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冬云
前不久,班中出現(xiàn)了一股綽號風波,我和孩子們曾一度可以用“21世紀最風行的一個漢字——“囧”來形容,郁悶、無奈。綽號可分為善意的昵稱及惡意的侮辱性綽號兩種,前者被大家認可,甚至是希望得到;而后者就讓人覺得“囧”了。從字源上來說,“囧”的本意是光明。綽號事件一波三折,我從中抓住了機遇也迎接了挑戰(zhàn),成功讓“囧”實現(xiàn)本意的回歸。
經(jīng)過
看似風平浪靜
一天課間,童童委屈地告訴我有男孩叫她“雞頭”, 我不禁和她一樣拉下了臉——覺得“囧”極了。安慰了童童,我去了解原因,原來這幾個男孩是因為她的名字發(fā)音很像“雞頭”,就順口喊了。同時,他們感覺被童童追趕挺好玩。此刻他們認識到了錯誤,并答應向童童道歉,我也沒有嚴厲地批評。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第二天中午,童童的《家校聯(lián)系冊》上有這樣的留言:“童童被同學叫綽號,很不開心,回家要求改名字。在沒有得到老師主持正義的情況下,童童選擇了暴力解決問題。如果老師不能很好解決,家長只能參與其中,不顧顏面了?!北┝??家長參與?我找來童童了解,原來還有幾個男孩子喊她綽號,她生氣地用力踢了他們。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看來此事應該在全班面前好好引導。
班隊課上,我請了幾位孩子介紹自己的大名小名,讓大家也來叫一叫,孩子明白同學間互稱小名也很親切。“除了大名小名,你們還有別的外號嗎?”我追問。韜韜的外號叫“小書蟲”, 牛牛還叫“小棋王?!薄蠹颐靼琢擞脙?yōu)點取的綽號讓人喜歡?!叭绻惚粍e人取了不好聽的綽號,怎么辦呢?”孩子們想了許多好辦法來解決:耐心勸告,告訴老師,不理會,給自己取昵稱等等。此時,童童發(fā)現(xiàn)了還能用更好的方法來解決她遇到的問題,我倆心照不宣。下課時,很多孩子用昵稱喊對方了,談話課成功將綽號風波平息。
風平浪靜
這天晚上,我電話得知童童爸爸出差,媽媽加班。我一直等到童童媽媽下班時,及時通過QQ將童童在校的情況告訴了她。童童媽媽很開心,從保姆口中得知孩子回家非常開心,早早做完作業(yè)睡下了。隨后的幾天,我都刻意用孩子們上課時的雅號來稱號他們作為獎勵,孩子更開心了。班級里取綽號現(xiàn)象隨之無影無蹤。
從幾個男孩給童童取綽號,到童童采用暴力解決問題,到最后家長對老師工作的質(zhì)疑,導致這個小矛盾的層層升級,核心問題時在于生生、師生、家校、親子之間溝通的不順暢、不及時所造成的。
1. 生生溝通。給別人取綽號時是一種自我情緒的體現(xiàn),希望引起對方的注意,獲得一種交往的成功體驗。但這樣的表達方式是不妥的,不僅偏離了自己的初衷,也傷害了對方。而童童也沒有直接說出自己對這個綽號的厭惡,首先,沒有告訴老師,其次采用了暴力,這種極端的情緒表達方式顯然是不妥的。學生在學校與同伴交往得順利,首先就應該學會如何正確表達自己的想法,如何獲知同伴的想法,這樣才能讓學生獲得更好的交往、收獲更多的交往體驗。
2. 師生溝通。在學校里最主要的是師生溝通。一對一的師生溝通,一對多的師生溝通。一對一的溝通中,教師的角色定位應該是朋友,這樣會更成功更順暢地獲得引導學生成長的要素。在一對多的溝通中,身教重于言教,談話課中采用一種故事法、合作法,并發(fā)掘正能量,擴大正面引導,縮小負面強化,這樣的溝通會讓學生獲得更快更健康的成長。
3. 家校溝通。短信、電話、QQ和《家校聯(lián)系冊》等讓家校溝通更加便捷。童童被取綽號的事我沒有及時反饋給家長,家長是通過孩子的情緒變化及抱怨言行才得知此事,他們多少都會有些細節(jié)上的誤會,出于對孩子的愛護而對老師工作有所質(zhì)疑。在這我思考兩個問題:孩子在學校發(fā)生的哪些事情應該反饋給家長,哪些不需要反饋?如何才能讓家長對老師的工作更加了解?
4. 親子溝通。童童的父母工作忙碌,很少有時間陪她,童童在家?guī)缀醵际呛捅D芬黄稹0职中宰蛹?,缺耐心,每天和童童溝通交流的時間少之又少,一開口就是給人咄咄逼人的感覺。媽媽經(jīng)常出差加班,也沒有多少時間可以陪童童。久而久之,童童有時選擇不和家人溝通在校情況,這也就導致了童童爸爸對我工作不了解的誤會,對女兒成長關(guān)注的偏差。
(1) 因勢利導,幫助學生同伴交往方法的習得。綽號現(xiàn)象在小學中段是常見的。取綽號是因為學生不懂得如何表達自己的情感需求,不懂得如何獲知同伴的想法。由于這個障礙,導致了同伴交往的矛盾激發(fā),導致了同伴之間交往方式的錯誤,減弱了同伴交往的有益性。究其根源,作為班主任的我因勢利導,幫助他們掌握正確的方法表達自己的交往情感需求,可以直接告訴他人自己的想法,和同伴商量如何選擇玩耍的游戲,主動征求同伴的意見等。這也是一種實用的同伴交往本領。同時,我在全班面前沒有提到取和被取綽號孩子的名字,這是一種必要的保護。保密的尊重比公開的批評要更值得推崇。
(2)發(fā)現(xiàn)正能量,營造學生身心發(fā)展的良好班集體環(huán)境。一個優(yōu)秀的班集體能帶給學生強大的成長動力,這種正能量的積蓄是班主任必做的功課。這次的綽號事件讓“囧”回歸到本意:光明,這也正是一個正能量的轉(zhuǎn)化過程。我著重選擇了昵稱作為引導的主要方向,讓每一位孩子在發(fā)現(xiàn)自己優(yōu)點的基礎上取個昵稱,讓每一位同學都能夠互稱昵稱,不僅營造了一種輕松溫馨的班集體氛圍,也弱化了孩子們對侮辱性綽號的印象。從一個側(cè)面讓他們思考同伴的情緒體驗,也通過換位思考來引發(fā)他們在交往中對同伴想法的了解。
(3) 從點到面,選擇正確的問題解決對象。進入三年級,“打小報告”的孩子明顯減少,說明他們的同伴交往能力在提升,對于一些矛盾他們能夠自己解決。一旦出現(xiàn)孩子向老師反映情況,老師要及時地進行了解,判斷問題的對象是一人、幾人、還是全班,根據(jù)問題涉及到的對象進行溝通人員的確定。相比之下,個別溝通往往能夠更好地保護孩子的自尊心。而綽號風波,或者班主任預設問題可能會波及全班,或是需要尋求正能量來加以引導,借此營造班集體良好氛圍的就需要在全班面前交流。
感謝這場綽號風波,讓我發(fā)現(xiàn)其實“囧”并不是郁悶、無奈,而是一種光明在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