段攻破。可進行如下嘗試:先從整體把握材料進行審題立意開始,向下依次進行了六字法結構(點、正、反、深、聯(lián)、總)、選擇典型論據(jù)、標題藝術和語言美、漂亮的開頭等第一輪訓練,共五次。這樣,學生的議論文寫作已初具規(guī)模。針對有些學生“在對社會不良現(xiàn)象進行批判時找不到寫作重點”這一問題,可選取一篇考場習作,結合魯迅先生的《拿來主義》,學習先破后立的結構,結合文言文復習《六國論》再學習總分式結構,由此歸納出,議論文的重點在分析解決問題,應重在擺現(xiàn)象、挖實質(zhì)。至此,作文教學順利進行,水到渠成。
學生是否能堅持不懈地練筆,和教師的科學嚴謹態(tài)度是分不開的。教學中不難發(fā)現(xiàn),凡是上次作文得到表揚和稱贊的文章,總會在下次見到蹤影。而已有的成功體驗,會推動學生進行下一次嘗試,向成功沖刺。而教師的負責認真,會敦促學生效法,身教甚于言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