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淮南子》的儒家思想

      2015-05-30 15:59:58魏艷楓
      中國市場 2015年9期
      關(guān)鍵詞:道家思想民本淮南子

      魏艷楓

      [摘 要]《淮南子》雖然以道家為主旨,卻吸收了先秦儒家思想,儒家的許多倫理觀念、哲學(xué)概念都可以在《淮南子》各個(gè)章節(jié)中找到。但是,《淮南子》中的儒家思想不同于先秦儒家思想,原因有二,一是黃老道家思想對儒家思想進(jìn)行了符合自己需求的改造,因此,《淮南子》中的儒家可視為道化的儒家;二是法家、墨家等其他被《淮南子》吸收的先秦思想影響了儒家思想,因此,《淮南子》中的儒家思想可視為整合的儒家。

      [關(guān)鍵詞]儒家思想;道家思想;民本;仁政

      [DOI]10.13939/j.cnki.zgsc.2015.09.104

      《淮南子》是漢初黃老新道家的頂峰之作,然而,它同時(shí)吸收了先秦許多學(xué)派的思想,并以道家為主線融會、貫通了諸家。而被它吸收的各家思想之間也彼此影響,從而都發(fā)生了變化,不同與它們在先秦時(shí)期的狀態(tài)?!痘茨献印芬粫谐鳛樽谥嫉牡兰宜枷胪猓寮宜枷牒头宜枷胝嫉谋戎剌^大,時(shí)時(shí)在《淮南子》一書的各個(gè)章節(jié)出現(xiàn)。而這兩家思想又都受到道家思想的影響,可以視為道化的法家和道化的儒家。由于《淮南子》的作者認(rèn)為道家思想位于先秦各家之上,就以道家為本而先秦其他各家為末,先秦其他各家思想在此書中是道家的輔助。本文試以儒家思想為例分析《淮南子》一書中道家思想對各家思想的影響和各家思想之間的影響。

      1 儒家思想在《淮南子》中的表現(xiàn)

      《淮南子》一書中處處可見先秦儒家思想的概念和觀點(diǎn)出現(xiàn),也有許多字句是從儒家六經(jīng)中直接或間接引用來的。總體上看,《淮南子》對儒家思想的吸收主要有政治思想和倫理學(xué)兩個(gè)方面。

      1.1 政治思想

      《淮南子》在道家無為而治的治國之術(shù)上又兼容了儒家民本、仁政等政治觀念,而這些觀念又都成了道家治國之術(shù)的輔助。

      1.1.1 民本

      《泰族訓(xùn)》說:“國主之有民也,猶城之有基,木之有根。根深則本固,基美則上寧。”《淮南子》將君主與百姓之間的關(guān)系視如樹木之于樹根,這正是孟子民為貴,君為輕觀念的體現(xiàn)。而孟子得天下者得民,得民者得民心的觀念《淮南子》也予以采取?!短┳逵?xùn)》談到紂之所以失天下與武王之所以得天下時(shí)說:“能得勝者,必強(qiáng)者也。能強(qiáng)者,必用人力者也。能用人力者,必得人心者也?!鄙碳q的土地東到大海,西到沙漠,但都倒戈相向,西周只有百里的土地卻成了天下共主,就是民心的向背所致?!肮实玫绖t以百里之地令於諸侯,失道則以天下之大畏於冀州?!薄痘茨献印吩谶@個(gè)觀點(diǎn)上繼承和發(fā)揚(yáng)了《黃帝四經(jīng)》得道者雖小必大,失道者雖大必亡的思想,《黃帝四經(jīng)》認(rèn)為勝負(fù)不在強(qiáng)弱而在是否持守大道,失道的大國最后會被得道的小國擊敗。同時(shí),《淮南子》又用儒家思想融合了道家,是否得道在這里不僅是是否因順自然,而更重要的是是否得民心,民意成了天道的化身。

