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言學
近日聽了不少語文公開課,感覺到語文課堂教學有越來越臃腫的趨勢,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兩個方面:
一、華而不實的PPT
有的老師一想到開公開課,第一反應就是制作PPT課件,仿佛沒有這個東西就不配叫作公開課,又是圖片,又是動態(tài)畫面,又是文字,甚至連音樂也披掛上陣。為了開一節(jié)公開課,光花在PPT課件上的時間就是好幾天。結果在課堂上一亮相,花里胡哨的東西是不少,就是文本里寫的什么東西糊里糊涂。有時候電腦出了些故障,或者老師操作不熟練,辛辛苦苦做好的PPT就是放不出來,讓班級的電教員同學上來幫忙,或許在平時,這位電教員同學倒能修好,今天是公開課,后面坐著那么多的聽課老師,一緊張,今天電腦是怎么也不聽自己使喚了;只好由別的老師打電話,趕快讓電教老師來救場……如此一折騰,這還叫語文課嗎?
二、形式主義的三維目標
現(xiàn)在的教案千篇一律,無論是教哪篇課文,都要落實所謂的三維目標,并且像切蛋糕一樣地做好了切分,即這堂課知識與技能要落實多少,過程與方法要落實多少,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又要落實多少,并且,還要考慮“兩綱”教育——即民族精神教育和生命意識教育,在我這堂課得到真正落實了嗎,應該在哪里體現(xiàn)出來。在上課之前就有了那么多顧慮,先入為主,背著沉重的包袱上陣,在具體實施課堂教學過程中,這也不舍得刪,那也不舍得丟,內(nèi)容太多,信息量太大,像下冰雹一樣地砸向學生,學生來不及反應,這個問題還沒有消化,下一個問題又來了!
許多課往往上半節(jié)還顯得比較從容,到了下半節(jié),老師一看表,來不及了,就把準備好的東西鋪天蓋地倒向學生,還反復重復著“因為時間關系”,仿佛一生都要在這堂課過完似的。這個時候也顧不上以學生為主體了,一個問題出來,學生尚未思考,PPT上就啪啪啪打出了答案。有時候正好一個問題引起了同學們的興趣,三兩個同學產(chǎn)生了碰撞,唇槍舌劍,這是多么好的思維火花啊,臺上的老師卻急得如熱鍋上的螞蟻,心里恨著這幾個學生怎么還不結束呢!學生意猶未盡,老師便武斷地打斷,“好,時間關系,這個問題就討論到這里。”下面便是如閃電一樣地將的教學內(nèi)容一連串放給學生們看。下課鈴聲響了,還有小結呢,還有拓展呢,還有課后作業(yè)呢,還有老師送給同學們的話呢(此時老師是多么了不起的抒情詩人、哲學家,或者朗誦家、演講家),管你接受不接受,送完再說,一拖堂至少五分鐘,弄得學生不忍受不行。
三、表面熱鬧,內(nèi)里空虛的自主討論
新課改要求,課堂要以學生自主學習、小組合作研討為主體。因此公開課課堂上,我們都會看到“熱鬧”的小組研討的環(huán)節(jié),教師不時的提醒學生要主動參加研討,各自闡發(fā)自己與眾不同的觀點,學生們也樂此不疲的積極主動參加討論,而且聲音的分貝也在不斷地提高,給聽課老師帶來視覺和聽覺上震撼。授課的老師似乎一致性認為,課堂上必須有討論,只要有討論,有學生小組研討的環(huán)節(jié)才能算是一節(jié)好課,具體討論什么,怎么討論,討論的結果都是無關緊要的。
從以上語文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筆者聯(lián)系教學實際,發(fā)出現(xiàn)今的中學語文課堂到了必須“減肥”的必要了
那么,如何為語文課“減肥”?在我看來,除了多花點時間鉆研文本,少花點時間做外圍工作;把課堂教學當文章來寫;找準課眼,使課堂效益最大化之外,還原課堂的“原生態(tài)”尤顯重要。
我們看過歌手大獎賽,原生態(tài)歌手演唱的歌曲大為人們稱賞,稱賞的原因就是他們本身就是不完美的。這些歌手多數(shù)是沒有經(jīng)過音樂學院專門訓練的,而是憑著自己對音樂的直覺,唱出屬于他們自己原生態(tài)的歌曲。如果按照音樂藝術標準來衡量的話,他們肯定有著這樣那樣的缺陷。
語文課堂也是這樣,它不可能十全十美,它肯定是有著這樣那樣的缺陷。我們常常聽到這樣的公開課,學生個個神通,仿佛無所不知,無所不曉,甚至語出驚人,這樣的公開課往往受人質疑,既然學生水平都這樣高了,還用得著你老師教嗎?我們還聽到過這樣的公開課,圍繞一個問題,老師死命地把學生往墻角逼,那學生如可憐的羔羊,實在想不出什么更好的答案了,老師還在窮追不舍,最后實在沒有辦法,老師通過多媒體打出了答案,問這位學生:“你想表達的是不是這個意思?”直到這位學生點頭稱是,才將這位學生放過。那又何必呢?學生不是天才,學生不可能想到的和你預設的答案一模一樣。
我們?yōu)槭裁床荒茏鹬貙W生的原生狀態(tài)呢?我們?yōu)槭裁床荒軇?chuàng)設一種課堂情境,讓學生在這片自然的土壤上,自然地長出問題,自然地尋求問題的答案,在這樣一個自然的場中,碰撞出思維的火花呢?有些老師有這樣的經(jīng)驗:公開課上,往往是平時不顯山不露水的學生,發(fā)言卻十分精彩。我說:“你眼中的好學生是只會重復答案的學生,你眼中的差生往往是不相信答案的學生?!痹囅胍幌拢瑢W生的認知水平有高有低,有深有淺,淺有淺的清澈,深有深的浩瀚,只要是在課堂上自然生長出來的,它都是美的。課堂的情況瞬息萬變,你不可能都預設到,你隨時可以根據(jù)課堂情況的變化,及時調整教學策略,體現(xiàn)教學機智,刪繁就簡,哪怕是下課了任務還沒有完成,也應戛然而止,不應拖堂一分鐘。這不是你的“最后一課”,還有下節(jié)課來彌補呢,為什么非要為了所謂的課堂結構完整,而浪費別人的時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