閔祖?zhèn)?/p>
摘要:《老人與?!分兄魅斯サ貋喐缭谌藗冎械闹饕∠笫恰坝矟h式”的英雄,但事實上作者對其悲劇式的描寫無處不在,構成了《老人與?!分械谋瘎∈接⑿壑髁x。這種悲劇式英雄主義的描述具體表現(xiàn)在作者對主人公圣地亞哥的身世、遭遇、捕獲大馬林魚的過程以及結果,乃至其永不服輸精神下無奈老去等情節(jié)中。這種悲劇式英雄主義的來源是同海明威坎坷的生平、其所處的時代以及基督教與古希臘文化的悲劇傳統(tǒng)分不開的。
關鍵詞:《老人與?!?海明威 悲劇式英雄主義
引言
《老人與海》是美國著名作家海明威于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初完成于古巴的中篇小說。小說的主人公圣地亞哥是古巴的一個普通的老年漁民,故事圍繞著其與一條大馬林魚之間的殊死搏斗而展開其震撼人心的描述。[1]老漁民圣地亞哥在小說中被海明威成功地塑造成“硬漢式”英雄。不管面對多少艱難困苦,小說中的主人公圣地亞哥都有著其永不退縮的堅持;不管面對多么頑強的對手,都能憑借自己更強的斗志和韌性取得最后的勝利。在多數(shù)讀者和評論家的眼中,老漁民圣地亞哥就是英雄主義的象征,是真正的“硬漢”。但是,對英雄主義的描述雖然是《老人與海》中的主旋律之一,但并不代表文章所要表達的思想的全部。在文章的具體描述中,讀者同樣能夠體會到浸透在整篇文章字里行間的濃厚的悲劇精神。[2]無論是老漁民孤獨的身世,八十四天出海一無所獲的無奈,還是其由于無力對抗歲月而帶來的年華老去,尤其是最終其取得勝利后拖著沉重的魚骨架事實上一無所獲地歸來,均將濃厚的悲劇精神帶入了讀者的心扉。因此,與其說海明威在《老人與?!分兴茉斓闹魅斯サ貋喐缡恰坝矟h式”英雄,不如說其在文中大力宣揚的是悲劇式英雄主義。
一、《老人與?!分械谋瘎∈接⑿壑髁x描述
主人公圣地亞哥在小說中的悲劇式英雄主義,體現(xiàn)在作者對其處境和行為的一系列刻畫中。讀者可以從這些情節(jié)中體會到“硬漢”圣地亞哥在現(xiàn)實中的悲愴。其中最能引人注目的描述有以下場景。
(一)圣地亞哥孤獨、凄慘的身世
主人公圣地亞哥并不是以人們心目中經(jīng)典的英雄形象出現(xiàn),他既不是年富力強的猛士,也不是眾望所歸的領袖,更不是無所不能的超人式的存在。作者筆下的主人公只是一個年老、孤獨、歷盡滄桑、離群索居的老人,其賴以謀生的手段是海邊生活的人再普通不過的職業(yè)——捕魚。他結過婚但是妻子早已離他而去,其感情豐富渴望親情,但唯一同他關系不錯的小孩也由于他的厄運而不能一直陪伴他。其不僅一個人居住在海邊的小屋,出海捕魚同樣是一個人孤獨地駕著小舟。作者對主人公凄慘的身世的描述,為整篇文章的悲劇式英雄主義的展開奠定了基調。
(二)主人公碰到大馬林魚前的凄慘遭遇
在主人公碰到大馬林魚并開始其英雄主義的激烈搏斗之前,作者對其遭遇進行了進一步的悲劇主義的鋪墊。在圣地亞哥這一次出海之前,他已經(jīng)連續(xù)八十四天出海捕魚,但是所有的努力終歸是一無所獲,連唯一和他關系很好老是陪他一起出海的小孩馬林諾都在其父母的壓力下被迫到別的船上去釣魚,這種情況對于一個靠捕魚為生的漁民來說無疑是不能再糟糕的境遇。于是,在這樣的悲情氣氛中,主人公開始了其不屈不饒、永不服輸?shù)谋瘎∈接⑿壑髁x的第八十五次出海。
(三)同大馬林魚不服輸?shù)牧钊私^望的斗爭過程
