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曉梅
引言:教育是一個生命對另一個生命的關愛。
【背景】
本學期始,我接手了西藏班,這是我校辦學史上的第二批西藏學生。在一群害羞的小女孩子中,小G因為活潑、大方、能自然熟而顯得與眾不同,我一下子就認識了她。再加上她總幫著老師組織學生。于是在確定班干部人選的時候,她一自薦,我便把她確定為班長的人選了。
剛開始的那幾個星期,她在班級的管理上很盡力。無論是吃飯時候還是早讀課、自習課她都積極參與管理,果敢、利落。只是我去宿舍查衛(wèi)生的時候看到她的床上總是很凌亂,喜歡吃零食,常常晚上打電話到很晚。為此事我專門找過她,來自遙遠的異地的她說想家,衛(wèi)生的事她會改。瑕不掩瑜,畢竟她還是孩子,再說這么遠的路,想家也很正常。
【問題呈現(xiàn)】
9月27號早讀課,小G暈倒在地,旁邊的幾個孩子有的拉著她的手,有的幫她按腳,臉上都掛著淚也在哭,校醫(yī)非常緊張地在給她做檢查。從我們班教室旁邊經(jīng)過的老師和領導,看到里面的情形都沖進來,這孩子在地上邊哭邊打滾,問她只是閉著眼睛死命地哭,嘴里喊痛,看那架式有老師都拿出手機打120了。送醫(yī)院檢查沒啥事。下午我去看小G,她告訴我說早讀課的情況并沒有這樣嚴重,她只是有一點兒疼痛,并沒到要暈的地步。問她為何有此夸張的表現(xiàn),她說想家了。我在心里安慰自己她只是孩子,她只是想家了!為此,晚上,學校領導特意安排我們西藏班進行了進校后的第一次心理輔導。
10月25號周六,小G在周六爬樓梯上床時,突然暈倒。兩個同學把她背下三樓,與值班老師心急火燎地送到陽湖醫(yī)院,醫(yī)生檢查的結果是一切正常,心跳正常,血壓正常,體溫正常。醫(yī)生說也不用配藥。
10月27號周一下午第一節(jié)課,學生就打電話給我,說小G又暈過去了。校醫(yī)告訴我小G心跳正常,血壓正常,體溫正常。下午第二節(jié)課下課,我又跑到教室去,孩子們都在上鋼琴課,教室里沒有其他人,再仔細一看,小G癱坐在地上,她自己說又暈過去了。
10月28號早早操的時候,小班走過來跟我說昨天晚自習的時候,小G向全班同學為假暈的事作了檢討,說她對不起全班同學,她欺騙了大家,欺騙了老師,希望大家原諒她。
她怎么欺騙了大家了?
早讀課時,我把小G最要好的兩朋友珠和珍找出來談話。兩個學生告訴我小G裝暈的真相:小G天天晚上給家里打電話要回家。她每次暈倒都是裝出來的,因為小G聽上屆的學姐說過,有一個學姐因為不適應這里的生活暈得眼睛睜不開,最后學校把她送回了西藏。原來如此。
我把她找來,好好地跟她交談了半天,先表揚了開學以來她在班級管理方面的成績,并嚴肅批評了她裝暈的事情。并教育她要正確處理好想家和在這里學習的事情,并希望她作為一班之長,要正視自己的某些行為,別讓自己在同學中威信掃地,到時做不成班長。我把此事的經(jīng)過直接匯報給了分管西藏學生的W校。
下午第一節(jié)課的上課鈴聲還沒響,我的電話鈴聲又響了,小G又暈倒了。
這一次沒送醫(yī)務室,而是直接送到了W校那里。W校親自處理了她的事情。她一再堅持要回西藏,如果不讓她回家,她會死的。針對小G的情況,學校聯(lián)系了她的家長,可家長不同意她回西藏。但她跟家長說她如果不讓她回去,她出事了別后悔。
此后,小G一次一次地找學校領導,一定要回西藏,否則……雖然我們一次一次地勸說、挽留,但她的心早已不在這兒了。W校聯(lián)系了西藏教育廳,經(jīng)學校和西藏教育廳同意,決定送她回去。
11月8號,生活老師陪小G回了西藏。
【反思】
小G千里迢迢坐了兩天兩夜火車來常州求學,短短兩個月期間,想方設法要回西藏,究其原因就是想家。為了回西藏,她不惜裝暈欺騙老師,甚至以生命作為籌碼,我沒有能夠留住小G,也不能把她留下,因為我覺得放手讓她回西藏對她而言反而更好。
1.教育要關注學生心靈的成長。韓愈云:師者,傳道、授業(yè)、解惑也?,F(xiàn)代教育向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一個老師,在向學生傳授知識的同時,還應注重學生的心理教育,要關注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心理狀態(tài)和感受,讓學生體會到學習的愉悅性,也就是說作為一個好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心靈的成長。心靈的成長有多重要?它關系人一生的幸福。心靈的財富是什么?是人的精神,人的目標,是做事的動力,是人感受生活的能力。
每個學生都具有不同于他人的特異性。小G從遙遠的西藏初來江南,無論是生活上還是學習上都必然有其不適應,再加上又是第一次離開父母獨自生活,帶來的諸多的不習慣和不適應是在所難免的。那么想家、想回家也不難理解了。但她的做法有點極端,這與她在家中的教育是分不開的,小G是家中最小的孩子,父母都寵她,從小很任性,與父母的關系特別親密,而且后來我跟她的談話中了解到她的父親一只手殘疾,她在這里學習常常對家里不放心。
我在對小G整個教育過程中注意到了她的情緒的變化,分析了她的心理狀態(tài),也采用了心理輔導的方法,當這種想家的念頭超過了一切的時候,那么回西藏就占據(jù)了她的整個心靈,成為她行動的目的,做事的動力,那么她在這里也體會不到學習的愉悅,當班長的成就感。這個時候,如果我們強留下來,反而對她是一種傷害。教育要以人為本,教育是一個生命對另一個生命的關愛。從這點出發(fā),我選擇了了讓她回西藏。
2.教育要促進人的健康發(fā)展。以人為本,以人的身心發(fā)展為本,這不僅是教育的出發(fā)點,而且是教育的最終歸宿。也就是說教育要促進學生身心的健康發(fā)展。
何謂健康的人?心理學認為包括身體、心理和社會適應能力及道德健康四個方面。試看小G的情況,讓她留下來學習,除了增加她的不適應,還讓她一次一次地裝暈,甚至最后以死威脅,如果長此下去,心理發(fā)生偏差,必然造成教育傷害。這就違背教育要以人為本,要注重學生的健康發(fā)展這一觀點。當我們換一種角度站在小G的立場上思考問題,給予她心靈關懷,給予她尊重和理解,那么一切迎刃而解了。
可見教育的效果并不在于教育內容本身的正確與否,而在于教育內容和教育方式是否遵循學生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律,是否貼近和符合受教育者的身心實際,是否能促進學生的健康發(fā)展。以此為立足點,那么愛學生就是給予尊重和理解,愛學生就是不強求,愛學生就是該放手的時候就放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