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潔文
摘 要:語文教學的零碎性問題是破壞語文之美的緣由,語文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要避免“零碎性”,在教學語言中可以用連貫的銜接語代替“口頭禪”、多樣的表揚語取代“籠統(tǒng)化”、詩意的講解語告別“大白話”;在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注意設計的合理、緊湊性;在教學意識中,重視習慣意識和培養(yǎng)過程的連貫性。
關鍵詞:零碎性;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學意識
學者特地著書來闡述語文之美,語文教師為了讓語文課更美一點,在提高自身素養(yǎng)的同時注重了教學經(jīng)驗的積累、教學手段的改善、教學技巧的應用。美育課堂之外也不乏一些不美的元素,抹殺語文之美的頭號兇手當屬教學的各種零碎性問題。
一、零碎的教學語言,抹殺了語文之美
作為母語教學的語文教師,我們應該避免“零碎性”,去掉“口頭禪”、拋棄“籠統(tǒng)化”、告別“大白話”,用科學、規(guī)范、藝術、富有魅力的語言來發(fā)蒙、啟智、激勵、引悟、贊美和督促學生,維持語文的美。
1.去掉“口頭禪”,精心設計銜接語
教學語言中,銜接語貫穿于課堂教學的始終。然而在日常的語文教學中,老師都習慣用“是不是、然而、接下來”等口頭禪甚至于一些“額,哦”等無意義的發(fā)語詞來代替銜接語。整堂課下來,口頭禪充溢其間!
2.拋棄“籠統(tǒng)化”,適時適景的表揚語
一個優(yōu)秀的老師在課堂教學時經(jīng)常會使用一些贊美的語言激勵學生不斷進步。表揚的銜接語是教師發(fā)自內(nèi)心對學生的贊揚和鼓勵,不僅僅是一種維持課堂的手段。“好、真好、非常好;棒、真棒、非常棒”是老師常用的表揚字眼,這么籠統(tǒng)化,空泛的語言,久而久之是否會使學生感覺到不真誠,從而失去向上的動力呢?
蘇教版二年級下冊《雨后》這一篇課文,我們?yōu)楹尾挥谩巴ㄟ^你精彩的朗讀,老師仿佛看見了那赤著腳,在廣場上奔跑、嬉戲的孩子!”“你清脆的朗讀聲中,我們看到了美麗的女孩小心翼翼地提著褲腿走來”表揚學生?恰當?shù)谋頁P語既能起到銜接過渡的作用,也能將文中的情景再現(xiàn),更能增強學生的自信心,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3.告別“大白話”,詩意性的講解語
語文教師作為傳播美的使者,應該以藝術的語言為載體,告別“大白話”,追求活力與真情相結(jié)合的詩意語文課堂。在教學《北風和小魚》一課,文中配置了一組北風與動物圖,在進行圖片描述時,“猛烈的北風攜帶著狂風暴雨氣勢洶洶地吹來,嬌嫩的青草伏低了腰,還是被奪走了蒼翠的顏色,換上了枯敗的黃色外衣;傲慢的北風又轉(zhuǎn)過頭,向樹梢的小鳥兒吹去,鳥兒們凍得瑟瑟發(fā)抖,躲在了窩里靠著取暖?!边@樣的表達方式用準確、生動、富有情感的語言,創(chuàng)設了一種美的課堂教學情境,讓學生陶醉在語文課中。
二、零碎片段的組合,抹殺了語文之美
低年級語文教學中,生字的學習是重點。隨文識字是流行的一種教學模式,然而若是隨文識字與課文脫節(jié),則變成了零碎的教字環(huán)節(jié),會妨礙了課堂的完整性。一位老師在教學《臺灣的蝴蝶谷》中,成功地運用了隨文識字的方法教學了“趕”。
“讀完了課文的第二小節(jié),你感受到了什么?”“蝴蝶的顏色真多呀!蝴蝶的色彩真美麗呀!”“除了蝴蝶的顏色美,你還感受到了什么?”“我還感受到蝴蝶飛得很快,他們心里很著急要趕著去聚會?!薄摆s是半包圍結(jié)構(gòu),走字旁,走在古代表示跑的意思,表明了心里非常著急,想快點兒趕到,你能用趕到造句嗎?”“一群群色彩斑斕的蝴蝶,飛過花叢,穿過樹林,越過小溪,趕到山谷里來聚會。”
這位老師在教學生字“趕”的時候,成功地講解了字音、字形、字義,并由字義順時引導課文的講解,讓學生在學會“趕”的同時,理解了文中蝴蝶的急切心情。
綜上所述,為了教美文,美教文,語文教師需要力爭“字字珠璣”的教學語言,維持“和諧統(tǒng)一”的教學環(huán)節(jié),立基“系統(tǒng)、連續(xù)”的教學意識。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