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紅艷
口算,是基本的數(shù)學能力,而口算能力是小學生一項最基本的素質. 口算是筆算的基礎,口算能力差,勢必會影響到筆算的正確率與速度,影響計算技能的形成. 在小學低年級,學生在校60%左右的數(shù)學學習時間都在進行計算學習,在小學低年級培養(yǎng)口算能力,既是數(shù)學學習的重點之一,也是數(shù)學學習的難點之一,作為低年級的老師該如何提高學生的口算能力呢?
一、口算練習,“說”算理,應清楚
口算練習能培養(yǎng)學生堅強的毅力,培養(yǎng)學生不畏枯燥,不投機取巧的良好心理素質. 每天的第一次口算練習,老師可以挑幾道口算題讓學生說說是怎樣算的,這樣說的練習,重點是看學生對口算算理是否清楚明白,這是正確、快速口算的基礎,同時也避免了機械的口算練習. 在進行足夠數(shù)量的機械演算基礎上,可適當傳授口算技巧,口算加巧算,并逐步擴大巧算的應用范圍. 低年級口算一般用湊十、湊百或口訣等方法. 如:22 + 17 + 23,69 - 35 - 15,36 + 11 + 24等. 可先將其中兩數(shù)湊成整十數(shù). 還有“運算順序調整法”. 如:58 - 31 - 18可看成58 - 18 - 31,56 + 23 + 14可看成56 + 14 + 23等.
應當注意,小學低年級的口算技巧并不能講得太多、太深,主要還應通過一系列的強化訓練,達到熟練程度. 口算技巧除了計算過程中的巧算外,還有計算后檢驗的技巧,例如:“位數(shù)估計法”“尾數(shù)檢查法”等. 教師還要因材施教,總結口算易錯的規(guī)律,加以診斷和矯正. 利用口算技巧不僅能省時省力,更能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敏捷性,將機械的演練和靈活的口算結合起來. 當學生學會一些口算方法以后,就可以集中注意力,激發(fā)他們的口算興趣,對后面的口算練習也有一定的幫助,也更為方便了.
二、口算練習,“讀”口算,求快速
每天的第二次口算練習,可以讓學生大聲地讀口算題,剛開始可能會有些慢,可以再來第二遍、第三遍,同時記錄每一遍練習的時間,以便比對,不斷提高速度. 經過這樣的讀算練習,使學生熟練到不需思考也不需背口訣就能準確快速地計算,還可以訓練學生的反應能力和計算速度,促使他們注意力高度集中. 教材的練習一般具有典型性,是質量較高的口算材料,如:看誰算得又對又快、巧填數(shù)、奪紅旗、找朋友等,都應當充分運用. 在同一時間內,全體學生當堂演練,講究其速度及正確率,同時及時反饋,當堂校對,當堂評價. 當堂練習口算,打破了課堂教學滿堂灌的格局. 課堂口算練習,既能減少學生課外負擔,又能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從而提高了學生口算的積極性和自信心,達到口算比賽時不怯場的目的. 另一方面,在學生快速口算的過程中,老師不妨打亂口算題的順序,讓學生能夠熟練根據(jù)不同的口算題,靈活地使用口算方法,使口算合理、靈活、迅速,逐漸鍛煉學生思維的敏捷性.
三、口算練習,“寫”口算,需正確
每天的第三次口算練習,可以讓學生快速地寫出前面讀過的口算題,然后進行批改,做到對學生口算的正確率心中有數(shù). 這次練習是“說”“讀”“寫”的統(tǒng)一,是懂理、會算、熟練的綜合運用,不可操之過急,經過這樣的反復練習,可以使學生對基本口算做到算得又對又快.
雖然口算能力培養(yǎng)的主渠道是課堂練習,但限于課時,還難以達到熟練所要求的練習次數(shù). 所以布置適量的口算題,作為輔助性的家庭口算練習也是必不可少的. 布置家庭口算作業(yè)應注意以下幾點,首先,口算練習題目的數(shù)量要合適,以每天布置50~100道為宜,不增加學生的疲勞和負擔. 其次課內和課外的練習要相互配合,統(tǒng)籌安排.
四、口算卡片,“培”興趣,“持”訓練
口算能力的培養(yǎng)中,技能訓練的成分很大. 凡基本技能的形成,都需要“曲不離口,拳不離手”,堅持天天訓練,才能奏效. 培養(yǎng)學生的口算興趣,可以采用生動活潑、富有情趣的口算形式來進行. 這一點對低年級的學生來說尤為重要. 如果經常采用單一的方式進行口算訓練,勢必會讓他們感到枯燥乏味,注意力不集中,效果不會太好. 老師們可以看口算卡片,可以用口算表或口算練習冊算,還可以與學生進行口算搶答、口算接力賽、口算比賽,等等. 形式多樣了,學生的口算興趣自然更濃了.
訓練中,運用口算卡片,可以調動全班學習的積極性. 視覺是感知過程中最敏感的器官,學生目視口算卡片進行視算,注意力容易集中. 一般可以利用剛上課的兩三分鐘集中訓練. 靈活多樣地利用口算卡片,既可以按一定程序進行系列題目口算訓練,又可以任意抽取進行隨機訓練. 口算卡片在老師手中,可以有意識地控制視算速度,堅持天天訓練,有利于學生口算能力的整體提高. 學生掌握了口算練習的方法后,與形成良好的口算技能還有一定的距離,這時需要老師注意兩點,即培養(yǎng)學生的口算興趣和堅持口算訓練.
另外,口算練習不能急于求成,應多種方法交替使用,使學生不斷具有新鮮感,不斷激發(fā)口算興趣,調動口算積極性,只有感興趣才能發(fā)揮“天天練”的效果,達到脫口而出.
實踐證明,口算能力的培養(yǎng)過程,不只是從簡到繁,從易到難的循序漸進過程. 乘除法的運算由于有口訣為依據(jù),反而比加、減法的運算更易于口算. 許多學生,尤其是一些智力水平較高學生的口算錯誤,往往不出在繁難處,而出在簡易處. 所以培養(yǎng)學生口算能力的過程,應實行累進式進程. 即以新帶舊,新舊兼容. 進行高層次的運算時,應不忘滲透低層次運算. 這樣做,才能使學生在提高口算復雜程度的同時,提高速度,在一定的時限內進行更多的口算.
以上四個途徑是我在日常教學實踐中探索總結出來的,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口算教學是一個長期復雜的教學過程,口算能力的培養(yǎng)也是如此. 它是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只有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才有可能見到成效. 總之,學生的口算能力培養(yǎng),有賴于教師精心地指導,有目的地引導,有計劃地訓練,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