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認知參照點視域下中西修辭對比探究
      ——以《紅樓夢》及霍譯本中隱轉(zhuǎn)喻修辭為例

      2015-06-01 09:31:35
      哈爾濱學院學報 2015年6期
      關鍵詞:俗語西方人紅樓夢

      周 陽

      (廣西大學 外國語學院,廣西 南寧 530004)

      認知參照點視域下中西修辭對比探究
      ——以《紅樓夢》及霍譯本中隱轉(zhuǎn)喻修辭為例

      周陽

      (廣西大學 外國語學院,廣西 南寧530004)

      由于文化體系不同,漢英民族對同一種語言現(xiàn)象存在不同的認知。文章以《紅樓夢》中的隱喻和轉(zhuǎn)喻為例,指出中西修辭的不同,并從認知參照點的角度分析產(chǎn)生該差異的原因。

      隱喻;轉(zhuǎn)喻;認知參照點;《紅樓夢》

      認知參照點結(jié)構(gòu)表征了一種人類基本的認知能力,它能解釋許多語言現(xiàn)象。但很少有學者將認知參照點理論與中西修辭之間的差異現(xiàn)象聯(lián)系起來。本文以《紅樓夢》中的隱喻和轉(zhuǎn)喻為例,指出中西修辭的不同,并從認知參照點的角度分析產(chǎn)生該差異的原因。

      一、認知參照點理論

      Langacker認為,認知參照點是普遍存在于我們每時每刻日常經(jīng)驗中的一種基本認知能力。[1]其模型如下圖[2](P174)所示:

      圖1 認知參照點模型[4](P174)

      圖中C表示認知主體,R代表認知參照點,T為目標,即認知主體利用認知參照點來認識的事物;虛線箭頭代表了認知主體到目標的認知心理途徑;大橢圓D代表認知領地或認知域,是認知參照點能夠激活的潛在的目標的集合;加粗的圓圈表示具有凸顯性。

      人們?yōu)槭裁催x取某一事物作為參照點而不選取另一事物呢?這就是由認知參照點的凸顯性決定的。所謂凸顯性就是指某一事物具有十分明顯的特性,容易引起人們的注意。只有具備凸顯性的實體充當認知參照點才能更好地激活認知主體對目標事物的認識。

      由于環(huán)境的差異,不同國家、地域的人們有著不同的文化體驗和生活經(jīng)歷,從而產(chǎn)生了不同的認知域?;谶@種不同的認知,對于同一種事物,人們會產(chǎn)生不同的聯(lián)想、反應和感受。所以,當中西方國家的人們在各自的認知域中檢索這些與目標事物相關的不同聯(lián)想意義并將其凸顯出來作為參照點認識目標事物時,該事物也就有了不同的含義。具體來說,這種認知過程的不同使得英漢語民族的人們在理解和認識修辭上也出現(xiàn)了不同。

      二、《紅樓夢》與霍譯本中的修辭

      本文主要描述《紅樓夢》及霍譯本中的隱喻和轉(zhuǎn)喻對比,認識中西修辭的差異,并以認知參照點理論為框架解釋這種差異背后的深層原因,以便對中西修辭做更進一步的深入研究。

      1.隱喻對比

      隱喻的研究由來已久,從傳統(tǒng)的修辭觀階段到如今認知語言學中的概念隱喻階段。作為一部鴻篇巨制,《紅樓夢》中的隱喻現(xiàn)象也是其研究的關鍵。

      (1)色彩隱喻對比

      肖家燕概括了《紅樓夢》中的紅色隱喻:[3](P48)“紅色”是社會;“紅色”是情欲;“紅色”是美麗;“紅色”是羞怯、憤怒等情感,并指出“紅色”是《紅樓夢》的靈魂。

      在“紅色是情欲”這個概念隱喻下,寶玉的居所——“怡紅院”代表了他對“紅”的熱烈的情感。但在霍譯本中,“怡紅院”被譯為了“the House of Green Delights”,“紅”沒有對應的譯為“red”,而是用“green”來代替。類似的還有將寶玉的別號“怡紅公子”譯為“Happy Green Boy”。鑒于紅色是讀者理解《紅樓夢》的重要因素,為什么霍克斯卻舍棄“red”而選擇“green”呢?

