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以往對于法國著名短篇小說家莫泊桑的《羊脂球》的分析與研究,多從內(nèi)容、主旨和藝術特色的角度出發(fā),從敘事學角度分析的文章較少。其實,以敘事學的視角去分析《羊脂球》這個經(jīng)典文本,會有新的發(fā)現(xiàn)——敘述者貌似是隱蔽的,但字里行間仍可以看出其強烈的話語傾向。洞悉這種傾向有助于我們更好的把握隱含作者的寫作動機,以及更好地理解小說所要表達的主旨思想。
關鍵詞:羊脂球;敘事學;敘述者;話語傾向
《羊脂球》是法國著名短篇小說之父莫泊桑(1850-1893)的成名作和代表作。對《羊脂球》的眾多賞析和研究成果多從內(nèi)容、主旨和藝術特色的角度出發(fā),也有個別研究從語言學的角度入手,而從敘事學的角度分析的則較少。其實對于《羊脂球》,敘事學視角可以給我們帶來新的啟發(fā)。比如敘述者貌似是隱蔽的,仿佛以此來顯得自己是極客觀的,但字里行間扔可以看出其強烈的話語傾向。洞悉這種傾向有助于我們更好的了解作者的寫作動機與目的。
《羊脂球》的主要情節(jié)比較簡單,敘事場景也較為單一,但其內(nèi)涵深厚、主旨豐富。小說的時代背景是普法戰(zhàn)爭爆發(fā)后法軍失利,普魯士軍隊進城,許多市民開始逃竄。一輛載有十個人的馬車在一個星期二的早晨出發(fā)了。這是十個人分別是:伯爵夫婦、廠長夫婦、鳥老板夫婦、兩個嬤嬤、民主人士戈爾努兌和妓女羊脂球。除了羊脂球以外,其余九人分別代表著社會中的貴族、資產(chǎn)階級,還有商界、政界和、宗教界人士,基本上都是由身份有地位有信仰的被人尊敬的人。他們的社會地位與羊脂球的妓女身份形成鮮明對比;而他們一路上的行為又是如此地同身份不符,形成巨大反差,產(chǎn)生強烈的戲劇效果。首先,他們在故作清高地鄙視了羊脂球后,又無恥地分吃她的食物。然后,他們千方百計地勸說羊脂球答應德國軍官的無理要求,陪他睡覺,好讓他提早放行。無奈之下羊脂球犧牲了自己的肉體和愛國精神,順從了他們的要求,卻竟然又重新遭到他們的冷遇與嘲笑。小說通過描寫這輛馬車上不同社會身份與地位的十個人幾天來的生活經(jīng)歷,揭示了所謂上層社會人士的偽善、與污濁的心靈,人性的殘忍惡俗。
從敘事學的角度來看,我們首先要分析這個故事的敘述者是誰。這里要注意的是小說的敘述主體并不同于文字主體?!拔淖种黧w所指的是作品文字之所由,這是就作品的創(chuàng)作者即作者而言的。而敘述主體則屬于敘事作品中故事的講述者,即敘述者,這樣的講述者將確定作品的敘述聲音?!雹伲≒51)所以,《羊脂球》的文字主體是莫泊桑,但其敘述主體即敘述者則不完全等同于莫泊桑。然而,《羊脂球》的敘述者也不可能是一個置身于其所處的世界之外,對其所講述的事件與人物毫無干系、絲毫不顯示其觀念態(tài)度的不偏不倚的絕對的中立者。他雖然是隱蔽的,雖然始終與其所講述的故事保持著距離,但依然會以種種方式或隱或顯地對故事進行干預。有時,“敘述者甚至情不自禁地撇開故事的進程,直接訴諸隱含讀者,希望引起某種最直接的反應?!