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天鳳
一、人文校園建設的必要性
21世紀的校園,不再是過去那種為了考一個好大學,找一份好工作,從一年級就開始努力學習,拼命練習,反復做習題,只為了在考試中,多考那么幾分。為了這幾分,小學生可以不學音樂,不上體育,不參加勞動。這樣努力的目的就是將來找一份好工作,一輩子不受窮。雖然小學生不知道窮是什么概念,但從小被家長耳提面命,覺得自己的任務就是讀書、考高分,怕讀書、考低分的都是壞孩子。
那時的家長是這樣想的,社會是這樣認為的,盡管有些老師認為這樣放棄人生必需的修養(yǎng)來換取分數的做法非常不合理,但是如果某個老師堅持自己的看法,某所學校不要應試教育的模式,那這所學校很可能沒多少學生了。
當這些應試教育下成長的學生終于考上大學,走上社會。由于缺少人文教育,變得不合群,在工作中無法和別人配合;或者缺少勞動,自己的生活都打理不好;有的沒有受過挫折,一點極小的打擊都受不了,找不到工作干脆不找了,就在家待著?!翱欣献濉薄霸鹿庾濉边@些新名詞都伴隨著一代人出現的。更可怕的是,在一些高中或是大學里,屢有學生猝死在千米跑道上。有人認為是獨生子女的緣故,但更多的是素質教育缺乏造成的。
進入21世紀,素質教育成為教育的新目標。素質教育說起來容易,但落實到行動上卻是非常復雜。素質教育包括傳統(tǒng)的德智體美勞,還有我國特有的傳統(tǒng)文化、禮儀。其目的是培養(yǎng)一批具有有理想有道德,有一副好身體,同時具備一點藝術修養(yǎng)和審美能力的高素質人才。
二、以羽毛球為特色,建立人文化校園
在新課標要求下,各地小學都在進行人文化校園建設,有的以藝術見長,有的以體育為主,這些充滿人文特點的校園建設,對于提高學生素質都具有積極作用。
聯(lián)系到我們學校,我認為還是以羽毛球為特色,來進行人文化校園建設。之所以選擇羽毛球,是因為羽毛球具有多重優(yōu)勢。
首先,羽毛球運動對于參加者不受年齡、身體素質的限制,從兒童到老人都可以參加。同時,羽毛球對于運動場地和器械要求不高,參加者只要帶上羽毛球和球拍找一塊空地就可以開始。它不需要教練長期指導,并且也沒有多大安全隱患。
其次,羽毛球運動具有娛樂功能,在鍛煉身體的同時具有娛樂性,和跑步鍛煉相比,跑步雖然可以改善和提高呼吸、循環(huán)等內臟器官功能,但比較枯燥單調,不適合活潑好動的小學生。而羽毛球運動將競技和娛樂融為一體,更易被小學生接受。
在鍛煉方面,羽毛球通過揮拍、移動、跳躍、轉體,合理地運用各種擊球動作,使身體上下肢以及腰部肌肉都得到了鍛煉,加速了全身血液循環(huán),增強了心血管系統(tǒng)和呼吸系統(tǒng)的功能。同時,羽毛球運動要求在短時間內對瞬息萬變的球路做出判斷,進行果斷反擊,這也有效提高了人體神經系統(tǒng)的靈敏性和協(xié)調性。
在安全方面,因為羽毛球是隔網對抗項目,減少了雙方的身體直接接觸產生的對抗風險,和體操、田徑、跑步、足球相比,安全性最高,幾乎沒有受傷的風險。
羽毛球對于心理健康方面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它具有競爭性和對抗性,在運動中要時時揣摩對方的意圖,把握各種戰(zhàn)機,同時也要隨時調整自己的戰(zhàn)術,利用意志和智商取勝,這些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意志、提高他們的思維能力都有積極作用。
因為羽毛球的這些特色,將羽毛球作為特色,建立具有人文素質的校園文化一定會受到學生和家長的歡迎。
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