      從認知參照點理論的角度分析,由于中國人與西方人的實踐體驗不同,他們有著不同的認知范圍?;谶@種長期的不同經(jīng)驗和感受,中西方人對同一種顏色有著不同的認識,這種不同使得他們在用顏色描述或修飾事物時,傾向于選擇那些與他們的認知觀相一致的顏色。在中國人看來,紅色是熱烈喜慶的象征,漢語讀者把這一象征意義作為認知參照點來理解“怡紅院”“怡紅公子”中“紅”的喻意就與作品的創(chuàng)作意圖相符。但在西方人的認知中,紅色代表暴力、血腥。如果霍克斯直接將其譯為“red”,那么西方讀者就會以red的這一貶義負面意義為認知參照點來解讀人物性格,認為寶玉是一位嗜血者,這完全背離了作品的人物形象。因此,為了保證西方讀者對作品的理解不出現(xiàn)偏差,霍克斯選取了“green”。在英語文化中,“green”表示生機和活力,使人想到春天萬物復蘇的景象,更貼近漢語中紅色的含義。

      為什么漢語中紅色是熱烈的象征,而不是其他顏色呢?這一點可以用認知參照點的凸顯性來解釋。當然,這一凸顯性是植根于人們長期的經(jīng)驗和認知中的。漢民族的人們在不斷體驗和實踐事物的過程中,頭腦里已經(jīng)產(chǎn)生并固化了“紅色是喜慶祥和”的這一認知觀念。所以在選擇能夠引起人們注意并代表美好象征意義的顏色時,紅色就從眾多顏色中凸顯出來,成為人們的首選。這也是為什么新娘結(jié)婚時要穿紅色的旗袍,重大節(jié)日鋪設紅地毯的原因。

      (2)動物隱喻對比

      人類在使用語言時,經(jīng)常通過隱喻把某些動物的特性映射到自身或其他事物上。這是在漢語和英語中都有的語言現(xiàn)象。由于英漢文化的不同,動物隱喻也存在差異。

      例1水溶見他語言清楚,談吐有致,一面又向賈政道:“令郎真乃龍駒鳳雛?!?第十五回)

      霍譯:The prince observed to Jia Zheng that “the young phoenix was worthy of his sire.”

      例1中水溶以龍鳳作喻來稱贊寶玉談吐不凡。因為在中國人的認知域中,龍鳳不僅是中華民族的象征,還喻指那些才華橫溢、出類拔萃的人,稱他們?yōu)槿酥旋堷P。所以古代皇帝被稱為真龍?zhí)熳樱P用來指代那些尊貴的人。在這樣的文化背景下,漢語讀者能夠理解“令郎真乃龍駒鳳雛”的褒義含義。而西方人對“龍”這一動物的認知與中國人截然不同。在他們眼里,“龍”是邪惡的象征。因此,為了不使英語讀者對作品產(chǎn)生誤解,霍克斯索性不譯“龍”這一隱喻,只保留在英漢文化中有大致相同含義的“鳳”隱喻。

      也就是說,在認識龍這一動物通過隱喻喻指人的過程中,由于中西方人不同的認知域,他們對龍有著不一樣的情感態(tài)度,聯(lián)想到了龍的不同特性,把這些不同的特性作為認知參照點理解有關龍的隱喻時就會產(chǎn)生不同的看法。

      (3)調(diào)味品隱喻

      醋是一種調(diào)味品,是中西方人所熟悉的客觀存在,但是其隱喻用法在中西方文化中卻存在差異。

      例2賈璉道:“你不用怕他,等我性子上來,把這醋罐打個稀爛,他才認得我呢!”(第二十一回)

      霍譯:“You needn’t worry about her”,said Jia Lian.“One of these days when I get my temper up I’m going to lay into that jealous bitch and break every bone in her body.”

