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青月
摘要:童話作為一種文字淺顯的兒童文學體裁,是學生喜聞樂見的一種文學形式,簡單的故事中往往蘊藏著豐富的哲理,告訴孩子們真、善、美的道理,教會他們如何去愛與寬容,帶給孩子們無盡的想象與啟迪。作為小學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內容,它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特別是在如今提倡教改新理念的大環(huán)境下,我們更應該好好地利用這些資源,促進語文教學。
關鍵詞:小學語文 童話教學 缺失 對策
作為小學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內容,童話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特別是在如今提倡教改新理念的大環(huán)境下,我們更應該好好地利用這些資源,促進語文教學。
第一,教師與文本對話的缺失。“我信奉這樣的原則:在有較好的進步原則下,怎么解讀都行?!保ㄐ旖Z)事實也應如此,教材中的課文大多為文學經典作品,經典之所以為經典就在于它往往“千人千面”,不同水平層次的讀者能從中獲取不同的心理感受和認知啟示。所謂有一千位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正是這個道理。
反觀我們的童話課堂,教學重點在采用貼標簽的方式樹立學生世界觀的小圈子里打轉轉。很多教師習慣在讀教參,搬教參,奉教參為圭臬。于是課堂上,師生一起來繞圈子、找印證、貼標簽,在同一思維水平上,忙得不亦樂乎。于是課堂上,處處是千篇一律的蒼白說教、沒有思維深度的淺層想象訓練、松散粗糙的課本劇表演等拓展內容。語文課成了政治課、實踐活動課,甚至是課外興趣小組活動。
第二,童話的荒誕感的合理解讀意識的缺失。童話就是要神奇瑰麗的幻想色彩,想象越奇異、越荒誕、越陌生,就越能激發(fā)小讀者的閱讀熱情。奇異與荒誕是童話最重要的審美品質。但是荒誕的本質不是荒誕,荒誕以犧牲“自然可能性”為代價,同時在保全“內在的可能性”中得到補償,出色的荒誕創(chuàng)造的應有一種新的美學意義。我們的教者就是要帶領學生透過這種荒誕的創(chuàng)造,分析其“內在的可能性”。
第三,童話主題思想概括深刻性的缺失。于漪老師提出,語文教學就是要通過精當、美妙、生動的語言跨越時空傳遞給學生深邃的思想、精辟的見解、非凡的智慧、高尚的情操??墒呛芏嘟處熢诮淌谕挄r,似乎有種天然的“心理輕視”:童話不過是說給小孩看的故事,只要把其中的淺見而簡單的生活道理告訴學生就可以了,能有什么深邃思想、精辟見解。針對以上童話教學缺失,我提出以下幾點對策。
一、氛圍渲染,激發(fā)興趣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毙睦韺W家認為,興趣直接構成學生的學習動機的主要成分。要想讓學生有閱讀童話類文章的欲望,必須激發(fā)學生閱讀童話類文章的興趣,挖掘他們深藏于內在的無限潛能。一篇好的童話類文章就是一個精彩紛呈的故事,在教師先示范朗讀這些故事時,就應該欲擒故縱,吊足學生的好奇心。
二、朗讀領悟,感受美好
童話類文章教學時可以運用多種教學教法,而朗讀就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huán),童話語言優(yōu)美自然、活潑明快,詞語簡單重復,象聲詞多,非常適于朗讀,而在不同的年段,童話類文章的朗讀都有不同的側重點。中段學生的朗讀,要帶著問題思考,讀出文章中蘊含的道理和含義,通過一些關鍵詞語體會作者的感情,學習感悟的基本方法,學會理性思考。
