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沙粒,在大浪中浮沉

      2015-05-30 08:28:37吳中杰
      書城 2015年7期
      關(guān)鍵詞:新聞系同學

      吳中杰

      我國有句成語,叫作“大浪淘沙”,人們常用來形容時代對于人才的選擇。記得上個世紀六十年代,有部電影就以《大浪淘沙》為名,寫的是二十年代大革命時期,幾個知識分子所走的不同的人生道路,主題十分明顯:只有選擇共產(chǎn)主義道路的人,才鍛煉成金,走上其他道路的人都難免要成為歷史的沉沙。

      古代以此為題的文學作品也很多,雖然寓意各不相同。比較有名的,如唐人劉禹錫的《浪淘沙》九首,其中之一道:“莫道讒言如浪深,莫言遷客似沙沉。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這是為貶官,也是為自己鳴不平。意謂這些真金,不管怎樣沉沒,在狂沙吹盡之時,還是能露出真容,顯出真價值來的。還有宋人蘇東坡的《念奴嬌·赤壁懷古》,其上闋云:“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云,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英雄豪杰?!边@是觸景生情,慨嘆世事滄桑,緬懷那些被歷史浪濤沖淡了記憶的英雄豪杰。

      我曾經(jīng)深為劉禹錫和蘇東坡的詩詞所感動,也接受過上述那部電影的思想教育,但進入老年之后,根據(jù)自己的人生體驗,卻對“大浪淘沙”一詞,有了不同的詮釋。

      我覺得,我們這些蕓蕓眾生,很難說誰該發(fā)光,誰該沉沒,也很難判斷誰是金子,誰是廢料。說穿了,大家都是一粒沙子,在時代的風濤中浮沉,隨歷史的潮流而起落,任憑大浪把你淘成什么樣子,自己并無多少主動權(quán)。

      就人生的發(fā)展而言,教育是重要的一環(huán),擇業(yè)是決定的因素。但對于我們這輩人來說,青少年時代能受到何等程度的教育,以后又能選擇什么樣的工作,卻都不能由自己做主,完全取決于時代的機遇,執(zhí)政者的政策??偠灾?,時運占了主導地位。

      我小時候生活的臨海城,中學生已是很高的學歷了,大學生簡直是鳳毛麟角。雖然也有留洋的前輩,如朱洗、畢修勺,但他們也是剛好遇上勤工儉學運動,算是一種機遇。比他們低一輩的學子中,大學生人數(shù)也不多,不是臨海人不好學,而是受到經(jīng)濟條件的限制。因為當時供養(yǎng)一個大學生的費用是很高的,不是一般人家所能負擔得起。所以有些人就去讀軍校、警校,那些學校都是公費的,讀出來還有官做,也適應社會上官本位的心理。這種大學生稀少的情況,一直到我上學時都沒有改變。

      我家是小地主,而且父母都有工作,生活當屬小康,但也只能供我讀中學,無力再作進一步的培養(yǎng)。我之所以能夠上大學,主要是時代之賜。我中學畢業(yè)于一九五三年,那時,國家剛度過了三年經(jīng)濟恢復時期,第一個社會主義建設(shè)的五年計劃剛剛開始,需要大批的專業(yè)人才,大學招生名額多于中學應屆畢業(yè)生的人數(shù),所以不但將我們春季班提前半年畢業(yè),并且還動員了一批有一定文化水平的年輕干部來參加高考—這批人入學后,叫作調(diào)干生,意謂從干部中抽調(diào)出來的學生。而當時的高中畢業(yè)生,大都是地主、富農(nóng)、資本家和高級職員家庭出身,甚至在調(diào)干生中,也有不少成分較高的,所以在招生時還不可能過分強調(diào)階級成分,這樣,我們這些地富子弟,也就順利地進入了大學。我們中學畢業(yè)時,全班共有三十多人,除了一人因生肺病,體檢不合格不能參加高考,兩人因成績沒有上線,未被錄取以外,其余的人都考上了不同類型的大專院校。那時,也是因為整個社會普遍貧困的緣故,上大學的費用,全由國家負擔。學費、住宿費、伙食費是全免的,家庭困難的,還可以申請生活補貼作為零用錢,這樣我們才讀得起大學。而再過幾年,形勢就變了。因為那時,已經(jīng)培養(yǎng)起一批工農(nóng)子弟的中小學生,升學就日益講究階級成分。我大學同學葉鵬的妹妹葉文玲,比我小五歲,她已考上高中,卻被勒令退學,說是地主成分,只能讀到初中畢業(yè),不能進高中。她大哭一場,但也無濟于事,只好回家去做托兒所阿姨及其他雜工。后來嫁給我另一位做中學教師的同學,與文化圈多少還挨著邊。到得“文革”結(jié)束,她經(jīng)過自己努力,才當上作家。我自己的弟妹,年紀比文玲還要小,因為抗戰(zhàn)八年,父母不在一起,所以最大的妹妹比我要小十歲。到他們那時候,連初中都不能進了,地方教育當局明確告訴他們:你們這樣的成分,只能讀到小學畢業(yè),不能進初中—或者各地政策有所不同,但在我們老家,就是這樣規(guī)定的。所以我的弟妹后來都成了農(nóng)民,被排斥在文化圈之外。其實他們的智商,都不比我低。

