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建勛
[摘 要]在中學課堂開展和加強國學教育,顯得尤為必要,因為加強國學教育是歷史延續(xù)的必然要求,是現實的客觀要求,是深化教育改革的趨向要求。
[關鍵詞]國學教育 歷史 現實 教育改革
[中圖分類號] G6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058(2015)36-0104
國學乃是使中華文化立于世界文化之林,并對人類進步作出特殊貢獻的民族文化體系。在中學階段,要讓學生傳承優(yōu)秀民族文化,堅持優(yōu)秀傳統(tǒng),培養(yǎng)愛國主義高尚情操,就要開展和加強國學教育。
一、加強國學教育是歷史延續(xù)的必然要求
在中國文化浩瀚的歷史長河中,國學有著深厚的歷史沉淀與積累??鬃拥摹凹核挥?,勿施于人”“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啟迪我們與人相處時,既要保持自己的個性又要有包容性;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和林則徐的“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精神,塑造我們以天下為己任的情懷。
當今世界,人類的兩個家園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壞。一個是人類肉體賴以生存的地球家園,另一個是人類心靈賴以棲居的精神家園。加強國學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修復中華民族的精神家園,乃至人類的精神家園。1988年,75位世界諾貝爾獎獲得者齊聚巴黎,發(fā)布了一份宣言:如果人類要在21世紀繼續(xù)生存下去,就必須要回首2530年前,從中國的孔子那里去尋找智慧!這是世界對中國五千年歷史和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高度肯定。作為祖國歷史和傳統(tǒng)文化的繼承者,我們更應該重視和吸取傳統(tǒng)的中國文化精髓,使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在下一代的祖國建設者心中扎下根基。
中國近代著名的思想家龔自珍,在研究中國春秋、戰(zhàn)國時代的歷史時曾經總結出了這樣一條非常重要的教訓:滅人之國,必先去其史。也就是說,讓這個國家的人不知道自己的歷史,不認同自己的文化,國家就失去了賴以存在的“根基”。這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開展并加強國學教育是對中華民族五千年文化歷史的認可及其延續(xù)。
二、加強國學教育是現實的客觀要求
當前社會中,總有一些不和諧的因素存在。如“北大學生硫酸潑熊案”“藥家鑫案” “林森浩投毒案”等,個個案例讓人觸目驚心,不寒而栗,這些事件中折射出的是人性的泯滅和道德的淪喪。究其根源,教育過程中過分強調人的經濟能力和文化水平,忽略了傳統(tǒng)文化和精神道德的構建。因此,在培養(yǎng)青少年文化知識的同時,要通過傳統(tǒng)國學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品質、行為習慣,為培養(yǎng)優(yōu)秀的祖國建設人才打下基礎。
科學家愛因斯坦就十分鄙視那種單純“為謀生而學習”的人,他強調說:“青年人離開學校時,應是作為一個和諧發(fā)展的人,而不只是作為一個專家。否則,他連同他的專業(yè)知識就更像是一只受過訓練的狗,而不像一個和諧發(fā)展的人。而要成為一個和諧發(fā)展的人,則需要培養(yǎng)全面的自我辨別力,而這取決于自由而全面的教育?!敝挥性陂_展科學教育的同時,努力加強國學教育,才有可能培養(yǎng)出一個完整的、和諧發(fā)展的人。也只有這樣,才能極大地提高國人的整體素質,保持中國人的自我特征,為我們和諧社會的構建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提供人力支撐。
三、加強國學教育是深化教育改革的趨向要求
2014年,教育部印發(fā)《完善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教育指導綱要》,要求引導青少年學生更加全面準確地認識中華民族的歷史傳統(tǒng)、文化積淀、基本國情,認清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必然性,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理想信念。
近幾年,一些中小學校開始將國學教育引入到日常教學工作中,很多中小學生,都可以熟練地背誦并解釋《論語》等國學經典語句,取得了良好的社會評價,國學教育逐漸升溫。 2005年,中國人民大學國學班正式成立,58名學生經過考核成為該院國學班首批學生。該校校長曾說:“中國人民大學決定建立國學院,不是圖一時熱鬧,而是要踏踏實實地從事一項帶有探索性的教育事業(yè),為豐富教學內容,完善教育體制,弘揚中國傳統(tǒng)文化,做出積極的努力?!?/p>
國學教育在各地的蓬勃發(fā)展,使素質教育不斷得以落實。當前,我國的教育已由應試教育轉向素質教育,素質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科學文化、行為規(guī)范為目的的基礎教育。實現這一教育目標,要我們教育工作者不斷更新觀念,不斷探索研究國學教學的內容、途徑與方法,挖掘在各學科中的潛在資源,推動國學教學向縱深發(fā)展。所以,加強國學教育,完全符合國家的教育方針,符合我國教育改革的基本方向。
總之,在中學階段加強國學教育,對培養(yǎng)學生崇高的愛國主義情感和堅定的民族責任感,對踐行以“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為內容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國運昌盛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具有不可替代的獨特作用。
(責任編輯 袁 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