教師可以設計不同的朗讀形式,如分角色朗讀、自由讀、個別讀等,不僅能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對于學生語感等方面的培養(yǎng)也是極有好處的。比如,現(xiàn)在四年級上冊教材,我剛剛上完第三單元的四篇童話類文章,在學習《去年的樹》一課時,要求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要求學生分別讀出小鳥、大樹、樹根、門先生、小女孩等角色的恰當語氣,讓大家都參與進來,給大家提供一個表現(xiàn)自己的機會,讓他們在讀中品味童話的語言,感知文章整體,受到情感的熏陶。
“文章不是無情物”,教師要挖掘文章中的“情感因素”,撥動學生內心深處的那根“琴弦”,讓學生深入到角色內心,帶著情感朗讀,讓美的氣息滲透到教室的每個角落。
三、情境體驗,再現(xiàn)神奇
葉圣陶先生說過:“要求語感的敏銳,不能單從語言文字上去揣摩,而是應當把生活經驗聯(lián)系到語言文字上去。”《語文課程標準》中特別強調要加強朗讀,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梢姡瑢W生的個性化閱讀對于學生的發(fā)展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人反應和個體差異性,尊重學生的個人感受和獨特見解,使學習成為一個富有個性化的過程。
通過人物的語言、神態(tài)、動作,經過巧妙的設計,個性化的解讀文本,引領孩子們揣摩人物的內心世界,孩子們將驚奇、激動等不同情感融入到對文本的理解和個性閱讀中,讓孩子們到課文中走個來回,輕松走進童話類文章人物的內心深處。童話教學的內容十分吸引學生,深受他們的喜愛,但是我們并不能把它當作講解故事那么簡單,還需要讓學生明白看似簡單的故事背后隱藏的含義。
四、現(xiàn)實對比,體會虛實
幻想、虛構,這是童話類文章最基本的特點,童話類文章故事的基礎就是想象,想象是童話的翅膀。英國作家布瑞南說道:“想象意味著讓腦中的小鳥飛出樊籠,然后看著它翩然入云?!敝卸螌W生的思維初步發(fā)展,因此需要教師引導他們認識幻想與真實、虛構與現(xiàn)實的關系,引導學生分辨其中的真實部分與虛構部分。
五、角色表演,情景再現(xiàn)
童話教學的課堂應該是豐富多彩、活潑生動的。要想讓課堂更真實,更富有趣味性,應該把課堂還給學生,兒童的表演欲十分強烈,而童話表演就是他們非常喜愛的一個表演方式,中段的學生自控力比低段稍強些,教師更容易掌控課堂,不容易出現(xiàn)課堂上亂成一鍋粥的局面。而學生通過表演,能更主動地理解文章,把握形象,并且在特定的情境中進行了生動的語言練習,促進學生心理素質、社交能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發(fā)展。只要能把握住度,這就是一種很好的教學方式。
比如,我在上《巨人的花園》這一課時,有這樣一個教學片斷,剛旅行歸來的巨人和被小男孩點撥后的巨人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而在課文中,巨人的一些語言是具有鮮明特色的,我就讓一些學生來表演這兩個截然不同的角色,再加上夸張的臉部表情和肢體動作,讓孩子們更深刻地認識了這“兩位”巨人。
六、積極訓練,創(chuàng)編內容
學習了這么多童話類文章,孩子們都有自己創(chuàng)編新童話的欲望,學生也已經開始初步練習寫作文了,也學會了一些簡單的寫作技巧,而且他們對童話有興趣,這樣就更有寫作的熱情了。并且他們已具備了一定的思維能力,文章的邏輯感也更強,加上這段時期是想象力最活躍的時期,教師們可以善于利用這一點,讓他們自由發(fā)揮,插上想象的翅膀,盡情地在童話世界里飛翔。比如我班上一名男生自己創(chuàng)作的童話,小鹿就說了一句很有哲理的話:“美麗的鹿角差點讓自己送命,而丑陋的鹿腳卻救了自己一命?!?/p>
童話類文章,作為一種在兒童學習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與兒童的心理特點、創(chuàng)造想象力密切相關的兒童文學體裁,是小學階段一個比較重要的方面,在小學語文教育中具有獨特的價值。并且,童話宣揚的真善美的思想,在學生人格養(yǎng)成方面具有非凡的重要性。因此,這類文章理應受到廣大語文教師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