雹冢≒208)例如,《羊脂球》一開頭在介紹故事背景時就有一處突然中斷情節(jié),直接插入敘述者評論:“隱名的英雄行為,無聲的襲擊,這些遠比白天的戰(zhàn)斗可怕卻沒有榮譽的聲光?!?,又比如“居民們在他們晦暗屋子里都嚇糊涂了,正同遇著了洪水橫流,遇著了大地崩塌,若是相對抗那類災害,那么任何聰明和氣力都是沒有用的。因為每逢一切事物的秩序受到了顛覆,每逢安全不復存在,每逢一切素來享受人為的或者自然的法律所保護的事物聽憑一種無意識的殘忍的暴力來擺布,這種同樣的感覺就必然也跟著顯出來?!笨梢姡堆蛑颉返臄⑹稣唠m然是屬于不參與故事情節(jié)的,客觀的隱藏的敘述者,但其仍然有一定的話語傾向,這種傾向同作品的主旨與內(nèi)涵息息相關。以下本文從敘事學的幾個基本要素入手,試圖分析敘述者的話語傾向。
一、敘事時間與敘事空間
從時序上看,小說基本上遵循自然時序,有很多明顯的標志性詞語,如“午前4點半光景”、“午后1點快到了”、“第三天”、“第六天”等等,讓讀者很容易推斷出故事時間約為五天。從時距上看,有敘事時間小于故事時間的概述,有敘事時間等于故事時間的場景式敘述,也有敘事時間無窮大,故事時間為零的停頓式敘述。敘述者對于不同的事件采取不同的時距,是受到其自身心理傾向與敘述動機的影響的。比如,對于法國潰軍的狼狽撤退以及個別英勇反抗侵略者的“隱名的英雄行為”,采用了概述的方式,主要是由于這些大背景的描述要服務于小說通過九個貌似高貴的人物的品行來烘托出羊脂球這個地位低賤卻心靈崇高的這條主線。而場景式敘述是在文中占據(jù)最大篇幅的。主要體現(xiàn)在車廂上十名旅客之間的對話。這些對話大部分都采用了直接引語的形式,這樣把每個人物的性格特征生動活潑的表現(xiàn)出來,現(xiàn)場感和音響效果十分強烈。
小說的敘事空間形成了一個環(huán)形結構:從車廂到旅店,又從旅店回到了車廂。最能體現(xiàn)空間特點的便是十個人物在車廂上座位的位置。這些位置的安排同樣隱含著敘述者的話語傾向。三個已婚的男旅客,分別代表著貴族、大資產(chǎn)階級和商人,最先把自己的妻子安排在頂前頭的位置,接著自己也跟上來?!绊旑^的地方,最好的位子上,鳥先生兩夫婦面對面地打著瞌睡……”根據(jù)這一細節(jié),可以推測在敘述者心目中,所謂的上層社會人士的本性其實是自私自利性的,與后來羊脂球的無私奉獻形成鮮明對比。
二、敘事聲音與敘事視角
敘述者在講述故事時,必然有一個故事講述的言語聲音的發(fā)出者,即敘事聲音;同時也必然有一個觀察故事的角度,即敘事視角。即便是同一個故事,不同的敘事聲音會有不同的側重,不同的敘事視角會觀察到故事的不同方面,從而使故事產(chǎn)生的效果大相徑庭。分析《羊脂球》中的敘事聲音和敘事視角,有助于我們推測出敘述者的話語傾向。
《羊脂球》的敘事聲音從始至終都是客觀而謹慎的,盡量避免主觀色彩強烈的評論,盡量不作出任何價值判斷。但這并不代表敘述者是不帶有任何話語傾向的。比如在交代故事背景時,敘述者講到:“由于等候而生的煩悶反而使人指望敵人快點兒來?!边@句話乍看上去是不可思議的,怎么會有這種心甘情愿做亡國奴的心理——盼望敵人快點兒來?細讀下去,發(fā)現(xiàn)和這句話向照應的句子還真不少。比如:“終于有人根據(jù)那種從法國人的嫻雅性情所演繹出來的莫大理由,說是不再公開地點和外國軍人表示親近,那么在家里講究禮貌是許可的?!边@些敘述和我們想象中的面對敵軍英勇反抗、誓死不從的印象大相徑庭,是敘述者貌似不經(jīng)意間在一開始就埋下的伏筆。他仿佛在告訴我們,對占領者的卑劣的諂媚心理是一種普遍現(xiàn)象,所以在那輛象征著大社會縮影的小馬車上,十個人中竟然又九個都毫無民族氣節(jié)可言,這才顯得羊脂球的愛國精神是那么稀缺與可貴。
