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虎
摘 要:認清寫作的根本目的,發(fā)現體會學生各自的特點,有針對性地及時給出評價和建議,讓學生在愉快的情緒之下了解和體會。只有讓學生理解和接受,才有可能得到更大的提高,習作和評價才將變得有意義。
關鍵詞:小學語文;習作;評價
對于學生的習作做出一個良好的、正確的評價是提高學生作文水平的一種重要手段。在認真把握好習作的基本要求之后,及時做出評價,能更快更好地促進學生作文水平的不斷提高。
一、認清習作的性質和目的
剛入門的小學生開始寫作,只是要求他們語句通順,將自身所想要表達的意思表述完整和明白即可。但作為一個六年級學生的習作,就將絕不僅僅是如此,思想和觀點這兩個詞應該在他們的習作之中有所體現。比方說,習作圍繞“第一次”這個話題進行寫作,清楚地描述“第一次”的經歷,表達出當時的情感就夠了么?為何難忘,如何難忘,直至今日我對當初的第一次又有了一個怎樣的認識,延伸出來的思想觀念的表達才是更重要的。學習是因為我們需要不斷地進步,成長將是必然的。思想和觀點的體現就說明了孩子的不斷成長和成熟,而絕非僅限于書本知識的充沛。認清小學六年級語文習作應該具有的本質和內涵,才能更好地進行評價,給予正確的指導。
二、了解學生特點,細致評論
“世上絕沒有兩片一模一樣的葉子。”學生之間也是性格迥異,各有不同的,性格特點的不同也會導致他們相互之間的習作風格、語言表述形式、思想觀念的表達會有一些差異。而教師所應該做的,就是了解和發(fā)現,并盡可能地給予更多的肯定和鼓勵。
結合平時孩子表現出來的性格特點,對他(她)的習作進行細致的評價,在教會他(她)如何改進和提高的同時,更多地發(fā)出鼓勵和支持的聲音。正面情緒的形成是有助于人類對當前行為產生興趣的,興趣的提升將更有助于今后的學習。
三、評價及時有效,讓學生迅速理解
學生的天性總是貪玩好動的,無法很好地集中注意力是絕大多數學生的共性。所以,一篇習作能夠在學生的腦海中產生持續(xù)印象的時間并不長久。因此,迅速及時地對習作做出修改和評價,學生也就能在更短的時間內更好地學習和吸收。試想,如果一篇習作,等到十天半個月之后再與學生交流,可能學生連自己寫了些什么內容都記不清了。
小學六年級的學生,是應該已經形成了一定的自我主張和思想的,而習作的意義和價值就是希望借此來表達和抒發(fā)。將真正的思想觀點表達出來,教師才能更迅速地予以正確評價和指導,從而促進學生的學習和成長。
參考文獻:
[1]劉艷海.習作中的賞識性評價[J].科教導刊,2014(01)
[1]姜海英.淺談對小學生習作的有效性評價策略[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