婁遠琨
摘 要:“留白”是構成中國畫形式美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建立在藝術想象基礎上的一種藝術創(chuàng)造?;诿褡鍖徝佬睦淼男枨?,在繪畫表現(xiàn)中“留白”幾乎成了中國畫的重要構圖形式,中國畫家在構圖中巧妙地利用“留白”來表達畫面的虛實關系。從某種意義上說,“留白”是中國畫造美、審美之必須。
關鍵詞:中國畫;構圖;留白
中國畫中的“留白”有著深遠的歷史,并且是在畫家們的創(chuàng)作中自覺形成的一種技法。留白就是畫中沒有筆墨著色處,是指繪畫的一種表現(xiàn)虛實的方式,通過留出一些空白,營造出一種視覺上的層次感,增加欣賞者的想象力,給人一種想象上的張力,豐富繪畫本身原有的意義。留白蘊含了東方哲學中樸素的辯證法思想,運用留白是追求藝術形式美的需求。留白的運用是藝術家表達構思立意并創(chuàng)造意境的需要。一幅畫要有守有放,畫幅四個角,一定要有實有虛,這樣處理畫面才能透氣,才能讓人感覺生動。
1 “留白”的由來與發(fā)展
1.1 了解“留白”的含義
“留白”一詞源自于中國畫,是繪畫中的一種構圖方式或技法。具體指在構圖時,預留部分空間不著筆墨而保留紙面本色,后來,這種形式上的“留白”發(fā)展為思想表達上的預留。它通過預先設計的畫面構圖,用黑與白、實在與虛空、確定與未知的對比來引導觀眾去領略作者的創(chuàng)作激情和目的所在。
“留白”、“布白”,或是“空白”是中國畫獨特的藝術表現(xiàn)手法,是指中國畫不居中的無筆墨處。中國畫的留白,是中國畫藝術形象和藝術語言的構成要素之一,具有很高的審美藝術價值。留白還是中國畫的一種重要手法。中國畫傳統(tǒng)的畫法不加底色,疏密聚散鄧布局方式為留白創(chuàng)造了很好的條件。以黑白為色調(diào)兩極,極強的拓寬了色域范圍,使沉重與明亮之間有著豐富的藝術層次變化,而且可以增強對比,使畫面更具有感染力。比之于勾、擦、點、染之類繁復技法,留白似乎是再簡單不過了,什么也不用畫,就在整幅畫面里留下空白,給人以想象的余地。
1.2 “留白”的由來與發(fā)展
中國畫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積淀,它涵蓋了中國傳統(tǒng)的文學、哲學、美學與歷史學等各個方面。中國畫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滋養(yǎng)下,形成了自身獨特的藝術體系與藝術規(guī)律。留白就是中國畫的顯著特點和重要技法。中國畫“留白”的歷史可追溯至原始社會,可謂久遠。我國內(nèi)蒙古的陰山巖畫中刻畫的人物動作及狩獵的場面,以及新石器時代的仰韶彩陶的布局都孕育著留白的形成。中國畫“留白”自覺形成的歷史當從先秦的“錯彩鏤金”開始,至漢代,在畫像石與畫像磚這種藝術表現(xiàn)形式中,尤其是陰線刻和陽線刻的藝術手法創(chuàng)作中,中國先民第一次顯露了留白的魅力。而至六朝的“出水芙蓉”逐步形成。成長過程應在唐。對于畫面上有意識和自覺的“留白”并作深入細致研究的時代當為宋代,這個時期是中國畫之“留白”造美的繁榮興盛期。
2 “留白”的美學意義
中國畫中的“留白”,是要藝術性與審美性有機結合才可使畫作達到以虛襯實、虛實相生的至高境界。以虛襯實是從審美的需要出發(fā),有意識地將主體物象設置與畫面中心位置,并以虛白巧設空景,使實景更加突出。由此可見,“留白”在中國畫的構圖形式美中具有重要的美學意義,主要體現(xiàn)在:
2.1 “留白”使畫面具有獨特的視覺
音樂中有休止之法,瞬間的停頓,更能顯示節(jié)奏,刺激情緒,突出主題,意趣無窮。而中國畫的構圖同樣也重視這種效果,中國畫章法講究立意定景,要求在畫面上“遠則取其勢,近則取其質(zhì)”,根據(jù)畫面結構的需求,運用賓主、呼應、開合、露藏、繁簡、疏密、虛實等對立統(tǒng)一法則來布置章法。并巧妙地處理畫面的空白,使無畫處皆成妙境。同時,“留白”是構圖布局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與形式和內(nèi)容融而為一的意象形態(tài),它能使中國畫體現(xiàn)出獨特的視覺效果。
