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長興
摘 要:小學高年級是學生習作提升最快的階段,在這個階段,老師的習作教學任務重大,對于習作的教學既是重點,又是難點。老師在課堂上花費了相當大的精力,在課堂上對學生的習作進行指導,為學生找范文進行評講,然后讓學生自己在課下練習,老師把每一篇學生的習作都認真地批改。但是,這似乎不起作用,學生的習作水平?jīng)]有很大的長進,而且,學生還對習作課產(chǎn)生了厭煩心理,談文色變。針對小學高年級學生習作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解決高年級學生習作問題的措施,對從事小學高年級習作的教育者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小學高年級;學生習作;存在問題;解決措施
目前,小學高年級學生在習作過程中存在很多問題,學生常常談文色變,一提起寫作,他們便會愁眉苦臉,不知道該寫什么。小學高年級的學生對作文的寫作已經(jīng)產(chǎn)生一種恐懼的心理,學生對于寫作深感無力。小學高年級的寫作一般都是命題作文,學生一看到題目,腦海里沒有知識儲備。再者就是文不對題,經(jīng)常出現(xiàn)跑題的現(xiàn)象。對于小學高年級學生的習作問題,必須抓住問題的中心,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
一、小學高年級學生在習作時出現(xiàn)的問題
很多學生在看到作文題目后,腦中想不出相關的素材,于是,他們只能生拉硬造,寫出的文章不倫不類,有的甚至有跑題的現(xiàn)象。小學生對寫作也缺乏興趣,尤其是命題作文,小學生感覺像是在完成一項任務,在習作的時候,他們常常產(chǎn)生恐懼心理,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寫好一篇文章。語文作文的寫作對于小學生來說任務艱巨,他們只顧著湊足字數(shù),而不管自己所寫的是不是切合題意。小學生的寫作大多脫離實際,所選的素材大多是老師講述或者是從教輔書上看到的,這樣的文章寫出來缺乏真情實感,枯燥無味。
二、老師在習作授課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老師把學生教育成應試的工具
老師在教導學生習作的時候,把習作當作應付考試的工具,老師在平時講課時總是給學生灌輸寫作的套路,讓學生背誦寫作套路。比如網(wǎng)絡上流行一篇《一定要告訴孩子的寫作方法》就寫到幾種方法:一是寫外貌不用“有”,如“麗麗可漂亮了,她有一頭卷卷的黃頭發(fā)”,可直接改成“麗麗一頭卷卷的黃頭發(fā)可漂亮了”;二是引用成語,等等。這種寫作秘訣鋪天蓋地地給學生洗腦,不是讓學生體驗生活,從生活中體悟情感,而是直接教給寫作模式,是典型的應試教育。還有的老師在課堂上會為學生準備應付考試的經(jīng)典素材,讓學生進行背誦,學生在考試的時候為了拿到高分,完全按照老師平時的講課模式進行作文的寫作,學生對寫作失去了興趣,完全出于應付考試的目的。學生寫的作文中缺乏真情實感,所寫的作文也不是學生的心里話,久而久之,學生對寫作就產(chǎn)生了一種厭倦的心理。
2.小學高年級學生習作要求不明確,與學生的現(xiàn)實情況脫節(jié)
老師在教授小學高年級的學生習作時應該在選題上多下點功夫,要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時代特征選題,讓學生真正喜歡寫作。比如,一位作家為我們學校出的作文題目就很受家長歡迎:三四年級《這樣的蘋果真甜》《我是大人》,五六年級《我和你不一樣》《夢,當然得自己做》。這些題目符合學生年齡特點和時代氣息,學生寫起來洋洋灑灑。所以,老師所選的題目應該貼近現(xiàn)實,而不是選擇那些遠離生活的題目,這些作文學生不易抒發(fā)真情實感。老師應該培養(yǎng)學生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素材,熱愛生活,培養(yǎng)學生善于觀察生活的能力。在小學高年級習作課程中,老師往往忽視了學生的年齡、認知結構和思維方式等,對學生的習作提出較高的要求,這樣不利于提高學生寫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對于學生來說寫作成了一種負擔,而不是對心靈的抒發(fā),時間長了,學生就失去了對習作的興趣。
3.小學高年級習作課程過于單一