      例2中,賈璉要打個稀爛的并不是醋罐,而是隱喻性地指王熙鳳,揭示她愛妒忌的性格特點。英語讀者也許會覺得奇怪,“醋”和“妒忌”怎么會聯(lián)系在一起?在漢語文化中,這一聯(lián)系是有其歷史根源的。唐人張之《朝野僉載》道:“唐太宗有意賜宰相房玄齡幾名美女為妾,房玄齡不敢接受,只因夫人嫉妒心重?!碧铺诘弥螅阏俜啃g夫人前來,曰:“若寧不妒而生,寧妒而死?”誰知房玄齡夫人面無懼色,接過毒酒,一飲而盡,以示其“寧妒而死”的決心。當然房玄齡的夫人沒有死,因為所謂的毒酒其實只是一壺醋。所以說“某人是個醋壇子”時,人們會以這一典故作為認知參照點來識解說話人的言外之意。久而久之,在中國人的認知中,吃醋隱喻性地指一種嫉妒心理。

      雖然“醋”也是西方人熟悉的客觀存在,卻沒有這一隱喻意義。如果直接將其譯為“vinegar”,英語讀者在缺乏這種文化參照的情況下無法在他們的認知領地中建立起“醋與嫉妒”的聯(lián)系,也就難以理解該隱喻喻指的目標的真正含義。因此霍克斯采用意譯,直接將“醋罐”譯為“jealous”。

      (4)俗語隱喻對比

      俗語是民族文化的縮影,反映了一個民族的特點和習俗。它是人們生活經(jīng)驗的概括,其語言簡練,富有深意。在日常交往中,經(jīng)常可以聽到人們用俗語表達觀點。由于中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英漢語讀者對俗語有不同的理解。

      《紅樓夢》是一個聚集了眾多人物的大舞臺,其人物對話中也出現(xiàn)了大量的俗語,這些俗語在刻畫人物性格上發(fā)揮了重大作用,有助于讀者更深入地理解作品。

      例3賈蕓笑道:“……巧媳婦做不出無米粥來……”(第二十四回)

      霍譯:Jia Yun smiled:…Even the cleverest housewife can’t make bread without flour…”

      “巧媳婦做不出無米粥來”這一俗語已廣為人知,意為即使是聰明能干的婦女,沒米也做不出飯來。比喻做事缺少必要條件,很難做成。賈蕓向舅舅卜世仁借錢遭到拒絕。該俗語隱喻性地表明雖然賈蕓也想找一樁營生過活,卻奈何沒有本錢,什么都做不了。

      在該俗語中,米和粥是中國人所熟悉的。而在西方人的飲食文化中,他們經(jīng)常吃的是面包,其制作的原材料是面粉。這種飲食文化的差異體現(xiàn)在他們的飲食習慣上,使得他們對不同食物的感受和熟悉程度不一樣。所以霍克斯把該俗語譯成了“Even the cleverest housewife can’t make bread without flour”。英語讀者對面包很熟悉,所以把bread和flour作為認知參照點理解該俗語就相對容易多了。

      例4鳳姐道:“……那薛老大也是吃著碗里的看著鍋里的,這一年來的光景,他為要香菱不能到手,和姨媽不知打了多少饑荒……”(第十六回)

      霍譯:You know what Cousin Xue is like:always one eye on the dish and the other on the saucepan.Throughout the whole of this last year there have been I don’t know how many alarms and excursions between him and poor Aunt Xue because she would not let him get his hands on Caltrop.