老漁民圣地亞哥一輩子的愿望是捕到一條真正的大魚,一條一千多磅重的真正的大魚。于是,在其對能否捕到魚幾乎絕望的時候,其夢想中的大魚出現(xiàn)了,這是一條長達五米多的大馬林魚。而正是因為碰到這條大馬林魚,正式開始了主人公的英雄主義歷程,但這一歷程注定是悲劇式的。圣地亞哥想盡各種辦法同其搏斗,雖然絕不服輸,但其終究已經(jīng)老了,很多時候力不從心,唯一可以幫到他的孩子也已經(jīng)離開了他去了別的船上。因此,他不得不憑著自己的老邁的身體同精力充沛的大馬林魚孤獨地搏斗。斗爭的過程幾乎令人絕望,主人公同這條馬林魚搏斗的過程中,不停地被拖向寂寥危險的深海,整整兩天兩夜都無法取得成功,一直到第三天才終于將這條頑強的大馬林魚殺死。
(四)一無所獲的勝利
在主人公克服重重困難,精疲力竭地取得成功殺死大馬林魚,取得斗爭的最終勝利之后,小說中的悲劇描述才達到了真正的高潮。在其歸來的途中,主人公遇到了大群的鯊魚,費勁心機捕獲的大馬林魚被這些鯊魚不停追逐和吞食。當其最終走上海灘時,只能步履蹣跚地拖著早已被鯊魚吃盡所有魚肉的骨架,一無所獲地回到家中。安慰他的只有關系和他一向不錯的小孩馬林諾。無論主人公經(jīng)過了多么艱難的奮斗和抗爭,即使這種奮斗和抗爭為其帶來了真正的勝利,但最終的結果仍然是主人公一無所獲的悲劇。
(五)充滿活力的精神和老邁的現(xiàn)實的反差
作者在對主人公圣地亞哥進行刻畫時,處處體現(xiàn)出其精神上的充滿活力。如其在連續(xù)八十四天捕魚失敗的打擊下仍不屈不撓,在第八十五天繼續(xù)出海;在同大馬林魚搏斗兩天兩夜精疲力竭的情況下仍堅持不懈;在看到海上的風景時的如詩如畫的情感傾訴;在同大馬林魚搏斗過程中不斷念叨其唯一的小伙伴馬林諾。其具有的永不服輸,不屈不撓,堅忍不拔的充滿活力的英雄主義精神躍然紙上。但與此形成反差的是其年華老去,對這種高強度的連續(xù)搏斗已經(jīng)逐漸力不從心,其雖然最終成功殺死了大馬林魚,但不僅付出了兩天兩夜連續(xù)搏斗的高昂代價,而且最終也未能保住自己的勝利成果,被鯊魚將大馬林魚所有的魚肉吃盡。
因此,在小說中,作者通過對主人公圣地亞哥的身世、遭遇、捕獲大馬林魚的過程以及結果,乃至其永不服輸精神下無奈老去的悲劇式描述,淋漓盡致地渲染了《老人與?!分械谋瘎∈接⑿壑髁x。
二、《老人與?!分斜瘎∈接⑿壑髁x的來源
在海明威的小說中,除了《老人與?!分行麚P的英雄主義之外,悲劇主義一直是其最主要的文學基調。如其最有名的另外兩部小說《太陽照常升起》以及《永別了,武器》,同《老人與海》一樣,不僅悲劇氣氛貫穿于小說的所有情節(jié)中,其結果也同樣是悲劇性的。海明威在《老人與?!分行麚P的悲劇式英雄主義是同其坎坷的生平及其所處的時代乃至文化背景分不開的。
(一)海明威本人坎坷的人生經(jīng)歷
海明威于1899年出生,經(jīng)歷了造成世界巨大變化的兩次世界大戰(zhàn)。同兩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的多數(shù)知識分子一樣,海明威同樣具有改變時代的使命感,并在“圣戰(zhàn)”的激情下參加了兩次世界大戰(zhàn)和西班牙內戰(zhàn)。由于戰(zhàn)時多次負傷,其后半生不得不長期忍受傷痛的折磨,長期失眠和焦慮,最終在抑郁中自殺。[3]可以說,《老人與海》中主人公圣地亞哥在捕魚中的遭遇是作者悲劇的一生的濃縮,作者如主人公圣地亞哥一樣,永不服輸,不斷同命運抗爭,但最后卻發(fā)現(xiàn)自己的努力一無所獲。
(二)其所處的時代對作者的影響
