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卉娜 朱巖
摘 要:本文對慕課的定義、發(fā)展現狀、在高等教育中遇到的問題展開系統(tǒng)論述和研究,在此基礎上提出我國高等教育中實施慕課的幾點建議。
關鍵詞:慕課;高等教育;建議
1 慕課的定義
慕課,指“大規(guī)模在線開放課程”,它通過互聯(lián)網將某些精品課程傳輸到世界的各個角落,是一種能滿足人們求知欲的一種新興教育模式。斯坦福大學校長評價到:慕課是人類教育史上的一場數字海嘯”。
2 慕課的發(fā)展現狀
2008年,慕課以其龐大的規(guī)模和開放性橫空出世,迅速蔓延到世界的各個角落,挑戰(zhàn)著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短短幾年時間,世界著名大學和教育界對慕課倍加關注并紛紛參與,美國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斯坦福大學等世界知名學府先后建立慕課平臺,精選在線課程向世界推送。2012年,高校、大型基金會和教育企業(yè)聯(lián)手對慕課項目進行深入研究和合作,這大大推進了慕課的發(fā)展速度,而2012年因此被稱作慕課元年。許多世界名校的極品課程都在互聯(lián)網上一一展現,人們不管身處何處都能在互聯(lián)網上自由的學習這些課程,甚至可以獲得開設該課程學校的學分。全世界的高等教育專家、學者也都在關注、研究和實踐著慕課這一高等教育的新模式。
我國的慕課潮起步稍晚,受世界慕課潮流的沖擊,從2013年開始,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眾多國內一流高校相繼加盟慕課平臺甚至建立了自己的網絡教育平臺;國內學者對這一領域的研究也越來越多。
3 慕課在我國高等教育應用中遇到的問題
3.1 傳統(tǒng)教育理念、管理體制
一方面,部分高校的管理人員和教學工作者對慕課這種新型的教育模式并不了解,受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和教育理念的束縛,他們對高等教育新思想和新技術敏感度較低,固守著傳統(tǒng)的教育體制,他們不想看到傳統(tǒng)高校教育模式的主導地位逐漸削弱。
另一方面,中國高校的一個突出特點就是教育行政化,幾乎所有的高校都是在用行政的手段和思維進行管理。這種管理方式不符合教育的發(fā)展規(guī)律,它致使行政權力大于學術權力,專家學者的意見很多時候被忽視。這種情況增加了慕課課程的開發(fā)難度。
3.2 技術條件
強大的數據挖掘和平臺開發(fā)技術是開發(fā)慕課的基礎,而網絡交互技術是慕課推廣的有力支撐。資料顯示,從我國自建的慕課平臺運行情況看,教學方式單一、模塊功能有限是這些平臺的主要缺點,除此之外,面對大量的學習數據的這些平臺的分析、處理能力顯得薄弱,穩(wěn)定性也不理想。各平臺自成體系,沒有統(tǒng)一的標準。平臺界面多樣、功能也各具特色,模塊主要有微課視頻、隨堂小測驗、參考資料、討論、期末考試、自我鑒定等模塊為主,學生參與的活動設計的相對較少。各平臺的課程比較單一、上線課程的數量較少,利用率也較低。因為缺少規(guī)劃,不同平臺的課程難度沒有統(tǒng)一標準、內容交叉重疊嚴重、沒有體系連貫性,不利于學習者的學習,同時也影響到學習效果反饋機制的運行。有些慕課平臺的課程知識點和互動系統(tǒng)之間分離,互動功能較弱。很多課程的測試環(huán)節(jié)測試題目較少,學生很難對其學習效果進行有效評估,因此也影響到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沒有專的業(yè)團隊來調研市場和收集數據,慕課平臺只能看作是方便的在線學習資料,不能滿足來自不同層次的學習者的學習需求。
3.3 文化傳播
來自世界各地名校、名師的大量的優(yōu)質課程資源通過慕課傳遞到世人面前,人們在共享知識的同時,也了解和分享了不同的文化理念。文化是教育的基礎,同時教育又促進著文化的發(fā)展,文化與教育之間的相互關系決定了慕課平臺既是一個多元文化共存的平臺又是一個相互博弈、相互包容的平臺。慕課具有先進的教育理念,在顛覆傳統(tǒng)教育觀念的同時也在同化著高等教育的教育模式,發(fā)達國家通過慕課這一教育手段將其文化成果和價值觀念慢慢植入到其他國家,將其原本的民族身份及文化特征慢慢模糊掉。不僅本土的文化很難進行傳播,而且其本土文化還將會面臨被覆蓋、被替代、被壓制的威脅。
3.4 學分認證與學位認可