      1.1.2 仁政

      《主術(shù)訓(xùn)》說:“堯之有天下也,非貪萬民之富而安人主之位也,以為百姓力征,強(qiáng)凌弱,眾暴寡,於是堯乃身服節(jié)儉之行,而明相愛之仁,”這正是先秦儒家王道政治的思想,王道政治立君為民,霸道政治立民為君,統(tǒng)治者應(yīng)當(dāng)為了百姓的利益而不是他自己的利益而統(tǒng)治百姓,這既是以民為本的思想也是行仁政的思想。介于秦亡的教訓(xùn),《淮南子》的作者深刻地認(rèn)識到,只有愛民才能得民心?!侗杂?xùn)》中說:“上視下如子,則下視上如父;上視下如弟,則下視上如兄。上視下如子,則必王四海;下視上如父,則必正天下?!币蕴煜轮ビH戚之所叛就能無不勝,因而明主應(yīng)“以積德?lián)舴e怨,以積愛擊積憎”。《主術(shù)訓(xùn)》說:“君德不下流於民,而欲用之,如鞭蹏馬矣?!眹軌虿谎远拧⒉毁p而勸,不怒而威是因?yàn)槠湔\心于中,發(fā)動與外,茍四海不被其誠,則雖言不信、雖賞不勸、雖刑不畏。仁義乃治國之本,法度、術(shù)數(shù)是治國之末,是用來輔助仁義的,本固則邦寧,如樹一物而萬葉生,舍本逐末就像重視鞋帽卻忘記了頭和腳那樣。所以,致力于王天下的君主應(yīng)將提高自己的品德視為首要之事,而只知道擴(kuò)大領(lǐng)土和占有百姓的君主就會落入困境。

      1.1.3 尚賢

      孔子說,把正直的人提拔起來,位于邪惡的人之上,就能讓邪惡的人正直起來,此思想也為《淮南子》的作者所采用。《泰族訓(xùn)》說:“今使愚教知,使不肖臨賢,雖嚴(yán)刑罰,民弗從也?!薄痘茨献印芬桓南惹胤疑型荩恢刭t智的做法,吸收儒家人治觀念,高度重視統(tǒng)治者的道德品格。治國固然要有完善的法律制度,更要有能完善地使用這些法律制度的人,“故國之所以存者,非以有法也,以有賢人也;其所以亡者,非以無法也,以無賢人也。”賢能的治國者比良好的法律制度更重要,有良法也許還會動亂,有君子治國卻永遠(yuǎn)不會動亂?!吨餍g(shù)訓(xùn)》說:“所任者得其人,則國家治,上下和,群臣親,百姓附。所任非其人,則國家危,上下乖,群臣怨,百姓亂?!本髦e不可不慎,一舉不當(dāng),終身敗亡。商湯用伊尹、文王用姜尚而得天下,紂王用費(fèi)仲、惡來而亡天下。君主無論賢或者不肖,都想提拔有才智之人幫自己治理天下,結(jié)果往往適得其反,這是因?yàn)榫鲗θ瞬诺呐袛嗖荒艹鲎约旱蔫b別力,總是以為與自己相同的人就是人才,而把與自己不同的人舍棄。能臣服禹、稷、皋陶的人一定是堯舜,在桀紂的朝廷中,禹、稷、皋陶就沒有立足之地?!肮嗜酥髡\正,則直士任事,而奸人伏匿矣。人主不正,則邪人得志,忠者隱蔽矣?!弊罡呓y(tǒng)治者的品德比任何人的品德都重要,《淮南子》主張應(yīng)讓最圣明的人成為最高統(tǒng)治者,次一等的人成為三公,次一等的人成為九卿,次一等的人成為元士,使品德與爵祿相稱。

      1.2 倫理學(xué)