      對于地、富子弟來說,被剝奪了進一步受教育的權(quán)利,比他們家庭被分掉田地所受到的打擊更大。沒收土地,是剝奪生產(chǎn)資料,降低生活水平,對他們的打擊還只是暫時的;而不準升學,則是嚴格限制了生存空間,連發(fā)展的條件都被剝奪了,他們將永遠處于社會底層。相比之下,我才感到孔子教育思想的超越性。在宗族關(guān)系占統(tǒng)治地位的時代,他卻提出了“有教無類”的辦學方針,招收了許多非貴族子弟,這需要多么大的膽識?。‰y怪他生前到處碰壁,而死后雖然被抬得很高,但早已被涂抹得面目全非。

      在我們家里,我是最幸運的一個。不但上了大學,而且還留校任教,做了教授。但我之所以能留在復旦大學教書,并非因為有什么突出的才能,也完全是一種機遇。我大學畢業(yè)那年—一九五七年,大概是系主任還有實權(quán)的最后一年。中文系主任朱東潤先生認為我的畢業(yè)論文寫得還不錯,年齡又是全班最小的,說是還可以培養(yǎng),留在系里做助教吧。而系總支書記李慶云同志也有愛才思想,所以我就留下來了。這之后,系主任就沒有實權(quán)了,學校留人也多出于政治因素的考慮,而且日益講究階級成分,不去顧及業(yè)務上有沒有培養(yǎng)前途,有許多業(yè)務很好的畢業(yè)生,都分配到條件較差的地方去了。

      我很感謝母親早早送我上學。如稍遲幾年,這一切機遇都會錯過。

      我是四歲入學旁聽,五歲正式讀書。按當時的規(guī)定,六歲上學算是早的,七、八歲開始讀書也不算遲。我這么早上學,并非因為我聰明早慧,而是我媽怕我在家搗蛋,更怕我外公外婆把我寵壞了,所以早早帶我到她任教的小學里去讀書。我媽是獨生女兒,一直住在娘家,我那時是獨生兒子,特別受到外公外婆的寵愛。記得有一年大年三十,母親外出有事,行前布置下作業(yè),要我背書。平時她要我背書,我總能背得出來,但這一天家里做年菜,吃的東西特別多,我就無心讀書了,母親回來檢查,我背不出來,母親氣得要打我,外公不準她打,說是她敢打我,他就要打她。母親說:我打我兒子有什么不可以?外公說:你可以打你兒子,我也可以打我女兒!我一見有人為我撐腰,撒腿就跑,母親就在后面追著要打我,外公則在母親后面追著要打她,這樣就演出了一場鬧劇。那時,父權(quán)思想還很重,母親對外公的干涉雖然不滿,但也不敢太反抗,最后只好放過了我。她之所以把我早早送去入學,也是一種應對之法。但又怕我讀書太早,會讀壞腦子,所以一年級讓我讀了兩年,算是五歲正式入學。但這一早讀的做法,卻成全了我一生的機遇。如果遲幾年上學,就沒有這樣的好運氣了。

      但是,這種好運是暫時的。到得階級斗爭年年講、月月講、天天講的時候,我就從培養(yǎng)對象變?yōu)榕袑ο罅恕D菚r,愛才的總支書記李慶云也調(diào)走了,新的總支書記執(zhí)行階級路線比較堅決。我開始的罪名還只是“走白專道路”,因為我不屈服,要抗爭,罪名就逐步加重,到“文革”期間,終于被當成“反革命小集團”的頭目,拉到全市四十萬人大會上批斗。如果不是“文革”結(jié)束,開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那么,我也早就被踢出復旦大學,在什么地方監(jiān)督勞動了。其實,我從來就不想在政治上有什么作為,感興趣的只是讀書、寫作,想要成為本行業(yè)有成就的專家而已。對于知識分子來說,這種想法并無什么非分之處,但在當時,連這種合理的要求也不被允許,而且會構(gòu)成罪狀。

