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麗
【教學內容】
小學語文蘇教版第四冊《秋游》一文第四自然段:“同學們來到草地上有的在草地上打滾兒,有的忙著逮螞蚱,有的向著藍天亮開了嗓子。大家奔跑追逐,笑著喊著,多開心哪!”這段文字主要描寫了同學們到野外郊游時的活動情形。
【課堂教學片段】
原先教學這段后設計了這樣一個作業(yè):同學們到了郊外除了書上所描繪的幾種情形,他們還會做什么呢,用上“有的……有的……還有的……”說一說。可是當我把這問題布置下去后,學生反應呆滯。這個問題有這么難嗎?我心想:應該不難呀,孩子們到野外去了可能做的事情有很多呀,難道是……于是,我話鋒一轉:“哎呀,要猜別人在郊外會做些什么還真是有點難呢,那么同學們,如果你們到了郊外看到了藍天白云、青山綠水、田野芳草,會想做些什么呢?”話音剛落,許多孩子的眉毛舒展開了,一只只小手迫不及待地高舉著:
生1:我想光著腳在草地上跑。
生2:我想到處看看美麗的風景,去聞聞花香。
生3:我要躺在草地上睡覺、呼吸新鮮空氣。
生4:我要在那里唱歌,和伙伴做游戲。
生5:我要把畫畫本帶上,把那美麗的景色畫下來。
生6:我會帶好照相機拍下那里的美景。
生7:我還想把日記本帶去,把我看到的寫下來,帶回家給爸爸媽媽看。
……
學生眉飛色舞、神采飛揚,似乎真的來到了芳草依依、碧波蕩漾的野外。這節(jié)課在他們激情四溢的朗讀聲中徐徐落幕,但結束并不意味著停止,就是這隨機的改動,引爆了學生聯(lián)翩的遐想,也讓我看到了他們內心的渴望與需求。探究性作業(yè)的設計也由此而生。
【探究性作業(yè)設計】
一、玩玩看看,體驗秋天的美麗
1.建議家長周日帶孩子到野外郊游,親密接觸大自然,允許孩子光腳走一走、玩一玩泥塊等。
2.結合學校組織的采摘無花果的活動,引導學生觀察秋天的果園與田野。
3.結合本學期思品書中《找秋天》一課,讓學生觀察秋天的植物和落葉,并收集各種形狀的落葉。
二、做做寫寫,分享孩子的快樂
1.秋景展覽會。把孩子們在秋天所拍攝的一些比較具有代表性的照片貼在板報一欄,有些孩子沒有拍照就可以自己動手畫一畫秋景圖,然后一起交流欣賞。
2.制作葉貼畫。學生利用收集來的各種樹葉和父母合作制作葉貼畫。這樣既自己鍛煉動手能力,又增加了親子交流的機會。
3.寫一寫“我眼中的秋天”。這項作業(yè)對于剛剛步入二年級的學生來說應該是有難度的,但他們在課堂中說到想“把我看到的寫下來,帶回家給爸爸媽媽看”這句話,這是為滿足他們的需求而設計的。
【教后反思】
其實很多孩子都很怕做作業(yè)或者說不愿意做,甚至有些成績優(yōu)秀的學生也會有抵制作業(yè)的情緒。但我想如果我們把作業(yè)的內容設計成他們內心所向往的、需要的,讓作業(yè)的形式多樣化一些,能照顧到不同層次、不同特長的學生,能讓每個學生都愿意完成,并覺得自己能夠完成,那么抵觸的情緒應該會降低很多。在本課中,我設計的作業(yè)類型主要有觀察、收集、做葉貼畫、畫畫、寫寫等,盡管學生完成作業(yè)的質量參差不齊,但是他們對作業(yè)保持著較高的興趣與熱情,并能從中體會到成功的快樂,這對學生來說就是一分收獲,對教育而言也是一種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