      《淮南子》一書中的品德修養(yǎng)術(shù)很多都從先秦儒家思想中繼承而來,它首先吸收了儒家以情感作為道德的基礎(chǔ)的做法?!犊姺Q訓(xùn)》說:“慈父之愛子,非為報(bào)也,不可內(nèi)解於心;圣人之養(yǎng)民,非求用也,性不能已;若火之自熱,冰之自寒,夫有何修焉!”孟子舉孺子將入于井的事例來展示道德行為如何從人天生的情感發(fā)出,如何沒有思量,沒有利害的計(jì)較,《淮南子》在此完全采用了儒家的論點(diǎn)?!犊姺Q訓(xùn)》又說:“子之死父也,臣之死君也,世有行之者矣,非出死以要名也,恩心之藏於中,而不能違其難也?!焙苡卸偈嬲淞x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jì)其功的意味。先秦儒家以醇厚的直覺為前提引申出了義利之辯、忠恕之道等道德原則,這些觀念都進(jìn)入了《淮南子》的思想體系中。

      1.2.1 義利之辯

      以直覺為道德的前提很容易就可以推導(dǎo)出從直覺發(fā)出的行為是行義,從思量發(fā)出的行為是謀利的結(jié)論,而行義與謀利也就成了道德與不道德的分界。先秦儒家認(rèn)為君子志在行義,小人志在謀利,《淮南子》也說:“君子非仁義無以生,失仁義,則失其所以生;小人非嗜欲無以活,失嗜欲,則失其所以活;故君子懼失仁義,小人懼失利?!毙∪俗鍪驴紤]的是自己的所得,君子做事只考慮是否合乎道義,君子行義非從外入,乃自中出,如水必下流,火必上騰。然而,君子為善,不求名而名自從,不求利而利自歸,小人放于利而行,必將多怨,君子之行積善,必有福祉,小人積惡,后必不祥,如春起之苗不見其長,日有所增,砥礪之石不見其減,日有所損。因而,《淮南子》認(rèn)為:“福由己發(fā),禍由己生?!眻蛩粗?,積千歲之善,桀紂之朝,積千歲之毀。然“德之所施者博,則威之所行者遠(yuǎn);義之所加者淺,則武之所制者小矣?!眻蛩淳瓦@樣在不知不覺之間日日至于王天下,桀紂也就這樣在不知不覺之間失天下。“故治國樂其所以存,亡國亦樂其所以亡也?!薄痘茨献印穼⑷寮乙庠趨^(qū)分道德與否的義利之辯化為治國術(shù)。

      1.2.2 忠恕之道

      先秦儒家哲學(xué)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視為最簡單卻可以終身行之的道德規(guī)范,并由此推出“所惡于上,毋以使下;所惡于下,毋以事上”的絜矩之道?!痘茨献印凡杉{這一觀點(diǎn),并將它從道德修養(yǎng)術(shù)改造為治國之道?!犊姺Q訓(xùn)》說:“人以其所愿於上以交其下,誰弗戴?以其所欲於下以事其上,誰弗喜?”欲王天下就要得民心,欲得民心要所欲與之,所惡勿施之。當(dāng)你欲求一物時(shí)要想到他人也欲求此物,不希望得到一物時(shí)要想到他人也不想得到此物。“內(nèi)恕反情,心之所欲,其不加諸人,由近知遠(yuǎn),由己知人,此仁智之所合而行也?!蓖拼送萍杭叭酥呐c天下,民即可無為而遷化。

      忠恕之道還主張“有諸己而后求諸人,無諸己而后非諸人”,《淮南子》對此也有體現(xiàn)。《主術(shù)訓(xùn)》說:“所立於下者不廢於上,所禁與民者不行於身?!蓖跹匀缃z,其出如綸,上有好者,下必更甚。君主要禁止百姓之惡,首先就要身不行惡。君主的品德就像風(fēng),百姓的品德就像草,風(fēng)向哪里吹,草就會向哪里倒?!皠屿渡?,不應(yīng)於下者,情與令殊也?!本鞯慕袒軌蛏钊肴诵模吣苡袕V大的影響力是因?yàn)槠湔\心于中,假如君主口頭上反對一事并制止百姓去做,而自己卻去做此事,那就說明他實(shí)際上贊成此事,他無誠于中,百姓也就不會為他所化。