小學高年級習作課程模式比較單一,一般按照“課前指導—學生寫作—寫作中的輔導—學生進行修改—老師批改—老師進行評獎”的過程來寫。在這個過程中,很多步驟也已經(jīng)省去,教學模式變成了“指導—寫作—批改”三個環(huán)節(jié)。這種單一的教學模式不利于培養(yǎng)小學高年級學生的寫作興趣,教學模式帶有一定的任務性,長此以往,會讓學生產(chǎn)生疲累感。老師在作文批改的過程中也只是簡單地寫評語,并沒有在學生習作中指出有針對性的意見,學生看了這些評語也不知所云。長此以往,對學生的寫作不會有太大的提高。老師在講授作文的寫作時,應該多關注學生寫作中出現(xiàn)的問題,提出實質性的建議,這樣對學生的寫作也能有所提高。
4.小學高年級的學生習作評價方式單一
小學高年級的學生習作的評價方式比較單一,老師進行點評和打分數(shù)的評價方式會比較片面,只會在評價過程中展示出學生習作的不足之處,而學生習作中的閃光點老師卻不能合理地挖掘出來,這樣不利于學生習作水平的提高,也不利于培養(yǎng)小學高年級學生習作的興趣。
三、小學高年級學生習作存在問題的解決方案
1.在課堂上展開豐富的活動,積累大量的素材
在課堂上,老師不能總是在講課,學生一味地聽。老師應該讓課堂活躍起來,老師和學生應該有互動,這樣才能培養(yǎng)學生習作的興趣。老師可以在課堂上安排一些游戲,讓死氣沉沉的課堂變得生動有趣,學生沉浸在游戲的歡樂氛圍中,消除了寫作的疲勞感。在課堂上,老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成語接龍游戲,學生在游戲中聽到的成語就會記在心里,然后很自然地應用到寫作中。老師在課堂上也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課本的朗讀,組織詩歌朗誦會、講故事比賽等,這些活動豐富了課堂生活,而且讓學生很自然地積累了大量的寫作素材,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不是絞盡腦汁去思考自己學過哪些知識可以應用到寫作中,而是很自然地想到在游戲中積累的寫作素材,這樣的寫作素材用起來得心應手。
2.老師應組織學生創(chuàng)建班級讀書會
老師應該定期在課堂上組織學生開展讀書會,每個學生可以帶一本好書到學校,放到班級的圖書角,這樣,學生便可以交換書本進行閱讀,這樣大大增加了學生的閱讀量,而且能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從而積累大量的寫作素材。老師也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課前十分鐘的演講,演講的學生可以學到知識,在下面聽的學生也可以積累寫作素材。
3.老師要培養(yǎng)學生讀寫結合的能力
老師要引導學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寫作素材,在積累寫作素材的同時要練習寫作。在看到一篇好的文章時,不僅要挖掘文章的閃光點,學生也要對文章進行模仿,時間長了,寫作能力一定會得到提高。
小學高年級學生的習作是新課程改革的重點,老師要根據(jù)學生自身的特點,結合現(xiàn)時環(huán)境進行選材,讓學生進行寫作的練習。在練習過程中,老師要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在寫作中容易出現(xiàn)的問題,并及時糾正這些問題。并且,老師要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課堂上與老師互動,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興趣。
參考文獻:
[1]廖海藍.小學高年級語文習作教學現(xiàn)狀與對策研究[D].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2013.
[2]任云童.小學高年級語文習作教學方法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2.
[3]王天馬.小學高年級活動作文教學現(xiàn)狀與改進策略研究[D].揚州大學,2013.
[4]劉娜.對當今小學高年級習作教學問題的思考[D].天津師范大學,2011.
[5]朱瑞.農(nóng)村小學高年級學生自主學習的問題與對策研究[D].西南大學,2012(12).
編輯 韓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