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瑪片多
【摘 要】英語學習的起點是為學習者提供可理解的語言輸入。當語言輸入量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學習者會自然而然地習得該語言的知識,具備語言輸出的欲望與能力。在這一階段應盡量減少學習者的情感過濾,避免焦慮、恐懼等負面情緒,以免影響語言輸入的接收效果。
【關鍵詞】英語 口語 探索 研究
語言的學習不只靠模仿和記憶,語言學習應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的活動。學習者應該能夠使用有限的語言規(guī)則創(chuàng)造出無限的句子。學習者在學習語言時往往停留在對語言能夠理解的程度,但這不是語言學習的最終目的,學習者應該能夠使用這種語言進行交際。要想達到較高語言水平,語言輸出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輸出的過程中,學習者得以檢驗自己對所學語言的掌握情況。輸入和輸出兩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共同構成語言習得的全過程,缺一不可,因此外語教師應該在課堂教學中合理安排兩種不同習得方式的內(nèi)容。在輸入與輸出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合理分配課堂時間,獲得最佳的教學效果。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做好以下幾個環(huán)節(jié):
1.克服情感障礙,激發(fā)學習興趣
在大學階段學生們已經(jīng)擁有獨立的人格,有了較強的自我意識,因而非常在意他人,尤其是同齡人對自己的看法。學生學英語張口難,有相當一部分人就是因為害怕出錯受到同學們的嘲笑,或擔心自己講話不夠流暢而羞于張口,這樣就對口語練習產(chǎn)生畏懼的心理,從而導致對口語練習完全失去興趣。教師應當注意與學生溝通交流,了解學生的英語水平、興趣愛好、個人經(jīng)歷等,以便合理安排課堂學習內(nèi)容的難度,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教師在課堂導入部分應當采用輕松的形式,如:閑聊式、幽默式、啟發(fā)提問、講故事、懸念式等各種方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diào)動學生對課堂學習的興趣,教師還可以從學生喜聞樂見的事物談起,如:電影、音樂等。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就會逐漸消除緊張情緒,成功地將注意力轉移到學習內(nèi)容上。此外,教師要靈活地安排各種形式的課堂語言交際活動,并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參與意識。
2.提供充足而真實的語言輸入
語言的學習是要以充分的語言輸入為基礎,片面地強調(diào)大量的口語訓練,不但不會達到提高英語綜合能力的預期效果,甚至會對學生產(chǎn)生誤導。有的學生口語表達很流利,但僅限于常用的話題與句型,而他們口語的流利度會讓他們誤以為自己的英語水平已經(jīng)很高了,從而忽視了對英語的繼續(xù)學習。久而久之,不但不會進步,反而會形成許多頑固的錯誤。教師要給學生提供豐富而真實的語言輸入,就需要為口語課堂做好大量的準備工作。教師課堂使用的語言應針對學生情況做出適度調(diào)整,并做到準確、簡潔、流暢。準確不僅指對語法、詞匯的準確運用,也包括語言的組織要符合英語的語言習慣,語言的內(nèi)容要符合西方文化傳統(tǒng)。語言學習是一個動態(tài)系統(tǒng),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與生活需要的不斷變化,以及當今社會科技的迅速發(fā)展與文化的繁榮,語言也以前所未有的高速度更新變化。新詞與新的表達法層出不窮,一些陳舊的語言表達漸漸淡出。這對語言教師來說是極大的挑戰(zhàn),要求教師應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加強學習,才能對學生起到引導與示范作用。為此,教師應該經(jīng)常閱讀原汁原味的報刊文章,廣泛參與交流與實踐活動。另外,單純依靠教師在課堂上用英語講課的語言輸入是不夠的,教師應根據(jù)每堂課的授課內(nèi)容有針對性地留一些材料供學生課下閱讀,為學生提供高質量的輸入語料。課堂上教師讓學生圍繞一個話題發(fā)言,然后把有關這個話題的示范文章和段落印出來發(fā)給學生,或者讓學生先讀一篇相關內(nèi)容的文章,然后讓他們進行總結、復述,再對文章的觀點加以評論。按照這種方式進行語言學習,學生能夠迅速將輸入語料進行加工和內(nèi)化。在大量閱讀的基礎上進行口語的練習,可以有效地促進口語能力的提高,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合理引導和修正語言輸出,開展靈活多樣的交際活動
口語學習最終效果的好壞取決于學生的語言操練的數(shù)量和質量,教師應將課堂大約一半的時間留給學生進行口語操練。組織課堂交際活動,可以采取多樣靈活的教學方式,激發(fā)學生們表達的欲望,如:單詞編故事、故事接龍、特定語境中的對話、演講與即興發(fā)言等。
教師還應指導學生課后做大量的口語練習,讓學生自己尋找搭檔,或把學生劃分成若干小組來共同完成一個調(diào)查項目或進行討論,引導學生盡可能地利用好課余時間大量練習。
還有一點值得格外引起注意的是:教師應當恰當處理學生在口語練習中出現(xiàn)的錯誤。要知道,即使是以英語為母語的人講起英語來也時常會出錯,而學生們在語言環(huán)境相對缺乏的情況下學習第二語言,在短時間內(nèi)思考選擇詞匯并完整地組織語言并非易事。教師應予以一定的寬容與耐心,不要遇錯必糾,也不要打斷學生講話、立即糾正,而應當多鼓勵學生大膽地講,肯定成功的部分,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教師可以將學生經(jīng)常犯的或較為嚴重的語法詞匯錯誤記下來,待學生講完之后再加以修正。
總而言之,教師只有充分地掌握語言學習的內(nèi)在規(guī)律,在實踐的基礎上不斷探索,總結經(jīng)驗,因材施教,才能更好地指導學生的學習,提高學生的口語水平,保證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