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麗君
內(nèi)容摘要:新時代下語文作文教學愈來愈功利化,當代教師在教學時不僅不關注學生的身心發(fā)展亦不尊重語文學科的教學特點,高耗低效的現(xiàn)象層出不窮。而先賢提及的“先放后收”、“放中漸收”作文教學思想引人深思,值得當代教師學習與借鑒。在作文教學時,教師可通過“放”克服學生的寫作畏難情緒,使其放出興趣、放眼生活,而“放”不是一味放任自由,在關鍵階段教師應通過引導思想、點撥技法對學生進行適當“收”,提高其寫作技能,促進全面發(fā)展。
關鍵詞:放 收 作文教學
一.放與收的界限
當代作文教學只“收”不“放”是一種通病,教師習慣對學生收得過緊而使學生畏懼、敵視寫作,但先賢提倡的“先放后收”思想不僅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亦符合語文學科的教學規(guī)律。
“放”,有解脫約束之意。所謂“先放”,指學生寫作初始階段教師不宜對其要求過高、禁錮過多,應鼓勵其放下包袱、吐露內(nèi)心,寫出內(nèi)心所思、表達心中所感,真正做到“我手寫我心”。如今作文已占據(jù)學生考卷的“半壁江山”,是學生應試“戰(zhàn)場”上不可失去的一片領空。而學生初觸作文時教師總一絲不茍講授寫作技巧,從審題、立意、構思到布局、選材、遣詞造句,雖然步步環(huán)節(jié)精心設計,但這種看似簡單而高效的作文教學往往使學生“中毒”最深,磨滅學生的寫作激情,壓抑學生的獨特個性,使學生寫出的作文大同小異、千篇一律。
“放”與“收”是一對矛盾體,既對立又統(tǒng)一。在作文教學中,教師需兼顧“放”、“收”二者,正確處理好兩者之間的關系,從而促進作文教學的高效實施?!笆铡?,有約束之意。所謂“后收”,指學生對作文有一定自我感悟后教師再指點迷津,若作文教學只是一味放任自由,學生會在寫作中迷失自我,只有放收結合才能相得益彰。當然,“收”要在“放”的基礎上進行,語文教師應把握好寫作指導的“關鍵期”,在學生經(jīng)過適量的寫作實踐產(chǎn)生一定感悟與迷茫后進行寫作技法與規(guī)律的指導,給學生茅塞頓開、柳暗花明之感,從而達到量變到質(zhì)變的飛躍。
毋庸置疑,放與收的巧妙結合易激起學生的創(chuàng)作火花,使他們釋放寫作激情,獲得“鷹擊長空”的個性體驗,學會在寫作中享受生活。
二.“放”出精彩
在應試壓力巨大的今天,教師要真正做到“放手”二字并不容易,但為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教師不僅需要放手也要學會放手。
1.放出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生寫作的關鍵驅動力。隨著升學壓力的增大,作文教學更多的是為應試做準備、為中高考服務,在這種教學環(huán)境下更多的學生將作文當成“洪水猛獸”,避之不及,發(fā)出“寫作難,難于上青天”的感慨。
葉圣陶先生指出:“作文名題及讀物選擇,須認定作文者,讀文者為學生,即以學生為本位也?!敝行W階段的學生對新鮮事物比較感興趣,想象力較為豐富,他們有大量的創(chuàng)作靈感且敢于發(fā)現(xiàn)與創(chuàng)新。因此,在學生接觸作文時教師應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為他們留下充分的寫作空間,幫助其樹立寫作主人翁意識,鼓勵學生大膽寫、放開寫,在寫作中積極感悟與思考并抒發(fā)內(nèi)心真實情感。教師亦可創(chuàng)設寫作情境,通過寫作情境充分調(diào)動學生寫作情趣,使其“寫心中所想”、“抒心中之情”,產(chǎn)生寫作動力。
2.放眼生活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作文寫什么,一直是學生困惑與迷惘的,大部分學生在作文中無話可說亦不知如何說出新意。當代學生的世界除了學習往往還是學習,他們被關在“象牙塔”中整天在書堆里雕琢,而觀察與體驗生活的機會少之又少。這種“閉門造車式的老做法,阻隔了作文與生活的天然聯(lián)系,導致了學生生活情趣的迷失,使得作文教學成為了一潭死水”,而處于這種學習境地的學生又怎么能迸發(fā)出寫作的火花與靈感呢。