      俗語“吃著碗里的看著鍋里的”是說碗里已經(jīng)有了食物,心里卻還惦記著鍋里的食物,比喻貪心,不知足。理解例句中的俗語需要聯(lián)系故事發(fā)生的背景和人物的性格?!都t樓夢》中的薛蟠是一個貪婪好色的“呆霸王”。該俗語通過隱喻的方式說明薛蟠垂涎香菱的美色并想把她占為己有。

      碗和鍋是中國人每天吃飯的餐具和做菜用的器具,漢語讀者將它們作為認知參照點,很容易理解該俗語的隱喻用法。但是在西方人的生活習慣中,他們經(jīng)常是用大小不同的盤子來盛食物的,因為他們吃的是面包土豆和牛排等食物,他們有的是dish和saucepan。所以霍克斯將該俗語中的碗和鍋譯為dish和saucepan。因為只有這樣,西方讀者才能在他們的認知域中找到與之相對應的實物,并把它們作為認知參照點來認識目標事物。

      2.借代與轉(zhuǎn)喻對比

      借代是漢語修辭學上的辭格之一,是利用甲乙兩事物之間的相關關系,以乙事物來代替甲事物的一種修辭方式。

      英語中與之對應的是“metonymy”,即轉(zhuǎn)喻。傳統(tǒng)修辭學認為轉(zhuǎn)喻是甲乙兩事物之間的替代關系。隨著認知語言學的發(fā)展,人們普遍意識到轉(zhuǎn)喻的認知本質(zhì),認為它與隱喻一樣是人類基本的認知手段。[4]

      曹雪芹在《紅樓夢》中也運用借代手法來描寫人物,向讀者展示生動的形象。比如用“須眉”指代男子,以“脂粉”和“裙衩”指代女子。這一修辭在英漢語言中也存在差異。

      例5手足耽耽小動唇舌(第三十三回)

      霍譯: An envious younger brother puts in a malicious word or two.

      例5是《紅樓夢》中第三十三回的章回標題。手足指代賈寶玉的兄弟賈環(huán)。漢語中用手足指代兄弟的說法很多,如“親如手足”“兄弟手足”“手足相殘”等。

      按照中國人傳統(tǒng)的道德觀和價值觀,兄弟之間的關系應像手足一樣,緊密相連。在這樣的認知觀念的參照下,漢語讀者能夠理解回目中“手足”的借代修辭手法。

      英語中“hand”的基本義是“手”,也可以指“體力勞動者,工人或船員”。簡言之,通過轉(zhuǎn)喻修辭,“hand”這一身體部位可以轉(zhuǎn)指“人”這個整體。例如在“many hands make light work”中,“hands”代替“people”,意為“眾人拾柴火焰高,人多好辦事”。但由于中西方文化價值體系不同,西方人崇尚個人主義的自我價值觀,與兄弟、父母之間的親情不像中國人那樣深厚,沒有將兄弟視為手足的認知。所以霍克斯直接點明“手足”的指代對象,將其譯為“a younger brother”。

      Langacker曾在認知語法框架內(nèi)利用認知參照點闡釋過概念轉(zhuǎn)喻。[1]他認為轉(zhuǎn)喻從根本上講是一種參照點現(xiàn)象,更準確地講,通常用轉(zhuǎn)喻表達的實體作為參照點為所需的目標實體(即實際所指的實體)提供心理通道。[2](P199)

      例6紅領巾走過來了。

      該例句表達的意義是“戴紅領巾的人走過來了”?!凹t領巾”是這個人身上高度凸顯的物體,作為認知參照點喚醒人們大腦中凸顯度較低的目標實體“戴紅領巾的人”,使聽者或讀者與目標實體進行概念接觸。[5](P148)

      按照此分析,“手足”作為認知參照點為目標“兄弟”提供了心理通達,使讀者可以了解回目中的轉(zhuǎn)喻修辭手法。這是Langacker用認知參照點理論分析轉(zhuǎn)喻的一個角度。本文是從中西方人不同的認知域入手來分析的。由于中西方人不同的親情觀,他們對兄弟的認知也不同。在他們各自的認知域中,會有不同的參照點來認識目標事物,并不都會用手足來指代兄弟,因而他們對這一修辭的理解存在差異。