慕課的一個明顯優(yōu)勢就是能夠滿足個性化需求,但在線教育學習者更加關心學分、證書乃至未來的學位,這也是慕課現階段亟待解決的問題。要打破這一瓶頸,則需要制定超前的制度和出臺相應的政策法規(guī)。
目前,在國外,慕課能不能進入高校,慕課的相關課程能不能計入高校學生的學分,這些爭議一直存在,各個地方因其高等教育體制不同做法也各不相同:有的高校對慕課進入學校課程表示接納,也承認學生的慕課學分,也有高校拒絕接納慕課,同時也拒絕承認其學分和學位。
在中國,對于慕課進入高校的任何管理制度都尚處于空白狀態(tài),所以學分與學位認可更是遙遙無期。
4 我國高等教育應用中實施慕課的建議
4.1 改變教育體制
現今的世界是信息技術高速發(fā)展的世界,國內高校應該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慕課競爭的浪潮中,以積極的心態(tài)主動迎接在線課程這一新興的教育模式。
首先,要改變我國高等學校的管理體制,調整高校內部學術力量與行政力量的關系。只有行政權力對高校的管理不再過多干預,只有尊重學術權力,慕課課程的開發(fā)以及慕課平臺的建立才能筑好堅固的基石。
其次要提高對慕課的思想認識,不管是高校管理者、教師還是學生,都要打破傳統(tǒng)教育思想的束縛,接受慕課所傳遞的先進的教育模式和理念,把我國的高等教育推向多樣性、個性化的發(fā)展方向。尤其是教師,要深入分析慕課課程的學習和教學模式,將優(yōu)質、豐富、開放的教學資源引進課堂,融入教學過程中。
4.2 校企合作、政府扶持,打造先進的在線教育平臺
在慕課平臺的建設過程中,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需要政府加大投入力度,為慕課的推廣、應用和普及筑建先進的基礎設施;無論從政策上還是從資金上對參與慕課建設的高校、團隊和企業(yè)都應給予支持;高校與IT企業(yè)或團隊應通力合作從技術上進行慕課的研究開發(fā)。高校負責提供慕課課程,IT企業(yè)則按照高校提出的教學需要負責課程實現的技術研發(fā),滿足學習者的各種學習需求。建立“校企合作、政府扶持、開放競爭”的慕課在線平臺開發(fā)、利用和運營機制,努力規(guī)劃、構建、整合支撐慕課網絡教育平臺。
4.3 漢化慕課,產業(yè)運作
文化的國際地位取決于文化認同,要打造具有世界影響力的中文慕課平臺。首先在媒體技術、信息技術、語言屏障方面多管齊下、協(xié)作攻關,解決硬件平臺和軟件服務層面的技術問題。第二在課程準入和政策導向上形成有序競爭,重點培養(yǎng)和挖掘雙語慕課人才,普及漢語的同時積極傳播我們的教育和文化理念。第三通過產業(yè)模式運作,做大做強慕課教育平臺,擴大其社會影響力,提高品牌課程的核心競爭力。
4.4 聯(lián)盟發(fā)展,建立慕課學分互認制度
要解決慕課的內在矛盾,聯(lián)盟是最適合、最具特色的發(fā)展模式??梢詫⒙?lián)盟發(fā)展細分為地域聯(lián)盟、行業(yè)聯(lián)盟、同一層次同一類型高校聯(lián)盟等不同類型。同一聯(lián)盟內互相開設慕課課程可以增強學生學習的組織性和自我約束性,同時因為人才培養(yǎng)目標相似,聯(lián)盟內可以提供有針對性的系統(tǒng)的優(yōu)質課程資源。建立配套的慕課課程質量分級和學分互認制度。
5 結語
當前,慕課潮流以勢不可擋之勢涌入各級各類教育領域的諸多層面。慕課所呈現“未來教育”的曙光必將重塑高等教育版圖。正如網絡技術改變我們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一樣,慕課在不遠的日子里也必然重塑人們的學習方式。
參考文獻:
[1]賀斌.慕課:本質、現狀及其展望[J].江蘇教育研究,2014(1).
[2]李湊,劉贛 洪.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應用的SWOT分析[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3(3).
[3]陳希,高淼.MOOC課程模式及其對高校的影響[J].軟件導刊,2014(1).
[4]王文禮.MOOC 的發(fā)展及其對高等教育的影響[J].江蘇高教,2013(2).
[5]吳淑蘋.MOOC 課程模式下云學習環(huán)境研究[J].軟件導刊,2013(3).
作者簡介:
王卉娜(1978.12),女,漢族,內蒙古赤峰人,內蒙古財經大學會計學院講師,注冊造價師,主要從事財務管理、工程經濟等方面的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