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聰 尚慧玲 朱小紅
(佛山市第一人民醫(yī)院婦科,廣東佛山528000)
年輕女性早期子宮內膜癌臨床高危因素分析*
馬聰 尚慧玲 朱小紅
(佛山市第一人民醫(yī)院婦科,廣東佛山528000)
目的對年輕女性早期子宮內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EC)的臨床高危因素進行分析探討。方法以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1月收治的51例早期內膜癌年輕女性患者(年齡≤40歲)作為觀察組,以同期收治的50例子宮內膜息肉(endometrial polyps,EP)年輕女性患者(年齡≤40歲)作為對照組,分析EC的臨床高危因素。結果EC的臨床高危因素主要有:平時月經稀發(fā)、不孕不育、多囊卵巢、月經不調、貧血狀況、內膜回聲不均等。結論應注意收集EC的相關發(fā)病因素,從而為臨床診斷與治療提供參考依據。
子宮內膜癌;年輕女性;高危因素
子宮內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EC)為婦科常見性惡性腫瘤,一般多發(fā)于圍絕經期及絕經后婦女。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飲食結構及生育觀念的不斷變化,使得該病患者逐漸年輕化[1]。為了進一步對年輕女性早期子宮內膜癌的臨床高危因素進行分析探討,筆者對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1月收治的51例早期內膜癌年輕女性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現總結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以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1月收治的51例年輕女性EC患者(年齡≤40歲)作為觀察組,年齡為17~40歲,平均年齡為(30.7± 4.4)歲。以同期收治的50例年輕女性EP患者(年齡≤40歲)作為對照組,年齡為19~38歲,平均年齡為(31.4±4.9)歲。兩組研究對象在基本資料方面不具備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及方法以國際婦產科聯盟于2009
年修訂的EC分期標準對EC進行分期。①以鹿特丹2003年標準對多囊卵巢綜合征診斷標準進行診斷:稀發(fā)排卵或無排卵;卵巢多囊樣改變;高雄激素血癥,符合上述三條標準中的兩條即可診斷為多囊卵巢綜合征。②月經量過多:月經量>80 ml;月經紊亂:月經經期、經量、周期異常;月經稀發(fā):月經周期>35天;經期延長:經期>7天。
1.3 統計學處理對所得數據以SPSS2.0軟件進行處理分析,對計數資料以χ2進行檢驗,以例數百分比的形式表示,當P<0.05時,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高危因素平時月經稀發(fā)、不孕不育、多囊卵巢等為EC的臨床高危因素,如表1所示。
2.2 兩組患者的臨床表現兩組患者在月經過多伴經期延長、月經稀發(fā)、月經紊亂、伴下腹痛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結果如表2所示。
表1 兩組患者的相關危險因素對比(n/%)
表2 兩組患者的臨床表現對比(n/%)
2.3 實驗室檢查及輔助檢查兩組患者的貧血狀況、內膜回聲不均及宮腔實質結構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結果如表3所示。
表3 兩組患者的貧血于B超檢查結果對比(n/%)
臨床上將肥胖、糖尿病、高血壓成為宮體癌的三聯征,然而40歲以下的年輕女性一般沒有該三聯征的典型表現。李小毛等研究指出,45歲以下EC患者合并肥胖者占30%,無1例患者合并高血壓及糖尿?。?],表明年輕女性EC患者同肥胖相關,同高血壓及糖尿病關系不大。龍艷等研究指出,肥胖、高血壓、糖尿病經單元素分析同EC相關,但是經多元素分析同EC無關[4]。本研究中,單元素分析,EC患者中肥胖患者占43.14%,EP患者占32%,表明肥胖是EC及EP的高危因素。因為肥胖女性的腎上腺素分泌的雄烯二酮通過脂肪組織內的芳香化酶轉為雌酮,脂肪組織越多,雌酮的轉化能力就越強,雌酮水平越高,造成的持續(xù)性雌激素影響越大。代英研究指出[5],不孕不育患者的宮腔病變中EP比例較高,因此,EP可能是導致不孕的獨立因素。年輕女性EC的表現主要有月經失調、功能性子宮出血及陰道不規(guī)則出血。年輕女性EC中的月經不調約占97.9%,本研究中,月經不調患者占96.07%,且有19.61%患者存在貧血癥狀,符合相關文獻報道[6],因此,對于月經過多、經期延長及月經紊亂、貧血患者應提高EC警惕。臨床輔助檢查中,彩色多普勒超聲為有效方法,一旦發(fā)現子宮內膜存在低阻豐富的血流信號,提示子宮內膜可能存在惡變,本研究中50.98%患者的子宮內膜回聲不均,表明子宮內膜不均可以作為EC診斷的一個參考依據。
總而言之,EC與EP雖然很多臨床表現相似,但是EC有其特異性表現,應注意收集EC的相關發(fā)病因素,從而為臨床診斷與治療提供參考依據。
[1]劉志榮.子宮內膜癌合并糖尿病老年患者的圍術期護理體會[J].吉林醫(yī)學,2014,35(26):5978.
[2]岑立微,王莉.年輕女性早期子宮內膜癌臨床高危因素分析[J].中國臨床醫(yī)學,2012,19(5):511-513.
[3]李小毛,劉繼紅,何勉,等.年輕婦女子宮內膜癌626例臨床分析[J].實用婦產科雜志,2012,28(7):541-545.
[4]龍艷,高志霖.MRI診斷子宮內膜癌及術前分期的臨床應用價值[J].吉林醫(yī)學,2014,35(35):7906.
[5]代英.年輕婦女子宮內膜癌的臨床特點分析[J].吉林醫(yī)學,2011,32(20):4086-4087.
[6]李小毛.子宮內膜癌的臨床診治進展[J].廣東醫(yī)學,2012,22 (8):1185-1187.
R711.7
B
1004-7115(2015)08-0944-02
10.3969/j.issn.1004-7115.2015.8.039
2015-5-29)
馬聰(1979—),廣東潮陽人,副主任醫(yī)師,主要從事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婦科內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