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曉英
一、要目標明確
并不是所有教學內容都涉及到課程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問題,為了開發(fā)而開發(fā),不僅起不到為教學服務的目的,甚至有可能起負作用。因此,課程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應該具有明確的目的性。
例如,教學人教版課標教材一年級上冊的《影子》時,教師針對課文特點和學生年齡特點,開發(fā)利用教學資源——選一個晴朗的天氣,帶學生到操場上做游戲,讓他們認識光與影子的關系。這樣可以輕松地突破教學難點。但是,如果教師在室外活動中只注重課堂形式的新穎,而不注意引導學生觀察陽光與影子的關系,就會讓活動失去意義。
再如,教學人教版課標教材二年級下冊的《找春天》時,教師在組織學生進行戶外活動前,就明確地告訴學生,這次活動要達到哪些教學目標;活動中,教師圍繞教學目標適時地引導、梳理,收到了預期效果。
二、要方法靈活
課程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要為教學思想服務。有時候,為了達成某個教學目標,一堂課中,教師需要采用多種方法,開發(fā)不同類型的課程資源。
《丑小鴨》(人教版課標教材二年級下冊)主角的形象以及主旨一直頗有爭議。教學中,教師如何引導學生認識到輕率地離家出走不是丑小鴨最后變美的原因,丑小鴨面對挫折的態(tài)度是不夠正確的?怎樣讓他們理解丑小鴨的丑與之后變成天鵝的美都是客觀事實,二者之間沒有必然聯(lián)系?如何讓學生感受到丑小鴨的離家出走是造成他吃更多苦頭的原因,丑小鴨能獲救,一方面說明了他的幸運,另一方面說明了人性中除了暴虐,也有善良仁慈的一面?
要讓二年級的學生認識到這些復雜的問題,光靠講解是不行的,教師必須借助各種課程資源,靈活地處理教學過程。比如,通過多媒體演示天鵝的成長變化過程,讓學生明白,丑小鴨小時候的丑與長大后的美都是客觀事實,沒有任何阻力能改變這個事實。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知道,丑小鴨經歷的種種危險,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離家出走的緣故;輕易離家出走,是很不理智的行為。通過調動學生的的情感體驗,讓他們知道,家庭矛盾是客觀存在的,逃避不是辦法,最好的辦法是調和與適應。通過列事實和討論等方法,讓學生認識到,人性有惡有善,善永遠是社會的主流。
通過這樣靈活地處理,學生對丑小鴨的認識會更全面,并且能從丑小鴨的形象中獲得更多的人生思考。
三、要注意細節(jié)
細節(jié)決定成敗。課程資源開發(fā)得再好,利用時如果不注意細節(jié),則有可能功虧一簣。
教學人教版課標教材四年級上冊《爬山虎的腳》時,教師前一天下午采摘了新鮮的爬山虎枝葉,準備上課時提供給學生觀察,讓他們對爬山虎有感性認識。不料,經過一夜的擱置,爬山虎的腳萎縮了,吸盤特征不像剛采摘下來時那么明顯。然而,教師并沒有發(fā)現(xiàn)這個問題。到了課堂上讓學生觀察時,有名學生質疑說,書中的插圖是錯誤的,真實的爬山虎的腳不是那個樣子。由于教師的疏忽,一個很好的設計不僅沒能收到實效,反而對正常的教學造成了不利影響。
(作者單位:武穴市實驗小學)
責任編輯 ?姜楚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