      1.2.3 反求諸己

      孟子說:“不怨勝己者,反求諸己而已矣?!薄痘茨献印芬舱f:“故怨人不如自怨,求諸人不如求諸己得也?!币?yàn)殡p方都認(rèn)為禍福都由自己造成,“夫禍之來也,人自生之;福之來也,人自成之。”“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毀,而后人毀之;國必自伐,而后人伐之?!豹q如清水可以洗帽帶,污水就只能洗腳了那樣,治國出了問題總是由于治身先出了問題?!痘茨献印氛J(rèn)為:“能得人心者,必自得者也?!敝紊碓谥螄埃瑳]有身亂而國治者,也沒有身治而國亂者?!痘茨献印冯m然主張人是形神二者的合一,但同時(shí)認(rèn)為神高于形,以神為主,形必安,以形為主將危害神,最終也會讓形受到危害,因此,正身首先要正心。在這一點(diǎn)上,《淮南子》與《大學(xué)》修身必先正心的觀念相同?!肮市恼撸碇疽?;身者,國之本也。未有得己而失人者也,未有失己而得人者也?!敝螄?,在于安民;安民之本,在于節(jié)用;節(jié)用之本,在于反性,反性意在正心。己心不正者不能修身,不能修身者不能安民,不能安民者不能治國?!肮仕床唤迪跆煜抡?,求諸己也?!?/p>

      2 儒家思想在《淮南子》中的變化

      由于受到作為《淮南子》一書宗旨的道家思想和被《淮南子》吸收的先秦其他諸家思想的影響,《淮南子》中的儒家思想發(fā)生了不同于先秦儒家的變化。這種變化主要表現(xiàn)在三個(gè)方面:首先,《淮南子》認(rèn)為道家思想是治國之本,儒家思想是在現(xiàn)實(shí)世界中對道家思想的輔助,儒家的治國術(shù)無論如何高明都在道家的治國術(shù)之下,因此儒家的治國術(shù)的實(shí)施都要以道家思想為背景;其次,由于受法家思想和墨家思想的影響,《淮南子》反對先秦儒家復(fù)興周禮的做法,主張禮應(yīng)根據(jù)治國的需要而變化;再次,《淮南子》以道家思想為本位對先秦儒家思想的人性論進(jìn)行了改造。

      2.1 道本儒末

      《繆稱訓(xùn)》說:“故道滅而德用,德衰而仁義生。故上世體道而不德,中世守德而弗壞也,末世繩繩乎唯恐失仁義?!边@正是老子“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義,失義而后禮”的觀點(diǎn)。失禮而后術(shù),失術(shù)而后詐,失詐而后刑、而后兵?!痘茨献印氛J(rèn)為商鞅之法亡秦,因其拘泥于法律條文而忘記了法律是用來輔助仁義的,仁義為本,法律為末。但《淮南子》更進(jìn)一步認(rèn)為,仁義也不是治國之本,治國應(yīng)以不治治之。有道之國,君臣相忘,百姓不知有國君。法律只能禁人作惡,與不作惡相比,行善更高,然而善處即是惡根,與善行相比,無為更高。最好的統(tǒng)治者應(yīng)使人不知他的存在,次一等的統(tǒng)治者才是被人們愛戴。姜太公和周公相見時(shí),周公問太公如何治理齊國,太公說舉賢上功,周公說齊國后世必有劫殺之禍,太公問周公如何治理魯國,周公說尊尊親親,太公說魯國從此弱也。果然,魯國三十二世而亡,齊國二十四世時(shí)被田氏奪取了政權(quán)?!吧褶r(nóng)之初作琴也,以歸神;及其淫也,反其天心。夔之初作樂也,皆合六律而調(diào)五音,以通八風(fēng);及其衰也,以沉湎淫康,不顧政治,至於滅亡。倉頡之初作書,以辯治百官,領(lǐng)理萬事,愚者得以不忘,智者得以志遠(yuǎn);至其衰也,為奸刻偽書,以解有罪,以殺不辜?!痹S多本來動機(jī)是善的措施后來都成了惡的根源,只有無善無惡方能長久。一言以蔽之,“仁義之不能大於道德也,仁義在道德之包。”