      我的同學們,在人生的道路上,雖然浮沉起伏的幅度各有不同,但基本的命運還是相同或相似的。大家都得益于上世紀五十年代初期建設(shè)人才需求大背景下的招生政策,而受害于五十年代中期以后繃得愈來愈緊的階級斗爭這根弦。在政治決定一切的社會里,人沒有他自身的價值,一切都以政治斗爭的需要為轉(zhuǎn)移。而在政治斗爭的方向轉(zhuǎn)換之際,金子或是其他有價值的東西,頃刻之間就會變成沙礫,有時,一些原來有用的材料,經(jīng)過長期埋汰之后,無論怎樣“千淘萬漉”,卻再也找不到閃光點了。

      我有一位蘇姓同學,在中學讀書時,是個突出的人才。他數(shù)理化的成績很好,文娛活動也很活躍,是班級大合唱的指揮。他父親在上海做小生意,是個小業(yè)主,在當時地富子弟滿校的情況下,這個出身就算是不錯的了,所以也得到領(lǐng)導的信任。不過,他并不自以為高人一等,所以與同學的關(guān)系也處得很好。大學考入北京鋼鐵學院,是個好學校。而且不久就被選拔到蘇聯(lián)留學,更是所謂重點培養(yǎng)對象。到蘇聯(lián)之后,他還給我來過信,談到他在那邊學習的情況,說將來回國后要發(fā)展祖國的鋼鐵事業(yè),對前途充滿信心。他知道我喜歡俄蘇文學,還給我寄來厚厚的兩本書:俄文本《普希金詩選》和《馬雅可夫斯基詩選》,可惜我俄文沒有學好,不能欣賞原著,但一直保留著作為友誼的紀念。蘇同學在蘇聯(lián)學習許多年,待到學成回國,形勢卻已大變:我們的政治任務,已從學習蘇聯(lián)老大哥,轉(zhuǎn)為批判蘇聯(lián)修正主義。但蘇同學是老實人,他的政治敏感性沒有那么強,不能隨風而變,無論是政治觀點、生活情趣,還是業(yè)務規(guī)范,搬的還是蘇聯(lián)那一套,這難免就要碰壁。而且,他家的小業(yè)主成分,當初比起地富子弟來,算是較好的階級出身,但在工農(nóng)子弟陸續(xù)培養(yǎng)出來之后,也就變成比較差的成分了。這樣,他在大學里就難以繼續(xù)執(zhí)教下去,不久,他就調(diào)回老家,在臨海師范教數(shù)學、物理,但在這里他也沒有工作多久,又被調(diào)到鄉(xiāng)下杜橋鎮(zhèn)上的杜橋中學教書,他更加悶悶不樂。因為他的太太是上海人,一直在上海工作,所以他在假期中也?;厣虾?,我們還能見到面,但他的表情總是木呆呆的,沒有過去那么活躍,也沒有過去那種熱情。直到“文革”結(jié)束之后,他作為親屬,調(diào)到上海工作,這才比較開朗一些。他在一家業(yè)余工業(yè)大學教物理,要我介紹一位復旦物理系教師與他認識,還想搞一些研究工作。剛好我與一批同輩的物理系教師一起下鄉(xiāng)勞動過,有幾個好朋友,就幫他介紹了,我的朋友也很熱情地接待他,但他脫節(jié)多年,要回到本行的前沿行列去,也難。當然,作為基礎(chǔ)課的教師,他還是稱職的。這樣,在退休之后,他還一直返聘任教,直到發(fā)現(xiàn)癌癥。我們中學同班同學曾開過兩次同學會,第一次請他,他不肯去,第二次硬要他去,他勉強去了,但參加之后,卻大受感動,說是沒有想到老同學對他還是那么熱情,以后開同學會他一定要再來。這使我們看到他經(jīng)受多年的挫折后,深藏在內(nèi)心的一種自卑感,至老仍不能抹去??上?,同學們年事已高,而且陸續(xù)有人逝世,個別人約會碰頭的機會還有,而同學會是再也開不起來了。

      當然,在大時代浪潮的沖擊下,個人的努力也不能說一點不起作用。我們年級在初中時,有兩個班,到高中畢業(yè)時,只剩下一個班了,約有一半人是因經(jīng)濟關(guān)系而輟學,繼續(xù)上學的,也有經(jīng)濟很困難者,無非是掙扎著支撐下來罷了。這或者可以算作個人的堅持吧。只是在我們這個時代,個人選擇的機會實在太少了。有時,個人的選擇如果不合時宜,結(jié)果也許會更糟。我自己就差一點碰到這樣的事。