作為兩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成長起來的一代,海明威和當時的其他熱血志士一樣,充滿激情,并不惜以自己的生命為代價去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但戰(zhàn)爭的結果卻是苦澀的,兩次世界大戰(zhàn)并沒有帶來當時的知識分子希望的理想國度,而是給人民帶來了太多的悲劇和無奈。因此,在一戰(zhàn)后,出現(xiàn)了所謂的“迷惘的一代”,他們懷著滿腔激情參戰(zhàn),由此落下了由身體到心靈的無可挽回的傷痛,但戰(zhàn)爭后苦難的現(xiàn)實卻使他們陷入理想破滅的絕望。海明威作為一戰(zhàn)后“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其作品中不可避免地帶上了濃重的悲劇主義色彩。
(三)基督教宗教文化中的悲情主義
基督教宗教文化中的最大英雄,無疑是為救贖世人而舍身的基督。而基督教宗教文化中最大的悲情,也無疑是基督為了救贖世人被釘上十字架的場景。海明威作為深受基督教文化影響的美國作家,為了在《老人與海》中渲染主人公圣地亞哥的悲劇式英雄主義的形象,多次使用暗喻的手法將老人比作受難中的基督。文中不僅多處出現(xiàn)耶穌受難的具體細節(jié)。而且在圣地亞哥捕魚的過程中,兩次通過暗示的手法,將當時主人公所處的情況比作耶穌被送上十字架受難的悲壯場景。這種場景的首次描寫是在大馬林魚終于上鉤之后,其和小船被大馬林魚拖向茫茫的大海。此時,勒在背上的釣索,作者暗指耶穌受難時扛著的十字架,而圣地亞哥戴著的草帽以及吊索下的麻袋,則分別暗指耶穌受難時戴著的荊棘王冠和其身穿的長袍,其被釣索勒出血的手指,則象征耶穌被釘子釘出鮮血的手指。這種場景的第二次出現(xiàn)是在鯊魚吞食老人釣到的大馬林魚時,作者描寫老人在殺死一條鯊魚后兩條鯊魚圍過來時發(fā)出的叫聲,描寫這個叫聲就像一個雙手被釘子穿過,釘在木頭上時不由自主地發(fā)出的聲音,再一次暗示主人公像耶穌受難那樣雙手被釘上了腳手架。正是由于基督教文化中耶穌受難的悲情主義在文章中描寫的無處不在,作者在對主人公進行相應刻畫時必然會將這種悲劇主義滲透到對其的英雄主義描述之中。
(四)古希臘悲劇主義文化傳統(tǒng)的影響
悲劇主義作為古希臘主要的文化傳統(tǒng)之一,對西方的知識分子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海明威創(chuàng)作的《老人與?!窡o疑是受到古希臘悲劇主義文化傳統(tǒng)影響的重要作品。從主人公圣地亞哥身上,很容易使人聯(lián)想到古希臘悲劇中最有名的神話英雄,即盜火的普羅米修斯。普羅米修斯為了將火種從神界帶到人間,不畏艱難險阻,不屈不撓,最終為人間取得火種,但其自身卻被罰承受永無止境的困難。而圣地亞哥為了釣到大魚,不屈不饒,永不服輸,最終如愿以償,但歸途中卻被鯊魚吞噬殆盡,一無所獲。兩者同樣是令人驚嘆的英雄,但結局也同樣是悲劇式的。
結語
在《老人與?!穼χ魅斯サ貋喐绲挠⑿壑髁x描述中,悲劇式的描寫無處不在,共同構成了《老人與海》中的悲劇式英雄主義。這種悲劇式英雄主義的描述具體表現(xiàn)在作者對主人公圣地亞哥的身世、遭遇、捕獲大馬林魚的過程以及結果,乃至其永不服輸精神下無奈老去等情節(jié)中。而這種悲劇式英雄主義是同海明威坎坷的生平及其所處的時代乃至文化背景分不開的。語
參考文獻
[1][美]海明威.老人與海[M].吳勞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99.
[2]曾瑋.解讀《老人與海》的悲劇式英雄[J].武漢冶金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4(01).
[3][美]庫·辛格.海明威傳[M].周圓珍譯.杭州:浙江文藝出版社,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