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榮
【摘要】自從多媒體走進課堂,就以它獨具魅力的特點——圖文并茂、有聲有色、直觀形象、生動逼真、信息海量,為課堂教學增添了無限光彩。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合理運用多媒體,能充分創(chuàng)造出動態(tài)教學環(huán)境,有利于激發(fā)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能力,全面提高語文教學質量。但是,由于老師們對多媒體的認識存在著誤區(qū),在實際語文教學中,多媒體應用仍存在著很多問題。
【關鍵詞】多媒體 ?小學語文教學 ?應用 ?誤區(qū)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8-0030-01
一、多媒體在小學語文教學應用中存在的誤區(qū)
誤區(qū)一:課件直觀單一, 限制了小學生的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
“語文”顧名思義就是語言文字,語言是語文的靈魂,語言為我們提供了一個遠大于直觀事物的想象空間,我們在語言的依托下通過想象感悟文采,體會意境,它是以學習語言文字為目的,不是因圖象而形象,而是因語言而形象。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小學生感受、品味語言的過程其實也是學生通過自己的想象來感悟文本的過程,如果只用多媒體以生動形象的畫面把本來應該在學生頭腦中的想象直接呈現(xiàn)出來,一味地以畫面、聲音替代文本閱讀,將直接導致學生對文字解讀能力的弱化,造成學生抽象思維能力和想象能力的缺失,降低了學生語文素養(yǎng)。如:三年級《五彩池》一課,雖然很多學生對五彩池多少有所了解,但對書中描寫的色彩變化,并沒有親身體會。學生如何來感受五彩池的美呢?自然是憑借文本對五彩池的精彩描寫,來感受其形色之美。學生根據(jù)文字描述,在大腦里會出現(xiàn)一副流動的圖畫:色彩如此真切,形狀如此多變,還可以構思出書中并沒有提及的顏色和形狀。如果先給學生展示五彩池視頻,孩子的想象必定被畫面所框定。多媒體展示的色彩和場景并不一定達到傳神的效果,如果你展現(xiàn)的五彩池還不如學生的想象,那這樣的展示有什么積極意義呢?所以,這樣做反倒限制甚至抹殺了孩子的想象力。
誤區(qū)二:課件預設局限性大,課堂被課件牽著鼻子走,僵化古板,無靈活性。
我們常說“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就是說語文教學有規(guī)律可循,但語文教學的內容和教學過程又處在不斷變化中,課堂生成有不可預測性和不可控制性。文本內容的理解,重難點的突破,也會因學生的認知水平,學習經驗而發(fā)生改變,甚至在課堂教學時可能因某個學生的發(fā)問,教師臨時改變策略,引入有關的知識講解,或者是學生的問題激發(fā)了教師的靈感,讓教師有更好的發(fā)揮,這種課堂上機動靈活掌握的情況是常有的事。但多媒體教學卻缺乏這種靈活性。課件是教師按自己對教材內容的理解制作出來的。課件一旦制成,演示內容和演示過程就被定型了,教師只能按照設計好的課件按部就班地實施,又哪容得了學生做主?如有位老師在教學《花瓣飄香》一文時,原本設計得很好,準備先請學生在讀課文后找出描寫優(yōu)美的段落讀一讀,然后再用多媒體出示這幾段文字。但在實際教學時沒想到請到了一位偏不按老師的意圖讀課文的同學,他找了一段老師認為根本不重要的話,這下,老師急了,想方設法把這位學生引入自己的思路上,引到課件上,真是手忙腳亂、狼狽不堪。課堂的生成被多媒體的預設左右,結果課件、老師成了主角,學生的個性難以體現(xiàn),主體地位難以落實。
誤區(qū)三:生搬硬套,缺乏實效, 活躍了課堂,分散了學生注意力。
多媒體以它獨具的傳統(tǒng)教具無法替代的優(yōu)越性走進校園之后,學校及有關部門熱火朝天地推出多媒體課件比賽,推優(yōu)課、公開課也無不采用這種形式,這些都在告訴老師一個不爭的事實:如今的課堂不用多媒體就是落伍。于是有些老師抱著“不怕胡用只怕不用”的心理,生搬硬套,將多媒體拖進課堂。造成語文課堂上出現(xiàn)了只要多媒體課件界面好看就萬事大吉的現(xiàn)象,真正的課堂實效倒被放在了角落。如有位教師在教學《斑羚飛渡》時,將歌曲《丹頂鶴的故事》引入了課堂。盡管《丹頂鶴的故事》與《斑羚飛渡》都涉及關愛生命同一主題,但《斑羚飛渡》重在表現(xiàn)斑羚為了贏得種群生存而奏響的一曲悲壯感人的生命贊歌;而歌曲《丹頂鶴的故事》則表現(xiàn)了一位大學生為了挽救動物生命的獻身精神。仔細比較,兩者相去甚遠。這種以多媒體應用來迎合某些已走入形式主義泥潭的評課標準,生搬硬套,只能使課堂徒增無效信息,影響課堂教學效率,分散學生注意力。結局是教師的工作量無形加大,學生上課看得眼花繚亂,不知道這節(jié)課要學什么,學到了什么。
誤區(qū)四:色彩繽紛,聲音悅耳,喧賓奪主,收不到應有的教學效果。
用多媒體教學,是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超越傳統(tǒng)媒體局限,變抽象為形象,化繁為簡,化難為易,更好地幫助學生突破重難點,幫助學生積極學習、主動構建知識,從而提高課堂效率,實現(xiàn)教學最優(yōu)化。說到底,多媒體只是課堂教學的一個輔助“工具”,它不是主角。可我們有些老師制作課件,盲目追求視聽刺激,課件畫面背景復雜,文字大小、顏色選擇不當;按鈕奇形怪狀,指向性不明;還有的課件中設計有活動的或翻轉的圖標,它們對理解文本無任何幫助,但它很吸引學生眼球,學生往往每隔幾秒就會有意無意識地看上一眼,分散注意力,而且使用大量的動畫和音響,純粹是干擾。這樣的課件,、喧賓奪主、畫蛇添足,違背了小學生在一定時間內只能接受其主要信息的認知規(guī)律,分散了注意力,沖淡了學生對學習重難點的關注,收不到應有的使用效果。
二、巧妙應用多媒體 ?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怎樣才能巧妙應用多媒體,充分彰顯它的優(yōu)勢,培養(yǎng)提高小學生的語文能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筆者認為可從以下四點去思考:﹙一﹚、避免多媒體教學的直觀性與學生想象力發(fā)展的沖突。﹙二﹚、遵循有效性、整合性、個性化的原則,活化課堂教學。﹙三﹚、簡潔明了,講求實效,避免形式主義課堂。﹙四﹚、緊扣學科特點,慎用、巧用,切勿喧賓奪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