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艷華
[摘 要]會計的目標是為信息使用者提供有用的會計信息。如果企業(yè)提供的會計信息不真實、不準確,不能正確反映會計主體真實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就會影響信息使用者進行經營決策,甚至損害國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本文通過對當今企業(yè)會計信息失真的危害,剖析造成會計信息失真的原因,并提出了解決會計信息失真的對策。
[關鍵詞]會計信息失真;會計人員;會計法規(guī)
[DOI]10.13939/j.cnki.zgsc.2015.11.075
會計是以貨幣為主要的計量單位,反映和監(jiān)督會計主體提供財務信息為主的信息系統。會計信息是指會計主體在經濟活動過程中運用會計理論和方法,以財務會計報告形式向投資者、債權人或其他信息使用者提供本單位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信息。真實性是對會計信息質量最基本的要求,社會經濟的有效運行要求會計信息能夠與它所反映的客觀事實相符。會計信息失真是指會計信息的形成與提供違背了客觀的真實性原則,不能正確反映會計主體真實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即各種會計數據,如憑證、賬簿、報表、審計報告等和實際的事實不相符,造成會計信息失真的原因有很多,尤其是故意的會計信息失真已成為當今必須面對和解決的重要問題。
1 會計信息失真的危害
一是削弱國家宏觀調控的力度。通過虛開增值稅專用發(fā)票、私設“小金庫”、虛減收入、利潤,虛增成本費用等手段造成國有資產的大量流失,影響和破壞了國家經濟政策的制定和宏觀調控措施的執(zhí)行,踐踏國家財經法紀。
二是影響決策者科學決策,損害社會公眾利益。錯誤的、不真實的會計信息,決策者不能對企業(yè)的生產經營作出科學正確的判斷,使決策依據缺乏可靠性、科學性,危及經營主體及公眾自身利益。
三是擾亂經濟秩序,誘發(fā)經濟犯罪。失真的會計信息助長了諸如貪污腐敗、行賄受賄、權錢交易等不正之風和違法行為的滋生和蔓延,一定程度誘發(fā)了經濟犯罪,擾亂社會經濟秩序。
四是有損會計隊伍自身形象。會計信息失真降低了會計人員的責任心和使命感,影響了會計人員的職業(yè)道德。
2 會計信息失真的原因
2.1 會計法規(guī)制度不夠健全和完善,是會計信息失真的外部環(huán)境
雖然我國的會計法規(guī)制度建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由于起步較晚且存在一定缺陷。新修訂的《會計法》四十五條雖然做了一些規(guī)定,明確規(guī)定主管財務的單位負責人是第一責任人,應對本單位會計資料的真實性、完整性負責。但對單位負責人的具體法律責任在具體條文上并沒有全面落實。另外,有關誠信規(guī)范尚未得到有效的保障和實施,有些規(guī)章制度滯后于經濟發(fā)展的需要,在新的經濟環(huán)境中露出許多漏洞讓一些不法分子有機可乘。雖然《會計法》中對違規(guī)行為作了相應的量化處罰的規(guī)定,但處罰的力度不大,往往只傷其皮毛,不傷其筋骨,治標不治本。致使某些單位和個人為謀取暴利鋌而走險,提供失真的會計信息。由此可見,要想遏制會計信息的失真,必須健全、完善相應的法律制度。
2.2 會計人員技能和道德水平低,是會計信息失真的直接原因
會計信息失真與會計人員的職業(yè)道德水平直接相關。目前,我國會計人員的整體素質不高,主要表現在知識素質、職業(yè)道德素質、業(yè)務素質和法律素質不高,缺乏應當具備的職業(yè)道德和職業(yè)修養(yǎng),已經嚴重影響了會計信息質量的正確披露。有些會計人員不熟悉國家政策、法規(guī),專業(yè)知識較為欠缺,在日常的會計工作中,或是無視國家政策、法規(guī);或是對經濟業(yè)務不能夠進行正常的賬務處理和會計核算;或是在會計處理的過程中馬馬虎虎,缺乏應有的責任心;甚至有的會計人員誠信缺失,主動迎合單位領導的作假行為,為自己謀取一定利益,使得會計信息失真現象更為嚴重。無論是業(yè)務素質還是職業(yè)道德,都與會計工作規(guī)范化、法治化要求相去甚遠。
2.3 企業(yè)內部監(jiān)管不力,是會計信息失真的內部原因
