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淑紅 馬嘉
內容摘要:英國著名詩人托馬斯·哈代在其詩歌中反復使用對照藝術來表達其時間觀念,既深沉樂觀,又具有悲觀意識。這種時間意識的雙重性是通過詩歌中的今昔對照、瞬間與永恒的對照和虛實對照等藝術手法來表現(xiàn)的。
關鍵詞:對照 時間意識 雙重性
“時間”既在創(chuàng)造,又在不斷地毀滅,顯得既高尚又殘酷。因此成為歷代詩人反復吟詠的主題。而哈代猶如哲人一般,對時間的感悟敏銳而深刻。這主要源于他一生經歷了很多歷史變遷。他受到達爾文進化論給他帶來的信仰危機,他體驗過愛情從純真甜蜜走向失落和悔恨的痛苦,他目睹了英國鄉(xiāng)村從田園和宗法制向資本主義工業(yè)文明的轉型,同時,他還經歷了普法戰(zhàn)爭、英布戰(zhàn)爭和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這些都使他不斷地通過很多詩歌來反映時間給人類帶來的變化和創(chuàng)傷。他既認為時間是人類的敵人,又肯定時間對人生的意義。他的時間意識具有濃厚的悲劇性,同時又有深沉樂觀的特質,正是這種貌似矛盾的雙重特性體現(xiàn)了哈代時間意識的深刻性。
一.哈代悼亡詩中的今昔對照
作為英國“現(xiàn)代詩歌之父”,哈代的愛情詩具有強烈的自傳色彩。尤其是妻子艾瑪?shù)娜ナ缼Ыo他巨大的震動,使得他重新審視過去婚姻生活的點滴,并喚起對美好愛情的回憶和對愛情復活的期許。這樣的心理歷程都體現(xiàn)在他于1912-1913年創(chuàng)作的21首“艾瑪組詩”之中。為了悼念亡妻,哈代故地重游,通過今昔對比,全面展示他和艾瑪?shù)膼矍榛橐鰵v程,以細膩的筆觸表達交織的情感,正是這組悼亡詩的動人之處。
哈代使用“現(xiàn)時”與“過去”的對照藝術,并非像很多詩人那樣,表達“對時間一去不回的哀嘆”。而是認為,過去的美好可以是永恒的,不是以對“過去”的向往來反襯對“現(xiàn)時”的失望。如“艾瑪組詩”中的《旅行之后》,哈代以四十年前“生氣勃然”的艾瑪來對照如今“茫然追蹤的虛幻幽靈”:“在那晴朗的天氣,美妙的時光/來到身披云霧彩虹的瀑布旁邊/還有底下的洞穴,傳出依舊翁隆的聲音/仿佛四十年前一個聲音把我呼喚/那時你是生氣勃然/而不是我如今茫然追蹤的虛幻幽靈!”這首詩中,描述了由天空、彩虹、瀑布、洞穴所構成的優(yōu)美畫面,今昔相似的情景似乎彌補了時間帶來的生死的距離,復活了往昔充滿青春和活力的愛人,使得詩歌有一種悲涼中的欣慰。過去的樂觀和美好映襯現(xiàn)時的凄涼和惆悵,今昔對照藝術使得他的詩歌具有強烈的懷舊情緒。
二.瞬間與永恒的對照
哈代的對照藝術中還常常強調“瞬間”與“永恒”的對照,在哈代看來,瞬間即是永恒。他通過詩歌的語言“把臨時與永久結合在一起”。將愛情和生命中的短暫瞬間與細節(jié)場景賦予永恒的意義。這是他時間觀念的又一特征。
很多詩人哀嘆時間的一去不回,表現(xiàn)濃郁的哀傷之情,但是哈代在詩歌中并不是喟嘆于時間的無情流逝,而是認為過去的美好即是永恒,這樣的對照藝術是抵抗時間侵蝕而尋求永恒的一種形式。這種帶有理性的悲痛哀而不傷,給他的悼亡詩中注入了一絲明朗的色彩。
三.虛實對照
在哈代的詩歌中,還交織著夢幻與真實的對照,并形成跳躍、超越時空。在《什么樣的夢》一首詩中,哈代寫道:“我與她在溪邊歡笑/翻滾的小溪濺起水花……仿佛我沒有散步,也沒有她/可我發(fā)現(xiàn)我在憔悴的房屋/在孤獨的樓梯上緩緩地攀爬……飄然失重,輕如飛絮/接著簾幕落在我們中間/仿佛我沒在那里跳舞/而是繞著一堆翡翠徘徊/為尋回她的倩影——我知道在何處?!痹谶@首詩中,作者通過夢幻意識的描寫,把過去與現(xiàn)在、夢幻與現(xiàn)實糅合在一起,通過這種對照藝術表達思念和懷舊之情。
四.哈代的時間意識的本質
時間在哈代的詩歌中是人類所有美好青春和愛情的頭號敵人。他經常以反思過去的方式來表現(xiàn)時間對人生的侵蝕,他認為在時間的支配下,任何人都無法擺脫從生到死的自然過程,這是時間的殘酷性。但是他不斷通過詩歌中的對照來深刻反思生活,探索有限的生命和無限的時間,探索人的主觀愿望與不可改變的客觀現(xiàn)實之間的巨大反差,因此,他的時間觀念富有哲思。在哈代的詩歌中,時間就像一面鏡子,通過今昔對比表達強烈的懷舊情緒。然而,表現(xiàn)悲傷并不是哈代時間意識的主旨,他真正的創(chuàng)作意圖是探索人們應當如何面對殘酷的時間,追求生活中的美好青春和情感。他肯定人類生存的價值并提醒讀者,在殘酷的時間制約中要頑強的生活,人們在應該以悲劇的眼光,而不是悲觀主義的視角來看待人生,同時以積極的態(tài)度面對生活。這才是時間對生命的意義。
(作者單位:河北傳媒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