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負香
作為一名教師,我每天帶著學生在知識殿堂中漫步徐行,在文藝海洋中盡情遨游,在時空交替中貪婪地吮吸著知識結晶的甜蜜醇香,感悟著歷史文化的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思索著新課改的勢在必行,探索著適合現(xiàn)代教學理念的教學模式與方法。
通過探究和教學實踐活動,我深切地感悟到:語文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師最感棘手的事,也是學生最感頭痛的事,盡管我們的教師兢兢業(yè)業(yè),嘔心力血,學生刻苦努力,一絲不茍。但學生的閱讀成效始終不盡人意。原因何在?據(jù)我觀察、調(diào)查和平時教學實踐得知:學生缺乏正確的閱讀方法。具體表現(xiàn)以下六點:
一、只讀不懷疑
儒家代表人物孟子曰:“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北彼握軐W家、教育家程頤曾說:“學者先要會疑?!敝祆湟舱f:“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到這里方是長進?!痹囅?,如果李時珍不懷疑前人留下的藥方記載,怎會爬山越嶺,嘗遍百草,給我們留下珍貴的遺產(chǎn)——《本草綱目》呢?
由此可見,讀書貴在有懷疑態(tài)度,懷疑精神。但是我們大部分學生在閱讀時,對書中所寫內(nèi)容,深信不疑,全盤吸收。從來不曾想想,也不敢想想書中的內(nèi)容是否正確,如果長此以往,我們怎能超越古人,超越自我?
二、只讀不思考
大部分學生在閱讀時,不曾懷疑,也不敢懷疑,因而也就不愿思考。其實,閱讀是思考的先導,而思考又是閱讀的動力。沒有閱讀做先導,我們的思考漫無目的;沒有思考做動力,我們的閱讀停滯不前??梢娮x、思密不可分,相互聯(lián)系,相互促進。我們在閱讀過程中,只有把讀和思結合起來,邊閱讀,邊思考,才有所收獲,有所創(chuàng)新,把書中的知識真正吸收,消化,把別人的東西變?yōu)樽约旱臇|西,也就達到了“博采天下知識為我所用”的目的。
三、只讀不發(fā)問
閱讀時,如果不疑,不思,如何談得上問,又憑借什么發(fā)問呢?在閱讀過程中,遇到疑難問題時,一部分學生由于種種顧慮:愛面子,不懂裝懂;無所謂,不懂就不懂;膽量小,害怕別人不告訴……造成這些學生有疑不問,囫圇吞棗,閱讀收益不佳或無收益??鬃釉唬骸懊舳脤W,不恥下問?!薄叭诵校赜形?guī)熞?!”不都告誡我們應該有虛心請教、嚴于治學的態(tài)度和精神嗎?
四、只讀不感悟
悟,是閱讀者達到的較高的境界。但是,我們的學生由于閱讀目的“不純”:有的為了消磨光陰而讀書;有的為了裝潢自己而讀書;有的為了應付差事而讀書……悟的境界幾乎難以實現(xiàn)。大作家巴爾扎克的小說《幻滅》有一句名言:“真正懂詩的人會把作者詩句中的一星半點的東西拿到自己心中去發(fā)展。”這句話雖然說的讀詩,但是完全可以看作是對一切閱讀文本的感悟與創(chuàng)新。
例如,《我的叔叔于勒》,其題目為什么在“于勒”的前面加上修飾語“我的叔叔”,而不直接把題目擬為“于勒”或其他什么?經(jīng)過一番聯(lián)想、想象、感悟和拓展,你會發(fā)現(xiàn)這正是作者為了突出主題而有意安排:
“我”是一個涉世未深、天真單純、富有同情心的孩子。雖然他也盼望叔叔發(fā)財回來,但當他得知叔叔并不是什么百萬富翁,也沒有發(fā)什么財,而只是一個貧窮潦倒的賣牡蠣的后,竟不受父母影響,既仔細觀察叔叔,心里默念叔叔,還給叔叔十個銅子的小費。這與父母的自私自利、冷酷無情、認錢不認人形成鮮明的對比。在這個尚未受到腐蝕的孩子身上,作者寄寓著自己的希望和理想。我們讀者只有通過精讀,感悟到這一點,才真正讀懂了這篇文章——《我的叔叔于勒》,讀懂了作者莫泊桑。
五、只讀不積累
在平時學習,尤其寫作時,大部分人都會有同感:“書到用時方恨少?!边@是因為平時很少讀書,或者只讀而不積累,等到要用的時候,才感到腦中空空,力不從心。其實,我們經(jīng)常提到所謂的“神童”,如果后天不再勤奮學習,善于積累,刻苦鉆研,到頭來也將會步方仲永的后塵——“泯然眾人矣”,變成一個平平常常的人。那些知識淵博的學者、大家,思維敏捷的詩人、辯論家,之所以文思敏捷,侃侃而談,出口成章,無不是靠他們平時不斷積累、不斷提煉得以實現(xiàn);更何況我們這些平庸的人,更應該邊讀邊積累。
那么,怎樣積累呢?
1.博覽群書,隨手動筆將有用的東西用圈、劃、點、批、摘、記等形式記錄下來,形成讀書卡片、筆記、最后分門別類,建造一個屬于自己的“作文材料倉庫”。也可借助于現(xiàn)代媒體,如電腦,把平時搜集下的素材儲存在自己的文件夾里,便于隨時查找應用。
2.名言警句、成語、歇后語……是祖先留給我們的文化珍寶,對這些珍寶,我們需要盡量多地強記熟讀。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要實現(xiàn)古人的:“觀千劍而后識器,操千曲而后知音?!本捅仨氝呑x邊積累。
六、只讀不寫作
葉圣陶先生說:“寫作的歷練在乎多作,應用從閱讀中得到寫作的知識?!痹娛ザ鸥φf:“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碧K霍姆林斯基也說:“閱讀,閱讀,再閱讀?!边@樣寫作的素材就如涌泉一樣充滿甘露,永不枯竭。可見,要想獲得寫作的素材,閱讀是源頭;要創(chuàng)作出優(yōu)秀的作品,閱讀是基礎;要檢查閱讀的成效,寫作是歸宿!因此,作為語文教育者,不可只讓學生閱讀而不注重培養(yǎng)寫作,相反,應當在引導學生閱讀積累的同時,適當?shù)亟o予練筆指導,有意地培養(yǎng)他們的寫作習慣,激發(fā)他們的寫作興趣,提高他們的寫作技能。
但凡做一切事情都要講究方法,方法不當,事倍功半,徒勞無功;反之,方法得當,事半功倍,碩果累累。
★作者單位:甘肅華池縣華池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