      我在一九五三年考大學時,復旦大學新聞系沒有招生。據(jù)說頭一年院系調(diào)整時,全國除人民大學外,新聞系都被撤銷了,連燕京大學當初那么有名的新聞系,也只在北大中文系保留一個新聞專業(yè)。復旦新聞系原也在撤銷之列,是在陳望道校長一再堅持下,并且得到毛澤東的批準,這才保留下來的。但招生計劃已經(jīng)公布,來不及補充了。這一年,復旦新聞系的學生,是從中文系的新生中分過去的。我們?nèi)雽W之初,才公布分系名單。我分在中文系,我的一個姓張的中學同學分到新聞系。我們兩人看到后,都很不滿意。因為我的志愿是想做記者、作家,所以想讀新聞系;而張同學的志愿是想做教授,所以想讀中文系。于是我們找在高班讀書的老鄉(xiāng)去系里要求調(diào)換。系領(lǐng)導說,這次分系,是照學號編排的,本來沒有什么講究,如果在名單公布前要求調(diào)換,是可以的,現(xiàn)在名單公布了,就不能動了。我們只好服從分配。畢業(yè)后,我留系任教,后來做了教授;張同學分配到《浙江日報》,卻因為出身成分不好,長期做夜班校對,一直到“文革”結(jié)束,在他一再要求下,才調(diào)到杭州師范學院教書,業(yè)務的彎子還沒有轉(zhuǎn)好,不幸遭遇車禍而身亡。我想,如果當初我能如愿以償?shù)卣{(diào)到新聞系,畢業(yè)后到了報社,雖然未必剛好也會遇到車禍,但境況肯定不會比張同學好。因為我們的出身成分差不多,而我的個性卻比張同學要強,常要堅持自己的意見,不太能做馴服的工具,在那樣敏感的新聞單位,就更加沒有好日子過了。

      我不相信命定論,而崇尚個人的自由選擇。但事實上,個人的作用卻極其有限,終于拗不過命運的安排。是我的思想有錯,還是社會體制有缺陷?

      當然,人們總是在時代所提供的舞臺上進行演出,我們無法要求時代所不具備的條件;但是,能否少一點人為的限制,多一些公平的競爭呢?硬要壓制一部分人,而給另一部分人以優(yōu)裕的條件,這顯然是不公平的,而效果也未必好。

      有些做法,貌似革命,其實卻很落后。以門第取士,本來是古代宗族社會的一種惡習,正如魯迅所批評的:“華胄世業(yè),子弟便易于得官;即使是一個酒囊飯袋,也還是不失為清品?!保ā墩摗八麐尩?!”》)后來改為以科舉取士,應該說是對這種世襲制度的一種突破。當然,它也還有種種限制,比如規(guī)定從事某些“賤業(yè)”的子弟不得報考。后來的人,應該再向前推進,使社會有更公平合理的選擇,而不是退回到以門第取士的宗族社會中去。即使把人類歷史看作一部階級斗爭歷史的馬克思和恩格斯,也是極其尊重個人的自由發(fā)展的。他們在《共產(chǎn)黨宣言》中展望未來的理想社會時說:“代替那存在著階級和階級對立的資產(chǎn)階級舊社會的,將是這樣一個聯(lián)合體,在那里,每個人的自由發(fā)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fā)展的條件。”

      猜你喜歡
      新聞系同學
      幫助同學
      奇怪的新同學
      大灰狼(2018年9期)2018-10-25 20:56:42
      同學會上的殘酷真相
      敢于創(chuàng)新謙遜低調(diào)立德樹人
      新聞愛好者(2018年5期)2018-09-13 10:07:06
      小猴的控訴
      新聞系畢業(yè)生,第一份工作真的不能去新媒體嗎?
      新聞傳播(2015年10期)2015-07-18 11:05:40
      俄羅斯大學新聞教育述評
      ——以莫斯科大學新聞系為例
      同學
      小說月刊(2014年2期)2014-11-18 16:53:12
      同學情
      小說月刊(2014年5期)2014-04-19 02:36:43
      圖說世界
      大武漢(2012年11期)2012-04-29 07:40:44
      锡林浩特市| 望奎县| 金华市| 留坝县| 平果县| 湟源县| 晋江市| 高清| 长丰县| 永德县| 彭山县| 南木林县| 兴义市| 昆山市| 广安市| 当阳市| 遵化市| 广丰县| 左贡县| 金乡县| 香格里拉县| 永胜县| 铜梁县| 青浦区| 吉水县| 新化县| 张掖市| 东城区| 瓦房店市| 长汀县| 繁昌县| 启东市| 叶城县| 南投县| 库车县| 博客| 康乐县| 三原县| 石嘴山市| 绥江县| 庆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