2.2 “留白”使畫面具有獨特的魅力
在中國畫的二維空間中,孕育于山川湖泊間跌宕起伏的,猶如心跳般的“節(jié)奏”皆來源于精心鋪陳的“空白”。沒有節(jié)奏感的畫作既沒有生命力和缺乏美感,這也自然失去它存在的價值了。中國傳統(tǒng)繪畫,始終在自覺而別具匠心的利用“留白”技巧來打破單一的墨色于畫面呈現(xiàn)出的那種嚴肅。在精心構思與幽妙的黑白設置中,使畫作在恬淡中達到無色之色的話語表達,從本質(zhì)上使人于虛實相生主體與客體中因循心理的審美規(guī)律,求得藝術性與審美性的完美統(tǒng)一的獨特魅力。
3 “留白”在中國畫構圖中的運用
3.1 中國畫構圖需要“留白”
中國畫中所謂的留白,并非是真的空無一物的空白,而是計白為黑,是一種以虛代實的美學境界。留白是中國畫構圖的重要組成部分,苦心構圖是中國畫非常重視形式美的一種表現(xiàn),是藝術創(chuàng)作中一項十分重要的創(chuàng)作手法?!鞍住辈皇抢L畫主體的塑造形體之間的空隙,更不是主體造型之后的多余,留白的形狀是經(jīng)營設計的結果,是對實體造型的豐富。“計白為黑”就是此理。留白造型的布置,同樣存在疏密、結構、層次、主次等形式的因素,也正因為如此,繪畫的“留白”才能成為藝術特色。
3.2 中國畫“留白”的基本表現(xiàn)方法
中國畫家經(jīng)常利用留白來蘊境,這時“留白”則是構思立意的一部分,是集中、概括、提煉的結果,是創(chuàng)造詩的意境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給觀者留下聯(lián)想、想象和思考的余地和空間,因而,它可以表現(xiàn)更多的東西。在蘊境時所用的留白,是以無形當有形,強調(diào)的是虛,思之則實,它不是五象,亦菲抽象,而是“意象”,無疑是一種繪畫的藝術語言,即是“超然象外”的一種藝術形象,這種極其大膽的創(chuàng)造使之成為中國繪畫的重要特征。“留白”的基本方式主要有以下幾種:
(1)實布。第一種實布是利用觀者的心理共鳴所產(chǎn)生的形象對應,使空白變得有形有物。觀者既可欣賞畫面的空靈境界,又可產(chǎn)生具象的聯(lián)想,從而使空白從虛轉化為實。另一種實布是依形取意,以白顯形。它是在有筆有形中空出來的白,為了布白的需要,甚至可以相應地改變形象,使之適應章法構成安排,它利用白的虛實,使物象由實變虛,虛中顯實、虛實互應。
(2)虛布。中國畫構圖中的虛布指的是無象之象,它與布置物象的實布是一種辯證的虛實對應關系,實從白現(xiàn),白依實存。中國畫空白的虛布,是為了在虛靈的空間中突出地、集中地、更好地表現(xiàn)畫中物象。
3.3 中國畫構圖“留白”法則
首先,“留白”要從全局出發(fā),精心設計。只注重局部的虛實,必定造成畫面的支離破碎,從而失去畫作的整體美感。
其次,“留白”要依據(jù)生活邏輯和藝術規(guī)律來進行。在表現(xiàn)畫作的虛實景致配置時,不可因約束無形而信馬由韁。人們是可以因循著聯(lián)想完成作者所未表達完全的畫外含義的,這也是“留白”給畫者和觀者賦予的公平權利。
第三,“留白”要有度,并把握筆與意之間的“關聯(lián)”。畫之空白不可以表述得過于“截然”,要有筆墨上的相對過渡以避免突然“斷裂”的感覺。畫之妙境多在若有若現(xiàn)之間。因此,留白與畫實景要以相應的度。
4 結論
中國畫中的“留白”這一獨特的技法延續(xù)至今之所以長盛不衰的原因就是因為它符合大眾的傳統(tǒng)審美心理需求。它有著豐厚的內(nèi)涵和傳統(tǒng)的思想依據(jù),不僅給了中國畫無盡的想象空間,也給了人們無窮的浩渺之感。這么多年來,如今的山水畫家還在運用這一技法,其實它早已不單單是一種創(chuàng)作的技法了,它早已成為了中國水墨畫的象征之一。中國畫中的留白讓人們的心靈在觀看畫作的同時得到凈化,讓人們煩躁的心得以安靜,也讓人們禁錮的思維得以發(fā)散??傊?,中國畫的留白是畫家的創(chuàng)作語言,是觀賞者需領悟的心理語言,是創(chuàng)作者和觀賞者共同尋求的藝術語言。唯有中國畫留有空白,獨特而深遠,這種書畫文化也將以代代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