      《淮南子》描述理想的治國狀態(tài)說:“圣主在上,廓然無形,寂然無聲,官府若無事,朝廷若無人,”,與無為而治相比,仁義治國已經(jīng)是次一等的做法。

      2.2 禮隨事遷

      《淮南子》采納了先秦法家思想的觀點(diǎn),認(rèn)為持守同一禮法而不知變遷如守株待兔一樣愚蠢?!墩f林訓(xùn)》說:“以一世之度制治天下,譬猶客之乘舟,中流遺其劍,遽契其舟桅,暮薄而求之,其不知物類亦甚矣!”正因?yàn)槎Y是治世之器,不是治世之本,禮才要隨時(shí)做出變化。價(jià)值連城的玉璧,如果揖讓進(jìn)獻(xiàn)別人,別人就會高興,如果扔給別人,別人就會憤怒。祭祀用的芻狗,當(dāng)祭祀之時(shí)被尊貴地放在祭壇上當(dāng)做神供奉,祭祀之后卻被扔進(jìn)陰溝里,此時(shí)再去尋這芻狗就是尋找惡夢。在一時(shí)一地使國家興盛的措施,另樣情形就會讓國家衰亡?!胺螂S一隅之跡,而不知因天地以游,惑莫大焉。雖時(shí)有所合,然而不足貴也?!庇腥艘娝艘虺质厝柿x而得福,也持守仁義,反而得禍;有人見他人因剛強(qiáng)而成功,也持守剛強(qiáng),反而失敗?!痘茨献印氛J(rèn)為這就像盲人看不見道路,別人告訴他往左他就往左,別人告訴他往右他就往右,即使沒有出差錯(cuò),心中也并不明白?!八^禮義者,五帝三王之法籍風(fēng)俗,一世之跡也?!敝螄环ㄛE而法其所以為跡,如得萬柄寶劍也不如得干將莫邪之巧。禮是有形者,禮之后的道德是無形者,有生于無,無形制約有形,圣人應(yīng)居于無形而運(yùn)有形,如庖丁解牛一般以無厚入有間,應(yīng)以無為之道為本,而因人、時(shí)、事采用不同的禮,如水是一,裝進(jìn)不同的器皿中卻有不同的形狀?!肮适ト酥贫Y樂,而不制於禮樂?!?/p>

      墨家思想對禮的看法也影響了《淮南子》。《汜論訓(xùn)》說:“故不用之法,圣王弗行;不驗(yàn)之言,圣王弗聽。”墨子從實(shí)用、功利的立場出發(fā),認(rèn)為所有對目前的問題沒有價(jià)值的言論都應(yīng)該被排斥,而儒家道先稱古就屬于這樣的言論?!胺虼嫖V蝸y,非智不能;道先稱古,雖愚有余。”正如畫工好畫鬼而不好畫犬馬是因?yàn)槿R人人能見而鬼從沒出現(xiàn)那樣,儒家學(xué)者好稱贊三代是因?yàn)樗麄儾簧朴诮鉀Q實(shí)際問題,而儒家學(xué)者所要復(fù)興的禮也多是些加費(fèi)不加民利的虛文。人都趨利避害,滿足此愿能得到天下人的擁護(hù),不能,親生兒子也會背叛父親。因此,《淮南子》提出:“茍利於民,不必法古。茍周於事,不必循舊。”“先王之制,不宜則廢之;末世之事,善則著之;……治國有常,而利民為本?!?/p>

