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貴格
摘 要:傳統(tǒng)師生關系存在以下誤區(qū):塑造聽話的學生;管理者絕對的權威;差別對待陳舊的師生關系。這些已無法滿足現(xiàn)代社會的需求,亦不利于學生的發(fā)展,因此要樹立新的符合社會發(fā)展的新型師生關系來保障教育教學工作的順利實施。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重點要做好:充分尊重信任學生;和學生做朋友;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做教育的引導者;教師淵博的知識。
關鍵詞:建立;新型;關系
師生關系是教師與學生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形成的特殊人際關系,是學校教育教學活動中最重要、最基本的人際關系,它貫穿于整個教育活動,是學校教育活動得以順利完成的重要保障。
一、教師對師生關系認識的誤區(qū)
傳統(tǒng)教育活動中教師有著絕對的權威,強調知識的傳授,忽視人格的培養(yǎng);強調品性的修煉,忽視個性的發(fā)展。形成了重視教師的主導作用,輕視學生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的發(fā)揮;重視教師的講解,輕視學生的動手操作。
1.塑造聽話的學生
在傳統(tǒng)的教育方式中,教師一直是在塑造聽話的學生。從學生剛進入校門老師就開始向他們灌輸做個聽老師話的好學生的思想,直至進入社會。教師一味地要求學生對自己絕對服從,要求學生只是聽而不問,信而不疑。只是盲目地追求塑造所謂“聽話”的學生,而忽視了學生個體獨特性的發(fā)展。
2.管理者絕對的權威
在某些教師的潛意識里總認為:我是教師,所以學生就得聽我的,就得絕對服從我,從而在教學過程中先入為主,成了學習活動的主體,成了嚴厲的管理者,具有絕對的權威,他們在教育教學過程中不管自己的要求和做法是否符合教育原則,是否有利于學生的發(fā)展,而一味地要求學生言聽計從,用高壓政策來制服學生。
3.差別對待
教師偏愛那些成績好的所謂好學生,冷落歧視成績差的后進生。殊不知教師的消極態(tài)度同樣會使那些成績差的同學以消極的態(tài)度給予回應,不理會教師的要求,見了教師躲著走,上課聽不懂也不向老師請教,有問題也不與教師交流等等。這樣只會使這些學生的成績和品質一天天變壞。
二、新型師生關系的建立
“親其師,信其道。”作為一名教師,若想贏得學生的信賴與尊重,其首要任務就是和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只有建立了良好的師生關系,師生關系拉近了,教師開展教育工作才會如魚得水、游刃有余。
1.充分尊重信任學生
尊重信任是建立良好師生關系的保障。學生都需要教師給予他們尊重和信任,他們都渴望得到教師的重視和信任,學生對教師的評價往往都帶有一種戒備和警惕的心理,教師的每一句善意的話語都能產生一種極佳的心理效果,當學生犯錯時,對學生的批評要講究教育藝術,要充分尊重學生的自尊心,給學生以尊重,學生才能感受到師生的平等,才能感受到自尊的存在,這樣教師往往會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和學生做朋友
如今是追求平等民主的社會,因此,教師和學生的交流不應該僅僅局限于課堂上隔著書桌的學習問題的交流,而是應該和他們多做交流,了解他們的思想動向、興趣愛好和情緒波動,積極主動地為他們解決問題,真正地走進學生群體,消除學生心理上對教師絕對權威的畏懼,讓學生感到,教師和學生之間并不僅僅只是領導和被領導、教與學的關系。
3.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身上的閃光點
每個孩子都是天才,教師要善于抓住他們的特長,鼓勵學生發(fā)揮自己的特長,并給他們提供發(fā)揮特長、展示自我的機會,以改正和彌補他們的缺點和不足,真正做到揚長避短。
4.做教育的引導者
作為教育的客體,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應擺好自己的位置,不能先入為主地對學生的事情大包大攬,什么事情都替他們安排好,而應該引導學生,讓他們樹立正確的學習觀,知道該如何學習,而不是盲目地跟隨教師的教學步驟機械地學習,要讓他們自己心甘情愿地學習,成為真正的教育主體。
5.教師淵博的知識
淵博的知識是作為一名教育者的首要條件,是贏得學生信賴的基礎,教師若想在學生心目中樹立起高大的形象,就必須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博學。學生喜歡某個老師的課,取決于教師的知識面和講課的方法。
總之,良好師生關系的建立要靠師生雙方的共同努力,教師占主導作用,教師只有了解、信任并尊重學生,學生才愿意接受、接近教師,教師才有機會用自己的身心去影響塑造學生,才能使學生與教師在感情上產生共鳴,從而促進教育教學活動的順利實施,并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使其成為真正的教育主體。
參考文獻:
張東清,李棟民.師生關系中如何溝通雜談[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