此外,《羊脂球》的敘事聲音在詞語的選用上也相當嚴謹、考究。在描寫馬車上的三對有權有勢的夫婦時,選擇了這樣得詞匯——“高貴、高尚階級、嬌小玲瓏、漂亮、頹喪、氣派、蔑視窮人的姿態(tài)”。 幾乎每個褒義詞后邊總會跟著貶義詞,讓褒義詞顯得有反諷意味,讓人覺得敘述者并不是真心要贊美他們。而對兩個嬤嬤的描述則毫無贊美之意——“臉上滿是麻子……顯出肺病的胸脯……吃人的信仰”,這樣的外貌與下文以上帝的名義教唆羊脂球出賣肉體的惡劣行徑相互照應。而對于羊脂球的描述,則幾乎全部是正面的——“尤物、豐滿、鮮潤氣色、順眼、嫵媚……具備種種無從評價的品質?!笨梢?,敘事聲音無時無刻不在透露著敘述者的話語傾向,它預知故事的結局,它了解每個人物的性格與品德,它情不自禁地把讀者引向故事的主題,期待讀者與敘述者的愛憎情感產(chǎn)生共鳴。
“講故事要用聲音,而觀察故事則要用眼睛和意識。”③(P92)這個觀察故事的角度,即敘事視角是由感知者或者說聚焦者發(fā)出的。在對敘事文本的情境、事件、人物等進行描述時,總有一個看待所有這一切的視角,或者說觀察點?!堆蛑颉返臄⑹乱暯鞘巧系郯愕娜艿模簿褪菬o聚焦或零聚焦敘事,即“敘述對象按照一種非確定的、不限定感知或概念身份描述出來的聚焦或視點類型。”④(P91)敘述者在講述故事時,沒有看不到或感受不到所希望看到或感受到的任何東西。他的視點可以任意轉移,超越時空。他還可以深入每一個人物的內(nèi)心。在《羊脂球》中,敘述者始終站在故事之外的高度俯瞰整個事件。從描述整個故事的大背景開始,到詳細描述長途馬車上每個人的外貌、身份、對話、心理以及他們在五天的共同生活中所發(fā)生的事情,最后到故事的結局,敘述者始終置身事外,而且無所不知。這種零聚焦敘事使得敘述者在講述故事時必然要有所選擇,不可能事無巨細全部交代給讀者。那么,敘述者為何選擇這件事敘述而不是那件事敘述的主要原因,依然是為了服務于他的話語傾向,或者說是服務于全文所要表達的主題思想。比如,羊脂球由于痛打侵略者而不得不走向逃亡之路的事件和鳥老板們利用戰(zhàn)爭謀利的可恥行為形成鮮明對比,前者充滿愛國情操與英勇無畏的高貴品質,后者自私自利卑鄙可恥。可見,在這種零聚焦敘事中,事件的選擇并不是出于偶然,其中暗含了敘述者的話語傾向。
三、人物塑造與人物話語的表達方式
《羊脂球》中高超的人物刻畫技巧給讀者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以“低賤”身份出場的羊脂球是如何彰顯出高貴的靈魂,而擁有著“高貴”身份的貴婦人們是如何一次又一次泄露了自己靈魂的齷齪不堪,這些奇特的敘事效果在敘述者娓娓道來的描述中顯得自然而然、水到渠成。那么從敘事學的角度來看,敘述者是怎樣塑造了這些人物,又是怎樣傳達出人物的話語,并在其中隱藏了敘述者的話語傾向呢?