      2.3 對儒家人性論的改造

      先秦儒家認(rèn)為君子以公義勝私欲,小人以私欲勝公義?!痘茨献印穼Υ颂岢雠?。《精神訓(xùn)》說:“今夫儒者,不本其所以欲而禁其所欲,不原其所以樂而閉其所樂,是猶決江河之源而障之以手也?!比寮乙艘远Y為綱去調(diào)節(jié)、克制自己的私欲,《淮南子》認(rèn)為這是對人性的戕害,并指出孔子的弟子顏回早死、子路被殺、子夏失明、司馬牛病逝都是由于這種學(xué)說壓迫了他們的性情,使他們喪失了內(nèi)心的平和?!肮嗜逭叻悄苁谷烁ビ?,而能止之;非能使人勿樂,而能禁之。”《淮南子》認(rèn)為這種做法就像法家思想家用刑罰的威懾使想偷盜的人不敢偷盜,與其如此,不如使人沒有偷盜之心?!肮室詼狗?,沸乃不止;誠知其本,則去火而已矣。”知一物有用,廉潔的人也不一定能讓出它,知一物無用,貪婪的人也能舍棄它。要想讓人不做私欲驅(qū)使之事,《淮南子》認(rèn)為根本的辦法是使他明白身重于天下、神重于身,功名利祿、聲色犬馬不足取,而這正是先秦道家思想家的觀點(diǎn),《淮南子》用道家思想從內(nèi)部改造了儒家的人性論。

      《繆稱訓(xùn)》說:“天下有至貴而非勢位也,有至富而非金玉也,有至壽而非千歲也,原心反性則貴矣,適情知足則富矣,明死生之分則壽矣?!毙▲B在森林中筑巢只需一根樹枝,人也只需要很少的物質(zhì)資料,尚能適性悅情,很少的東西也足以讓人幸福,但是,有些人居于君主之位,得到整個(gè)天下的財(cái)富仍然覺得不滿足。《淮南子》說這就像用一把壺到小溪中取水就能取滿,可是,長江黃河的水也不能灌滿一把泄漏的勺子。幸福發(fā)自內(nèi)心,而不是來自周圍,貪婪的人正是因?yàn)閱适Я藘?nèi)心的幸福才會不斷地向外索取。然而,“不以內(nèi)樂外,而以外樂內(nèi),樂作而喜,曲終而悲”“至于無樂者,則無不樂;無不樂,則至極樂矣?!钡玫勒嫒怂硎艿牟攀菬o限的快樂,與這種快樂相比,耳目之樂猶如幻影,如果人嘗過這種快樂就會不想要聲色之樂,就像聽過《韶》、《武》等樂曲便不想再聽嘔啞嘲哳的山歌那樣。堯以天下與舜如釋重負(fù),是因?yàn)閮?nèi)心對天下并無眷戀,非欲而強(qiáng)禁。知嗜欲為性之累,便不再有五色、五音之好;知身重于天下,便不再以外物為念;知精神之重于身,自然視珍寶珠玉猶礫石。“羽翼美者傷骨骸,枝葉美者害根莖,能兩美者,天下無之也?!辈灰酝鈧麅?nèi),自然無欲。

      就像先秦儒家一樣,《淮南子》也認(rèn)為人性本善?!躲嵴撚?xùn)》說:“天下莫易於為善,而莫難於為不善也?!毙猩迫菀祝?yàn)樾猩剖侨说谋拘?,行惡難,因?yàn)樾袗翰皇侨说谋拘浴5?,在人的善性是如何喪失、喪失的善性如何找回的問題上,《淮南子》提出與先秦儒家不同的見解。孟子說:“故茍得其養(yǎng),無物不長;茍失其養(yǎng),無物不消。”孟子認(rèn)為人天生的善性是因?yàn)闆]有得到很好的后天養(yǎng)護(hù)而衰弱,人要發(fā)現(xiàn)自己心里善的火花——它從來沒有熄滅過——使它燃成熊熊烈焰?!痘茨献印穮s認(rèn)為人天性清凈,嗜欲亂之,破壞了人的清明,于是人性才會墮落?!躲嵴撚?xùn)》說:“所謂為善者,靜而無為也;所謂為不善者,躁而多欲也?!比艘獜?fù)性應(yīng)遠(yuǎn)離嗜欲,保持心境的靜漠虛無,如安定攪渾的水使它漸漸澄清那樣。