葉圣陶先生曾在《文章例話》中說:“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猶如溪水,泉源豐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活潑潑地流個不停?!钡拇_,學生只有走出課本與課堂,走近自然與社會,才能觀察與品味大千世界的千姿百態(tài),體驗與感悟人生的酸甜苦辣,達到新課標提倡的作文要寫出“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要“關注現(xiàn)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的理念?!帮L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學生要學會放眼生活,捕捉生活中的作文素材,寫出真正有情感、有體驗、有感悟的好作文,避免情感蒼白的應試作文。
三.“收”出成效
為達到作文教學的科學高效,教師不僅要學會放手亦要在關鍵時刻敢于收手,對學生進行正確引導與點撥,使其受益匪淺。
1.引導思想
中小學階段的學生思想發(fā)展還不成熟,他們猶如一池清潭極易受外來事物的不良影響。因此,教師在作文教學中要注意把握教學的關鍵點,在關鍵階段對學生進行正確引導,帶領處于迷茫、困惑之際的學生撥開層層云霧,找到光明大道。
不可否認,作文教學不僅促進學生語言、認知、思維能力的發(fā)展,還促進其人格、思想、道德的發(fā)展。隨著社會開放與科技發(fā)展,學生的眼界越來越開闊,觸及的新鮮事物也愈來愈多。在令人眼花繚亂的今天,他們極易將一些價值觀不正確或不利于社會和諧的內(nèi)容錯誤當成自己追尋的目標。如作文《夢想》,有學生寫道:夢想成為世界級神偷,而他為實現(xiàn)這個“夢想”從小便開始勤加練習,在父母處偷錢、在同學處偷物。很顯然這種價值觀是錯誤的,教師可在作文評語中對其思想進行正確引導,亦可在作文講評課上將學生分成小組討論并加以指點,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2.點撥技法
寫作伊始應是學生自我摸索與探尋的階段,但摸索一段時間,在學生對作文有所領悟時教師應加以點撥,使學生得其法后求其化。
在中考中,記敘文是學生經(jīng)常寫作的一種文體,記敘文學生都會寫但想要寫好卻比較困難,在教學中教師可對學生進行有效點撥。首先,學生要把握好記敘文的主題,文章主題往往反映作者的認識高度,學生應在文中多點題反映自己積極進取的思想。其次,選好作文題材亦很重要,學生可選取新穎題材或在舊題材中寫出新意,給人耳目一新之感,亦可使用倒敘、插敘等記敘方法引人入勝。再次,教師應鼓勵學生在作文中設計一條線索從而將文章串成一個有機整體,避免寫出的作文有雜亂無章、矯揉造作之感。此外,教師還應重視范文的作用,引導學生多讀、多背、多思考優(yōu)秀范文進而體會其精華所在,提高自己的寫作素養(yǎng)。
“先放后收”、“放中漸收”的寫作思想有利于作文教學的高效實施,不僅激發(fā)學生寫作興趣,亦揚其個性之長。筆者認為在初一、高一階段,教師應“放大膽”,敢于讓學生寫“大膽文”,做到我筆寫我心;在初二、高二階段,教師可適當“收”,引導學生掌握不同文體的寫作特點;在初三、高三階段,學生面臨升學壓力,此時教師應注重傳授應試作文的寫作技巧,幫助其在應試考試中獲取高分??傊?,在作文教學中教師應兼顧“放”、“收”二者,正確處理好兩者間的關系,使學生放出精彩、收出成效,得到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曹旭,文志華.宮體詩與蕭綱的文學放蕩論[J].上海師范大學學報,2010,(04).
[2]張貴.歐陽修的文學理論及其詩歌創(chuàng)作[D].西北師范大學,2010.
[3]謝枋得.文章規(guī)范[M].河南: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
[4]葉圣陶.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下冊)[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0.
[5]周吉韶.讓生活情趣與作文聯(lián)姻[J].語文教學通訊,2005,(04).
[6]葉圣陶.文章例話[M].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總社,1999.
[7]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8]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