企業(yè)負責人作為企業(yè)管理的最高領導,出于經濟利益的驅使和自身晉升等多種因素考慮,利用手中的權力對單位的財務活動實行非法干預,迫使會計人員弄虛作假,如虛開增值稅專用發(fā)票,賬外設賬,虛減利潤等行為,騙取投資者和債權人的信任,使得會計工作的監(jiān)督作用流于形式。會計人員為了保住烏紗帽,只得唯命是從,否則,就會被“炒魷魚”。無論怎么說,會計是受命、受制、從屬于單位領導的意愿。因此,部分企業(yè)的內部控制制度也就形同虛設,崗位牽制弱化,會計人員會計監(jiān)督職能的履行也舉步維艱。
3 解決會計信息失真的具體舉措
3.1 提高會計人員整體素質,保證會計信息的真實性
提高會計人員的素質,保證會計信息的真實性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一要提高會計人員的業(yè)務素質。會計人員既要掌握會計的基礎理論和基本技能,又能通過對會計核算資料的分析考核參與企業(yè)經營決策,為企業(yè)的現代化經營與管理提供參考。二要提高會計人員的職業(yè)道德。會計人員要以《會計法》為行為準則,以“不做假賬”為道德準繩,在工作中做到敬業(yè)愛崗、誠實守信、依法辦事、客觀公正、搞好服務、保密守信,在履行職責中遵紀守法,廉潔奉公,不圖謀私利。三要開展普法宣傳活動。在全員切實開展會計法規(guī)的宣傳和教育工作,領導、干部帶頭,做表率,增強法制觀念,會計人員必須學法、守法,依法,在會計工作中做到“有法必依,執(zhí)法必嚴,違法必究”以實際行動來維護法律的尊嚴。四要加強會計人員繼續(xù)教育,提倡終身學習的教育念,不斷更新知識,適應不斷變化的經濟形勢。
3.2 健全和完善國家會計法規(guī)
加強會計法制建設是防治會計信息失真的基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法制經濟,而非無序經濟,《會計法》作為我國經濟生活中的一部重要法律,為規(guī)范會計秩序,打擊造假行為,保證會計信息質量,明確單位負責人應承擔的法律責任,完善會計記賬規(guī)則等提供了強大的法律武器。應根據新的經濟形勢的需要,應當加強會計規(guī)范的建設工作,參照國際慣例,盡快健全和完善我國的會計規(guī)范體系,明確違法責任,加大對違法行為的處罰力度。對惡意造假、違反準則而提供失真會計信息者必須從立法執(zhí)法對其進行經濟處罰和刑事處罰,不僅使其傾家蕩產、聲名狼藉付出慘痛的代價,甚至后幾代人不準從事經營活動,致使造成會計信息失真的成本遠遠高于其所得利益,徹底消除會計信息失真的外部不正常現象。
3.3 建立健全單位內部監(jiān)管控制體系
加強企業(yè)內部會計控制體系是提高會計信息質量的關鍵。一個單位的內部控制制度是維護其財產完整和提高經濟效益的最有效手段,內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實施,可以減少會計工作的差錯,保證會計信息的真實性。企業(yè)應根據自身的具體情況,建立以強化內部管理為中心的會計管理體系,加強內部控制及內部稽核制度,如組織機構控制、業(yè)務程序控制、執(zhí)行控制、憑證控制、內部審計控制等。通過各級管理部門內部相互制約、相互聯系的基礎上,采用有效的方法、措施和程序,加強對會計信息的采集、歸類、記錄、匯總等過程和相關環(huán)節(jié)的監(jiān)督和管理力度,及時發(fā)現并有效糾正會計工作中出現的問題,真實完整地反映單位經濟管理活動,提高會計信息質量,確保會計信息的真實可靠。
4 結 論
綜上所述,企業(yè)會計信息失真是經濟時代環(huán)境下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產物,已經嚴重危害我國的經濟秩序和經濟建設,應由企業(yè)、政府和社會多方共同努力,從宏觀和微觀兩個方面共同構建綜合治理體系,采取有效具體的治理措施。我相信,隨著國家各項改革的深入開展、社會中介機構監(jiān)管力度的加大和企業(yè)內部自我完善意識的提高,會計信息失真一定能夠得到遏制。
參考文獻:
[1]吳耀傳.會計信息失真的根源及防范措施[J].財經界,2010(11).
[2]田海洋.中小企業(yè)信息失真問題研究[D].昆明:云南大學,2010.
[3]朱靜.中小企業(yè)虛假財務報告治理[J].中國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會計,2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