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彪
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在華夏文明燦爛的長卷中,詩人燦若星河,作品浩如煙海,風格異彩紛呈。僅唐一代,就有奔放飄逸的李白,沉郁頓挫的杜甫,通俗平易的白居易,清新俊拔的杜牧,奇詭險怪的李賀,綺麗精工的李商隱,等等。古典詩歌,像一條橫亙古今的河流,流淌著中華文學藝術(shù)的精髓,激蕩著歷史精魂的心曲,成為傳承民族靈魂的載體。
一首好的詩歌,能增進人的見識,熏陶人的思想,陶冶人的性情,凈化人的心境,提高人的文化修養(yǎng)。因此,在中學階段能初步理解、鑒賞、評價古代詩歌,應成為高中生必修的語文素質(zhì)。然而,許多學生,在中國古典詩歌面前,或熟視無睹,或敬而遠之,或望而卻步,或一臉茫然,不知所云,或瞎猜亂想,曲解詩意。這些現(xiàn)象的根源,就是沒有形成扎實的鑒賞古典詩歌的功底,得不到美感,當然就不會樂在其中。
那么該如何培養(yǎng)學生古典詩歌鑒賞的能力呢?可以從下面幾個方面入手:
一、加強感情朗讀,使詩中意象浮現(xiàn)
“詩是強烈的情感之錄音”,是富有音樂美的文學樣式,它具有美的旋律、和諧的節(jié)奏。正因為此,朗讀是正確理解詩的必要前奏,沒有朗誦就不會使學生產(chǎn)生諧振,就不能引導學生正確領悟作者要表達的感情。
教學一首詩,可先讓學生朗讀全詩,讓學生大聲地、動情地陶醉于朗讀之中,使他們獲得詩歌最初的原始感觸;接下來,讓學生誦讀涉及此詩的注釋、分析,將學生的感覺延伸;然后在此基礎上,鼓勵學生進行想象,邊讀邊想,構(gòu)思與詩有關(guān)的畫面,在讀中啟動學生的生活體驗,引起他們的共鳴,獲得初步的感知。在朗讀方式上,可采用齊讀、范讀、領讀等多種形式。只有這樣反復朗讀吟誦,學生才能初步把握作者的感情脈絡,才能激發(fā)想象,喚起學生內(nèi)心的體驗,使詩中的意象可見、可聞、可觸,浮現(xiàn)于學生眼前,從而使學生被詩的韻律、節(jié)奏及氛圍深深感染,達成情感與生活的體驗??梢哉f,朗讀詩歌不僅激發(fā)了學生學習古典詩歌的興趣,而且為學生理解、體味詩歌的意境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二、激發(fā)學生詩歌鑒賞的興趣
俗話說:“人非草木,孰能無情。”情是打開學生心扉的鑰匙,而音樂是學生喜聞樂見的一種藝術(shù)形式,具有巨大的煽情作用,用此最易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因此,把流行音樂滲透到古典詩歌的教學中,以此激發(fā)學生學習古典詩歌的興趣,不失為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有些學生因為愛唱流行歌曲,便不知不覺把一些詩詞背了出來,樂在其中。于是,進一步要求學生自己去找類似的歌曲來唱。在學生都能熟練吟唱的基礎上,讓學生體會詩歌的韻律之美,給學生講解詩歌的意思和表達的感情。讓學生知道,古典詩歌本來就像現(xiàn)在的流行歌曲一樣,是可以譜成歌曲廣為傳唱的,不少優(yōu)秀的古典詩歌,在當時其實就是“流行歌曲”。這樣一來,原來遙遠的古典詩歌一下子在心理上被拉近了,學生學習古典詩歌的興趣也會明顯提高。
三、教給學生正確的鑒賞方法
教是為了不教,即讓學生能夠把教師教給的方法靈活地運用于日常學習和生活之中,使學生做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最終發(fā)展成為學生自己的能力,成為他們一生享用不盡的財富。因此方法的教學是非常重要的,下面列舉幾種常用的古詩鑒賞法。
(一)知人論世。鑒賞作品,不能拋開其人與其世,而應聯(lián)系作家本人的思想人品、個性修養(yǎng)、生活經(jīng)歷等,聯(lián)系他所處的社會及作品的創(chuàng)作環(huán)境。章學誠說:“不知古人之世,不可妄論古人文辭也,知其世矣,不知古人之身處,亦不可遽論其文也?!敝撕椭蓝卟豢扇币?,這是詩歌鑒賞中必須明確的。
(二)意境的探求。古典詩歌的意境內(nèi)涵非常豐富,其中有作者之情和所觀之景,情景交融,渾然一體,意蘊深遠。因此讀者不僅要反復朗讀,展開聯(lián)想和想象,還要調(diào)動長期積累的審美經(jīng)驗和生活經(jīng)驗,細心品味,才能獲取詩人所創(chuàng)造的意境美。
(三)以小見大與以少總多。古典詩歌由于篇幅的限制,非常講究煉字。在內(nèi)容上常常表現(xiàn)為以小見大,以少見多,即通過平凡的小事、生活的小片斷,經(jīng)過藝術(shù)加工,去反映豐富的社會生活和人生哲理。
(四)比較鑒賞。鑒賞活動中的比較,能使學生了解某些古典詩歌的共性和規(guī)律,也能清楚地認識不同的表現(xiàn)手法和方式,顯現(xiàn)各自的藝術(shù)性和品格。如,詠蟬詩,不同詩人對蟬的感受是不同的,創(chuàng)作方法也各具特色??傊\用比較,也是鑒賞的一種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