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幸保
物理是一門以實驗與觀察為主的不同于其他學科特點的自然科學,正是因為這一學科特點,促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結合教學實際不斷地探索和改進新的教學方法,而且對于同一學科,農村中學物理課堂教學與城鎮(zhèn)中學的物理課堂教學也存在著一定的差異。以下我將根據我在農村中學從教十七年來的一線工作體驗,談談農村中學物理課堂教學的一些做法。
一、動之以情,激發(fā)學生學習中的情感動力
多數人認為思想品德教育是政治教師的事,對于其他學科而言,只要把專業(yè)知識教好就可以了,無需在課堂教學中做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其實不然,我認為所有學科教學中都應當穿插思想品德教育,這樣可以使專業(yè)課程教學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特別是在農村中學,大部分初中生是留守兒童,父母為了改善家庭經濟條件,背井離鄉(xiāng),把孩子留給老人照顧,雙雙外出務工,有時一年,甚至幾年都難回家一趟。在電話里除了對老人和孩子噓寒問暖關心一些身體上的事情外,根本沒有心思對孩子的學習和思想素養(yǎng)進行關心和教導,因為遠在他鄉(xiāng),即使有心也無能為力。如果我們教師一味地以“填鴨式”的方式進行課堂教學,這不僅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還可能會適得其反,出現(xiàn)厭學、逃學的現(xiàn)象。所以我建議,我們在教學專業(yè)知識的同時,更應當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從情感方面發(fā)掘學生自覺學習的思想動力,以促進課堂教學效果。
二、導之以行,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行為習慣
農村初中生留守兒童居多,他們的學習行為習慣是最需要加強塑造的。因為他們長期缺少父母關心和家庭教育,放學或放假離開學校后的這些時間里,他們的學習行為習慣處于一種斷點時期,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注意學生良好學習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并要求學生長期保持。道家有云: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授人以魚只救一時之急,授人以漁則可解一生之需。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要從物理學習方法入手來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行為習慣,在開學的第一節(jié)課,教師不要急于上新課,首先要做的是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提出可行性的要求,比如必須做到課前預習,課后認真復習,按時完成作業(yè),讓學生明白上課注意力集中、積極參與教學勝過課后自己鉆研多遍等,這些是學好任何一門學科的通用方法,一旦形成了這樣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物理學科的學習自然就輕松了。另外,物理學科中要認真觀察實驗、記錄實驗數據、善于歸納總結、創(chuàng)新思維,在熟記一些必要的理論公式、規(guī)律和定律等知識要點的基礎上多加實例練習,才能提高學習效果。
三、曉之以理,注意區(qū)別與聯(lián)系
初中物理知識的理解既有舉一反三之聯(lián)系,又有形式上的相同而意義上不同之區(qū)別。如,歐姆定律公式I=U/R表示的意義是“在同一電路中,導體中的電流跟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跟導體的電阻成反比”,其變形公式R=U/I在書寫格式上與I=U/R是相同的,那么它是否也可以理解為“在同一電路中,導體中的電阻跟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跟導體中的電流成反比”呢?初學者可能會不假思索地認為可以這樣理解,但教師如果注意引導學生認真回顧“影響導體電阻的因素”后,學生一定會能得出正確的理解。又如,滑動變阻器的正確連接,在正確連接滑動變阻器時,必須接“一上一下”兩個接線柱,上接線柱任意接一個都可以,但在接不同下接線柱時向同一方向滑動滑片產生的效果是不一樣的,所以,教師應當特別引導學生理解滑動變阻器在使用過程中是怎樣改變連入電路中電阻絲長度的。
四、培養(yǎng)學生的主體意識,讓學生在課堂上“動”起來
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教師切忌以“我”為中心,夸夸其談地講個沒完沒了,應當注重培養(yǎng)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意識,調動學生積極地參與到課堂中來,對于一些處于被動學習狀態(tài)的潛能生,教師應當把學習能力不同的學生進行分組,讓學生在小組中發(fā)揮“搭把手”和“一幫一”的互助學習作用。在解決問題方面,教師應當在教學中起引導作用,鼓勵學生自己動手完成任務,教師只在學生確實不能完成的情況下進行啟發(fā)式引導即可。
五、培養(yǎng)學生持之以恒、迎難而上的精神
農村初中生雖說在生活上自立能力強,但在學習能力上大部分學生的學習能力還有待加強。在教學過程中經常發(fā)現(xiàn),很多學生在學習上處于一種時學時不認真學和一遇到困難就容易放棄的情況。所以,在農村初中物理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經常注意加強教學引導和教學監(jiān)督,對布置的學習任務要不停地對每位學生進行不定時的檢查,一旦發(fā)現(xiàn)有偷懶現(xiàn)象,應及時給予指正和鼓勵,使其在學習上能持之以恒。另外,在教學檢測中還發(fā)現(xiàn)很多學生只青睞于完成選擇題和填空題,而對于字數多、動手能力強的實驗與探究題、作圖題以及計算題,就容易放棄不做,然后等待老師的講解,把答案抄好就算完成任務了。對于這類情況,教師一定要保持冷靜,不要在課堂上大發(fā)雷霆,應當從一些簡單的案例入手,耐心引導學生進入學習情景中去,實行逐個突破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對待困難問題迎難而上的精神。
總之,教學有法,教無定法,不同的教育學科有不同的教學方法;同樣的學科,面對不同條件的學生也有不同的教學方法。作為教師,我們只要本著因材施教、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進行教學,我相信無論在怎樣的教學環(huán)境中都能夠創(chuàng)設出適合自己學生學習的教學方法。
?誗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