      3 結(jié) 論

      《淮南子》在理論上吸收了先秦儒家思想,在實(shí)踐上也吸收了先秦儒家思想,也根據(jù)漢初治國的需要在理論和實(shí)踐兩方面改造了先秦儒家思想。漢代初年,道儒兩家思想都有統(tǒng)一、整合先秦諸子百家的趨勢,作為黃老哲學(xué)代表作的《淮南子》也如此?!痘茨献印芬缘兰艺軐W(xué)為宗旨融和了諸子,因此,作為諸子之一而進(jìn)入《淮南子》一書中的儒家在理論上為道家思想所改造,儒家原有的本體論、心性論等都充滿了以無為本的色彩,而在實(shí)踐上,儒家的倫理學(xué)、政治思想等不僅為道家所改造,也被其他先秦思想所影響?!痘茨献印防^承了先秦儒家所創(chuàng)造的尊卑有序的等級制度并意圖維護(hù)此制度、使此制度為西漢帝國的大一統(tǒng)服務(wù),同時(shí),又用法家思想的政治措施、墨家思想的政治措施做了補(bǔ)充,使此制度更加完善?!痘茨献印防^承了儒家以民為本、仁政愛民等理念,又用道家無為而治的精神貫通,從而避免仁義之道本身所可能帶來的負(fù)面作用?!痘茨献印芬庠诓筛骷抑畠?yōu)長來建立最好的治國術(shù),它對儒家思想有所棄也有所取。

      參考文獻(xiàn):

      [1]楊有禮.新道鴻烈——《淮南子》與中國文化[M].開封:河南大學(xué)出版社,2001.

      [2]杜繡琳.文學(xué)視野中的《淮南子》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xué)出版社,2010.

      [3]胡適.淮南王書[M].長沙:岳麓書社,2011.

      [4]牟鐘鑒.《呂氏春秋》與《淮南子》思想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猜你喜歡
      道家思想民本淮南子
      “兩元保險(xiǎn)”背后的民本思維——西安交大教授王立劍:風(fēng)險(xiǎn)管理再添一籌
      傳統(tǒng)文化中的民本思想在社會主義核心價(jià)值觀中的體現(xiàn)
      兜底治疫
      嫦娥奔月
      歷代賞石文獻(xiàn)中所蘊(yùn)含的民本思想
      寶藏(2017年10期)2018-01-03 01:53:49
      道家思想對當(dāng)代生態(tài)文明建設(shè)的啟示
      考試周刊(2016年84期)2016-11-11 00:26:32
      李白詩歌悲劇意蘊(yùn)探析及其走向
      曹操游仙詩的形成及價(jià)值
      簡論李白詩歌中的道家思想與人格力量
      考試周刊(2016年48期)2016-06-29 07:43:33
      傳承與轉(zhuǎn)化:《淮南子》核心價(jià)值理念探析
      武宣县| 广德县| 交城县| 重庆市| 亳州市| 闸北区| 琼结县| 西城区| 南京市| 甘洛县| 泰兴市| 佛山市| 靖安县| 阳曲县| 滁州市| 呼图壁县| 嘉祥县| 铜鼓县| 敦化市| 东阿县| 托克逊县| 黔江区| 高尔夫| 霞浦县| 莱西市| 黔江区| 北票市| 桦南县| 永和县| 教育| 库车县| 砚山县| 平顶山市| 澄迈县| 资溪县| 乌兰察布市| 原平市| 巧家县| 南丰县| 隆安县| 滨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