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萍
【摘 要】近年來,農村小學教師隊伍日趨老齡化,且人員不足。為緩解農村教師隊伍的緊張狀況,滿足農村學校教學需求,為農村學校發(fā)展補充新鮮血液,很多大學畢業(yè)生選擇到農村學校從教,這對推動農村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為了使青年教師能安下心來盡快融入教育教學工作,我校開展了“四心”活動,即從關心促融入、耐心促成長、細心促發(fā)展、苦心促提高四方面對農村從教大學生進行培養(yǎng)。
【關鍵詞】農村學校 大學生 培養(yǎng)
近年來,隨著農村小學教師隊伍的日趨老齡化,教師隊伍人員緊張,已無法滿足農村學校教育教學的需要。為此,國家出臺相關政策,號召大學畢業(yè)生到農村從教。
年輕的大學生們,充滿朝氣,學識豐富。但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和接觸,也會發(fā)現(xiàn)他們存在著一些問題。他們盡管有很多優(yōu)點,有著豐富的知識儲備,但卻缺少實際工作的方法和經驗。課堂上,他們不知道講什么,怎么講,找不到重難點,不知道怎樣駕馭教材、駕馭課堂、駕馭學生。另外他們大多來自城市,有的離家很遠,來到農村學校,很多教師經過短暫的興奮期后,情緒開始低落,不自覺地產生距離感,有的教師自視甚高,瞧不起農村原有的老教師;也有的教師缺乏集體觀念,以自我為中心,動輒請假,不尊重別人……凡此種種,既影響了這些農村從教大學生個人的成長,也不利于學校的管理,不利于學校教育教學水平的提高。
農村從教大學生是學校的新生力量,他們將成為農村教育未來發(fā)展的中流砥柱,該如何使他們盡快適應學校教學要求,適應學校環(huán)境,更快更好地發(fā)展呢?具體說來,我們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入手,做好農村從教大學生的培養(yǎng)工作。
一、關心促融入
1.為他們解決生活問題,解除后顧之憂。對新分配來的大學生,我們盡全力滿足他們的需求,為路途遠的教師解決住宿難的問題,為他們添置各種生活用品,使他們能夠安心工作。
2.召開“迎新歡迎會”,舉行“結對”儀式。通過“迎新歡迎會”促進新教師與學校領導、教師之間的充分了解,以使他們能夠盡快地融入學校的大家庭中來。并根據(jù)新教師的學科特點,安排學校優(yōu)秀的骨干教師結成幫扶對子,以便于更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交流和溝通。
3.激發(fā)與學校共輝煌的使命感。學校安排校領導帶領新教師參觀、了解學校,對學校的發(fā)展狀況、奮斗目標、環(huán)境建設,做細致、全面地講解。一是使他們盡快了解工作環(huán)境;二是在這一過程中,了解他們的發(fā)展需求、能力專長,鼓勵和促進他們與學校共發(fā)展的榮譽感和使命感。
4.真誠交流,拉近學校與從教大學生的距離。學校領導、幫扶老師經常和從教大學生談心,了解他們的所思、所想、所盼、所困,把脈問診,從根本上排解新教師思想上的疙瘩和生活上的困難。
學校領導、老師的真誠關懷,能使農村從教大學生們盡快地融入農村校園中來,做到“既來之,則安之”。
二、耐心促成長
1.學校針對新教師的成長與發(fā)展制訂新教師培養(yǎng)長期規(guī)劃和近期目標,并幫助新教師根據(jù)自身情況制訂個人成長鍛煉計劃,使他們時時有目標,年年有進步。
2.創(chuàng)造機會,組織新教師外出觀摩學習,在學習的同時教研員及時給予相應的點撥和指導,觀摩后組織新教師談感受、談想法,并敦促新教師把想法落實到實際教學中去。
3.教學上,學校以教研組為單位,逐個聽新教師的摸底課、幫教課,也通過同課異構、擂臺賽等形式發(fā)現(xiàn)新教師的亮點,促進新教師的提高。摸底課重在了解教師授課的基本功,發(fā)現(xiàn)其問題和不足;幫教課通過師徒結對,意在指導和幫教,促進新教師熟悉教學過程。同課異構、擂臺賽能夠促進新老教師互相學習,取長補短。
總之,通過多種形式的教學把關、引領,促使新教師邁好教育工作的第一步,也為他們以后的進一步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細心促發(fā)展
由于每個教師的師德表現(xiàn)、學識水平、教育教學能力不同,在對新教師的培養(yǎng)過程中,我們也從實際出發(fā),承認差異,區(qū)別對待,努力尋找適合每一位青年教師的培養(yǎng)途徑。
1.對于業(yè)務能力較強的教師,學校通過組織參加各級擂臺賽、優(yōu)秀課、評優(yōu)課,對于其中的佼佼者則推薦他們成為學科帶頭人和骨干教師,為他們的發(fā)展搭建平臺,為他們創(chuàng)造展示的機會。
2.對師德表現(xiàn)良好、各方面能力較強、有一定教育實績的新教師,我們大膽使用,讓他們挑重擔,給他們施展自己的才華的機會,促使他們快速成長。
3.對有一定教育教學能力,但潛力還未充分挖掘出來的教師,我們一方面充分信任,不斷給他們激勵,另一方面熱忱地扶持他們,多聽他們的課,多檢查他們的工作,多對他們進行指導。
四、苦心促提高
為了幫助新教師迅速成長,學校也建立、完善一系列評價制度,在教師中開展評選名師、師德先進個人活動,設立個人進步獎、教學成果獎、教育活動參與獎等各種獎項。在這些獎項中為新教師設有一定的名額,促使新教師向真、向善、向美、向上,使更多的新教師從教大學生從思想上警醒,行為上自律,品德上向優(yōu),教學上向好,使我們新教師群體日漸成熟,早日成長為真正能夠擔當教育大任的中堅力量。
目前我校的從教大學生正在快速成長起來,他們在學校教育教學工作中主動承擔、積極承擔、敢于承擔,逐步成為我校教育教學的中堅力量。
【參考文獻】
[1]鐘啟泉.新課程師資培訓精要[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7).
[2]吳衛(wèi)東.教師專業(yè)發(fā)展與培訓[M].浙江大學出版社, 200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