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道通
【摘要】21世紀是以知識的創(chuàng)新和應用為特征的知識經濟時代,我國在本世紀初實行了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以往的教學方式妨礙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學習動機是學習的動力系統,在新課程初中物理教學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是很有必要的。本文分析了初中物理教學中學習動機的激發(fā)策略。
【關鍵詞】初中物理;學習動機;自我效能;策略
引言
動機理論是培養(yǎng)和激發(fā)學生學習動機的理論依據。動機源于個體的內在需要,在自我調節(jié)作用下,指向行為目標,并調動自身的能量形成驅力。物理學習動機的培養(yǎng)應從培養(yǎng)物理知識的內在需要,利用外在誘因的設置及正確歸因等幾個方面來激發(fā)與培養(yǎng)。
一、喚醒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需要,激發(fā)學習物理的認知內驅力
成就動機是個體趨于努力獲得成功,達到理想目的的心理傾向。人的學習動
機是人的成就動機在學習領域中的體現。奧蘇伯爾認為學習中的成就動機是由認知內驅力,自我提高內驅力和附屬內驅力三個方面構成的,認知內驅力是把求知
作為目標本身,自我提高內驅力是通過學習成就來贏得一定的地位,附屬內驅力則是一種對家長和教師情感上的依附。在這三種內驅力中,在物理教學中要更加重視認知內驅力,因為附屬內驅力已經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減弱了影響,自我提高內驅力主要來源于學生的理想和價值觀,而認知內驅力與學科的學習直接相聯系,是在學科的學習中獲得的。認知內驅力直接指向任務本身的內因性動機,學習活動本身就是對自己的一種獎勵與報酬,無需外力的推動,因此認知內驅力是一種較強的內驅力,維持的時間也較長,它是構成成就動機的三種組成部分中最重要、最穩(wěn)定的部分。所以更要注意激發(fā)學生學習物理的認知內驅力。
二、通過提高學生的自我效能感來激發(fā)學生的物理學習動機
自我效能感既是一種能力的自我知覺,又是一種情感上的自我體驗,人們在
獲得相應的知識、技能后,自我效能調節(jié)就成了行為的決定因素。在一定程度上,自我效能感比實際的能力更直接影響學生的學業(yè)成就水平。自我效能感對學習動機、與學習有關的情感和學習態(tài)度、付出的努力等非認知因素有著重大的影響,而這些因素是取得學業(yè)成就不可缺少的。因此,學校教育中,提高學生的自我效能感,不僅有助于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動機,而且對學生的學業(yè)成績也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1要使學生在物理學習過程中不斷取得進步,讓學生獲得更多的成功體驗
以往的成功經驗是自我效能感形成的重要前提,是個體認識和判斷自身能力的最基本、最重要的途徑。學生學習的自我效能感是建立在過去學習經驗的基礎上的,成功的經驗會提高自我效能感,增強學生在未來取得成功的信心;失敗的經歷則降低自我效能感,讓學生對自己的能力產生懷疑。所以,在教學中一定要讓學生獲得更多的成功,體驗成功的喜悅。
要確立合理的物理學習目標,讓學生有成功的機會
在新課程物理教學過程中,物理學習目標的制定不僅指知識和技能方面的,還應注重過程和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目標。教師的教學方法是需要講究的,有一點教師是可以做到的,那就是控制教學難度,不要搞一步到位,可以把一個較高的目標,分成幾個分目標,讓學生在實現這些小目標上能夠每一步都能取得成功。如果不注意所定教學目標和學生學習物理的能力的匹配,其結果只能是揠苗助長,挫傷學生學習物理的積極性。哪怕是學生在物理學習的過程和方法中取得進步,教師都要給予贊賞。
對學生的學習進行積極的反饋,提出發(fā)展性的建議
在物理教學中,要把學習情況及時反饋給學生,讓學生感覺到不斷的進步。
不僅利用上課提問、作業(yè)批改、小測驗、考試等方法,還能通過老師對學生完成的作品如小論文、學習總結以及學習目標完成情況的評語,讓學生及時知道學習情況,這樣對物理學習情況反饋很有效。
反饋是保持自我調節(jié)功能運轉不可缺少的一環(huán),對于動機的形成過程有一定的影響。個體通過反饋的信息能及時調整動機各個因素之間的關系和行動方案。反饋在動機過程的各個階段始終在起作用。
表揚與批評的合理使用
批評和懲罰對促進物理學習有一定的效果,批評和懲罰可以促使學生克服其惰性。過去,心理學家們在理論上總是否認并且忌用懲罰的威脅功能,認為懲罰會產生消極的動機效果。但是在實際生活中,人們往往靠它促使學生為了自己的名譽、學業(yè)、畢業(yè)文憑等而去勤奮學習,因為單靠對物理的興趣和為了獲得預期的獎勵去學習,尚不足以克服人的惰性和拖沓的傾向,更不能克服人對持久有規(guī)則和有紀律的學習的厭倦。對于尚無學習動機的學生柬說,教學的最好方法是,不管他們當時的動機情況如何,要逼他們不斷去學習,一旦他們嘗到學習的甜頭,
就會產生學習動機,所以,一開始的強制是有必要的。但這種強制必須讓學生近期取得效果,否則強制也會失去推動作用,一旦學生在學習上取得好成績,對學生可以采取表揚,表揚可以使學生在學習上取得積極的自我評價。
2鼓勵學生進行正確的歸因,建立自我調控的信心
韋納等人通過研究成果,提出了歸因的三個維度;內外因、穩(wěn)定性與可控性。內外因即最終結果的產生是由內部因素(個性特征、能力、努力等)還是由外部因素(運氣、任務難度等)決定的;穩(wěn)定性即最終結果的產生是由穩(wěn)定因素還是不穩(wěn)定因素決定的;可控性即最終結果的產生是由可控因素還是不可控因素決定的。
鼓勵學生進行正確的歸因,把成功歸因于自己的努力和能力,把失敗歸因于自己努力程度的不足或技能的缺乏,這種歸因方式能促進學生提高學習動機,發(fā)展學習技能,有助于能力的提高和學習活動的成功。而應避免將成功作外部的歸因,將失敗歸因于內部的不可控的因素,因為這種歸因方式容易使學生喪失自我調控的信心,認為不管如何努力,都無濟于事,影響其活動執(zhí)行中的動力心理過程,降低他們的學習動機,從而影響他們的學業(yè)成就。
三、結束語
為適應時代要求、提高國民素質,培養(yǎng)學習者的學習動機和提高學習能力應從小開始,這是我們教育工作者應該長期研究的課題和奮斗的目標。
【參考文獻】
[1]達正花.物理學習動機的激發(fā)和培養(yǎng)[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04年第3期.
[2]陳志英.從自我效能感的視域看學習動機的激發(fā)[J].通化師范學院學報,2005年9月第26卷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