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豪
摘 要:如果說死亡是這個世間人們最恐懼的事,那么情愛就是人們最不愿觸碰的。情愛被文學作品與影視“長盛不衰”的話題而為世人愛的如癡如醉。文學作品中所描繪的情愛,成了人們所追求的理想生活方式,人們往往觸景生情,愿成為那最令人心憐的主角。由于文學作品潛移默化的作用,人們總覺得只有象文學作品中那樣跌宕起伏的情節(jié)、纏綿悱惻的愛情才是不枉此生。
關(guān)鍵詞:婆娑世界;情愛;佛學
人們常說性情中人,這性情中人自然是情重。情重真不知道是好還是不好?佛家有句話是說:“情不重不生娑婆,愛不深不墮輪回”。什么是娑婆?娑婆就是我們生存的這個世界,這個痛苦隱忍的地方。這里的情也不是單指男女之愛,泛指人世間的所有情感,所有的欲念.人因為有了牽掛、欲望、貪婪等,而有些事也卻是很奇妙,有些人莫名其妙的就會對你好,讓你不悔生于這婆娑世界;然而有些人你拼命想要對他好,可笑命運捉弄,這個機會也很奢侈。請相信在你身邊的每一件事物,都是與你有緣的,你的朋友,家人,愛人,仇人,陌生人,甚至在你身旁的花草,你去過的地方……
一、至情至善的凄美
雪鳶這個角色被《美人心計》制片人于正評價為“絕色、冷艷、我肯定相信有什么前世今生,因果報應,總之一切因緣際會,像天邊的浮云,你預測不到,也強求不得。忠誠、楚楚動人中帶著些許倔強”,不同于《狄仁杰前傳》中最初單純善良卻因愛生恨的玲瓏,雪鳶是個一出場似乎就無血無淚的殺手,她侍候在呂后身邊,身為呂后最中意的助手;她擁有絕世容顏,卻刻意扮丑,掩蓋神秘的身世;她平淡、冷艷,對任何事都無欲無求處變不驚;她那顆冰冷的心,似乎沒有人可以進入。而這一切,直到遇到了林心如飾演的竇漪房才有所改變,雪鳶開始學會信任,學會愛,她在變換莫測的深宮中與竇漪房相依為命,成為了竇漪房最好的姐妹和守護者[1]。
如果這就是結(jié)局,會有很多人認為這個情節(jié)一般,反而有些平庸;然而這只是雪鳶跌宕人生的開始,她的糾結(jié)、她的愛情也因此拉開了序幕,再怎么冷艷的殺手一旦動了情也便容易凋零。與其說是是慎兒逼死她的,不如說是她對情義看得重,不管是關(guān)于竇漪房的友情,還是對周亞夫的愛意,其中一個就能讓她痛苦不堪。她喜歡周亞夫,但又不能背叛竇漪房,不能選擇,無路可走,所以選擇了自盡。她喜歡周亞夫,但不會背叛竇漪房,無法選擇,無路可走,所以選擇了自殺。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天若有情天亦老”,無情尚且如此,何況你我因情重生于娑婆呢?既來之,則安之。 死去的人我們不能拯救,可我們可以決定如何拯救我們自己!
二、林月如的氣象
生活應該學會珍惜,珍惜在一起的時光,真誠的對待每一刻,這份緣,問心無愧。
李逍遙徘徊的承諾,對靈兒的一生一世的愛的承諾,而她只有“吃到老,玩到老”的玩笑話!雖然趙靈兒和林月如兩人都可以自我犧牲為滿足對方,但是,相比之下李逍遙的做法對應當代很多多情的男人的形象。月如流眼下淚,淚眼婆娑的說:“吃到老,玩到老…原來,我是那么老……”然后埋在坍塌的洞里。這之間的無奈又怎是一個痛字了然。若是無緣,何須誓言。明夕何夕,君已陌路[2]。
人們認為,在生活日益枯竭的情形下,只有愛出現(xiàn),生活才會閃亮,人們渴望浪漫的遇見,人們認為珍惜愛是社會文明的進步。
幾乎所有的文學作品對于愛情都抱著這樣一種看法:男女之間的愛情是人生最美好的,最值得追求的東西。人們往往對初戀抱著美好的憧憬,為其奔波。如若有人有不同的觀點,畢竟會被認為是挑戰(zhàn)世界,甚至被認為是有居心不良的人。
愛被近乎瘋狂地美化、宣傳,讓當代社會,愛更彌漫,過去的強烈道德約束逐漸失去了控制,隨之,人們產(chǎn)生強大的“隨意性”。除了反傳統(tǒng)的新人、單身貴族,許多傳統(tǒng)的家庭也由于某些某些原因因愛分開,給下一代造成了巨大的傷害。
三、現(xiàn)實的清醒
人生的一生,不管她多么美麗,最后的結(jié)局皆是如此。所以眼光不能只停留在提出了一個美麗的時刻,想象一個人的一生的全過程,對其觀察與思考,強烈的欲望也會變得遲鈍。這時,人們喜歡也習慣了被套上馬鞍,開始擔負起沉重的生活負擔,特別是循環(huán)單調(diào)的生活,更是讓人失望。盛開的花朵,現(xiàn)時的明艷也遮不住人的眼睛,終將枯萎融于泥土。同樣,人們心中的良好的假象會也隨著時間的推移,被殘酷的現(xiàn)實鎮(zhèn)壓。
所以我們不應該被粉飾的世界所蒙蔽,視世界的矯揉粉飾不見,應該面對現(xiàn)實狀況。這是一種固執(zhí)己見的表現(xiàn),我認為,在任何情況下,它是不可能在任何時間都保持彼此的。人們在追求欲望的同時有強烈的自我中心的自私。人們往往希望對方的行為符合自己的意愿,傾聽自己的話,稍微有點自己的想法,就會產(chǎn)生麻煩。但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自己的想法,怎么能做到一個人來支配別人呢?
四、結(jié)語
時人們常說“婚姻是愛情的墳墓”。這實際上是人從虛幻的想象變成現(xiàn)實生活中的必然的痛苦。它是因為人們心中的美好幻想只是一種非理性,所以它不能持久,就像肥皂泡沫最終會破滅。一切都將回歸平淡的生活。所謂“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來時各自飛。”所謂“人有悲歡離合”,本來聚散不定,這又豈是我們能夠左右得了的。
參考文獻:
[1]丁雄.淺論魯迅婚戀中的“犧牲觀念”[J].黔南民族師范學院學報,2000年06期.
[2]趙建紅.中學語文教材中女性悲劇形象分析[D].云南師范大學,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