首先,敘述者用對比手法來塑造人物。如果我們做一個語義軸,橫軸為人物所具有的愛國、無私、勇敢、同情心等高貴品質,縱軸為小說中的十個人物,便會清楚地看到羊脂球的品行與長途馬車上的其余九人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羊脂球是無私的、勇敢的、愛國的、富有同情心的,而其余九人則是自私的、卑鄙的、冷酷的、毫無民族氣節(jié)可言的。除了人物品行的對比,小說中還始終貫穿著幾條對比的線條。比如身份的對比:羊脂球身份卑微,而其余九人身份高貴;逃離城市的目的對比:羊脂球是因為毆打了侵略者而不得不逃離,而其余九人則要么是為了發(fā)財,要么是為了逃命;在旅館對普魯士軍官的態(tài)度對比:羊脂球不卑不亢,維護尊嚴,而其余九人則戰(zhàn)戰(zhàn)兢兢、卑躬屈膝。這種對比透露出敘述者的話語顯然是傾向于羊脂球,而對其余九人則充滿鄙夷。
其次,敘述者通過以小見大的方法來塑造人物。故事發(fā)生的主要場景——長途馬車和旅館雖小,卻象征著整個法國社會。馬車上的人物雖少——只有十個,卻代表著法國社會的各個階層。人物在短短五天里說的話做的事雖小,但折射出普法戰(zhàn)爭時期廣大法國民眾的生存狀態(tài)與精神面貌,表現(xiàn)出他們對普法戰(zhàn)爭的態(tài)度。所有人都對戰(zhàn)爭漠不關心,只在乎個人的利害得失。只有地位卑賤的羊脂球表現(xiàn)了堅強的意志和高尚的情操,雖然身心受辱,卻依然保持一顆自尊、高尚的靈魂。
最后,敘述者塑造人物的方式除了簡要的外貌描寫以外,主要是通過人物話語的表達來完成的。從敘事學的角度來看,人物話語的表達方式主要有四種:直接引語、間接引語、自由直接引語和自由間接引語。不同的表達方式有不同的作用。直接引語有現(xiàn)場感和音響效果,使得人物的個性特征躍然紙上。間接引語具有概括性和借鑒性的作用。自由直接引語的直接性、生動性與可混合性。自由間接引語可以加強反諷效果和增強同情感。有的學者認為,自由直接引語和自由間接引語出現(xiàn)的時間在一戰(zhàn)前后,而《羊脂球》發(fā)表遠早與這個時段,所以其中主要還是以直接引語和間接引語為主。然而,我們?nèi)匀豢梢哉业揭惶幾杂芍苯右Z和一處自由間接引語的運用。自由直接引語為:“由于這種情感,有人對他是感激的;隨后,有人遲早可能還需要他的保護。既然應付著他,也許可以少供養(yǎng)幾個士兵吧。并且為什么要去得罪一個完全可以依靠的人呢?”這里“為什么要去得罪一個完全可以依靠的人呢?”的聲音的發(fā)出者并不是敘述者,而是小說中的某個盧昂居民,但作者并未加上引號,為自由直接引語的應用,顯得直接而生動,把盧昂居民懦弱、諂媚、自保、恐懼的心理刻畫得活靈活現(xiàn)。自由間接引語為:“伯爵夫人和廠長夫人,她們的腦子里素來懷著正經(jīng)人對于共和國而起的無理憎恨,以及一切婦女對于神奇活現(xiàn)實行專制的政府而抱的天然愛惜,都不由自主地覺得自己傾向于這個難能可貴的賣淫婦了:她的情感和她們的真很相像?!薄八那楦泻退齻兊恼婧芟嘞瘛!边@句話的聲音的發(fā)出者也不是敘述者,而是三個貴婦人,但敘述者并沒有加上“她們說”說“她們”想這樣的字句?!八敝傅氖茄蛑?,“她們”指的是貴婦人們。羊脂球和貴婦人的情感怎么可能真的很像呢?敘述者通過自由間接引語的運用產(chǎn)生一種強烈的反諷效果,間接表達了敘述者的話語傾向。
總之,《羊脂球》的敘述者把自己置身事外,以期達到一種客觀、公正的敘事效果。但讀者依然可以從敘事學的諸多要素中分析出敘述者的話語傾向。這種傾向與隱含作者的寫作目的,以及小說所要表達的主旨密切相關。
參考文獻:
①②④譚君強.敘事學導論——從經(jīng)典敘事學導后經(jīng)典敘事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③申丹.西方敘事學:經(jīng)典與后經(jīng)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
作者簡介:田克萍(1985–),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中文學院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專業(yè)研究生,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東語學院印度語言文化系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