      三、結(jié)語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不同的語言承載著不同的文化內(nèi)涵,修辭也因此而不同。中西修辭有其相似性,但差異性研究更具意義,能夠為人們進一步了解對方的文化提供途徑。本文從認知參照點的角度,以《紅樓夢》中的隱喻和轉(zhuǎn)喻為例來探討中西修辭的差異。認知參照點理論認為,由于中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人們有不同的文化體驗和生活經(jīng)驗,從而具備不同的認知域。在解讀修辭時,符合其認知域的,便能夠觸發(fā)人們在認知領地中找到相應的參照點認識目標事物;不在其認知范圍內(nèi)的,人們對事物的聯(lián)想和感受不同,這種不同作為參照點認識目標事物時,目標事物就有了差異。因此,文學作品中的修辭在介紹給不同文化背景的讀者時,需要做相應的處理,以免產(chǎn)生誤解和歪曲作品的原意。本文只淺析了隱喻和轉(zhuǎn)喻兩種修辭的差異,涵蓋面有限,研究有待深入。

      [1]Langacker,R.W.Reference-point constructions[J].Cognitive Linguistics 1993,(1).

      [2]Langacker,R.W.Grammar and Conceptualization[M].Berlin/New York:Mouton de Gruyter,2000.

      [3]肖家燕.《紅樓夢》概念隱喻的英譯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9.

      [4]Lakoff,George and Mark Johnson. Metaphor We Live By[M].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2003.

      [5]李福印.認知語言學概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

      責任編輯:思動

      Contrastive Analysis of Chinese and Western Rhetoric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gnitive Reference Point——In Case of Metaphor and Metonymy in “The Story of the Stone” and Hawkes’ Translation

      ZHOU Yang

      (Guangxi University,Nanning 530004,China)

      Because of different cultures,people of Chinese and British people have different cognition of the same language phenomenon. The study which takes metaphor and metonymy in the Story of the Stone as examples elaborates the different understandings of the two language phenomena and analyzes the cause of such difference based on the theory of cognitive reference point.

      metaphor;metonymy;cognitive reference point;“The Story of the Stone”

      2014-07-23

      周陽(1989-),女,湖南郴州人,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英語語言學研究。

      1004—5856(2015)06—0088—04

      A

      10.3969/j.issn.1004-5856.2015.06.019

      猜你喜歡
      俗語西方人紅樓夢
      誤傳了幾千年的俗語,你也是傳播者嗎?
      論《紅樓夢》中的賭博之風
      紅樓夢學刊(2020年4期)2020-11-20 05:52:38
      從《紅樓夢》看養(yǎng)生
      海峽姐妹(2020年7期)2020-08-13 07:49:32
      俗語知多少
      《〈紅樓夢〉寫作之美》序
      紅樓夢學刊(2020年3期)2020-02-06 06:16:54
      客家俗語巧誦讀
      困于密室中的西方人
      北方文學(2018年20期)2018-08-28 09:44:16
      別樣解讀《紅樓夢》
      海峽姐妹(2018年5期)2018-05-14 07:37:10
      淺談西方人繪畫中的東方人物形象變遷
      青年時代(2017年7期)2017-03-28 21:41:30
      亭臺樓閣
      時尚北京(2016年10期)2016-12-12 04:43:54
      保德县| 湾仔区| 灌南县| 漳浦县| 乌兰察布市| 凌源市| 石泉县| 咸丰县| 达拉特旗| 黄龙县| 民权县| 井陉县| 礼泉县| 泰来县| 黄浦区| 皮山县| 响水县| 吉水县| 务川| 巨野县| 手机| 宁化县| 麻阳| 上栗县| 武胜县| 呼玛县| 洪雅县| 台东县| 河津市| 启东市| 台江县| 吉林市| 大庆市| 琼海市| 扶风县| 博客| 朝阳市| 孝义市| 丹凤县| 九江市| 闽侯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