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春燕
長期以來,作文教學一直是個薄弱環(huán)節(jié)。作文教學令老師頭疼,學生害怕寫作文。那么怎么才能解決這個老大難問題呢?在長期的語文教學中,我覺得利用文本語言進行練筆,充分挖掘文本資源,以讀促寫,這種方法既符合兒童認知發(fā),又符合兒童的學習心理。兒童模仿性強,讀了一篇范文,便能嘗試寫出與范文相類似的文章,它能降低習作的難度,讓學生的習作言之有物,且有了參照、借鑒,使學生樂于表達。這樣,能達到提高學生習作能力的目的。
一、從文本的句子入手,學生仿寫
《只揀兒童多處行》是冰心奶奶的一片佳作,其中有一段對海棠花的描寫:
“走進玉瀾里眼睛突然地一亮,那幾棵大海棠樹,開滿了密密層層的淡紅的花,這繁花從樹枝開到樹梢,不留一點空隙,陽光下就像幾座噴花的飛泉……”這段話描寫,把一棵在春天里燦爛開放的海棠寫得逼真、生動。
我教學這篇文章時,正值學校里面的兩棵開木棉花開得如火如荼之時,穿過教室的窗就可以看到。我就順勢而就,讓學生觀看窗外的木棉花,引導學生觀察花的形狀、顏色、密度,再讀文中的句子后,我當堂就讓學生寫作。很多學生很快就寫出了這么一段:“窗外,春雨蒙蒙地下著,滴在了木棉樹上,在春雨的滋潤下,木棉樹吮吸這春天的甘露。開花了,順著窗往外看,那繁花密密麻麻,從枝頭一直開到樹梢,紅艷艷的,遠看,真像一團團燃燒的火焰,又像一座噴花的飛泉?!闭怯辛宋谋镜囊I,給了學生創(chuàng)作的靈感。
二、利用文本的構思、文本的表達,全文仿寫
“你看那地上的螞蟻,
這也是大自然的語言:
螞蟻忙著搬家,
出門要帶雨傘。
蝌蚪在水中游泳,
不就像黑色的‘逗點?
大自然在水面寫著:
春天來到人間。
……”
這是語文S版五年級上冊的一篇運用兒童語言描寫大自然顯現(xiàn)的一首詩歌,詩歌活潑有趣,行文表達很有規(guī)律,詩歌讀起來朗朗上口,很受學生的喜愛,所寫的大自然學生比較熟悉。學習課文后,我讓學生仔細觀察詩歌反復吟誦的部分,找出詩歌的寫作特點,再啟發(fā)學生回憶平時所觀察的自然現(xiàn)象。學生暢所欲言,說了很多常見的自然現(xiàn)象:蜻蜓低飛、燕子低飛、螞蟻搬家要下雨;小草綠了、桃花開了,春天到了;黃葉飄飄,秋天來到……”做完了這些,我說:“做個小詩人也不難,你能不能用學過的詩歌表達方式,寫一寫你看到的自然現(xiàn)象,看看我們班有多少小詩人?”在我的鼓舞下,學生個個摩肩擦掌,奮筆疾書,一會兒,很多首可愛的詩就誕生了:“你看那桃樹上的朵朵桃花,這也是大自然的語言,桃花綻開笑臉,春天來到人間;空中黃葉飄飄,真像蝴蝶翩翩,大自然在樹上寫著,秋天就在眼前……”
三、從文本的結尾入手,學寫點睛之筆
俗話說:“龍頭、豹尾、豬肚子?!边@句話里面的龍頭、豹尾,就點名了文章的開頭和結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結尾結得好,能使文章錦上添花,回味無窮。小學語文S版四年級下冊的《走進麗江》,這是一篇描寫云南麗江美麗風光的一篇美文,優(yōu)美的文字把云南麗江的美麗描寫得淋漓盡致。在欣賞完麗江的美后,文章的結尾充滿了詩情畫意:“月色溶溶的晚上,漫步古城的小街,看著水中閃閃爍爍的燈光倒影,聽著遠處傳來的隱隱約約的納西古樂,你難道不會被這里的一切深深陶醉嗎?”學了這課之后,我給學生留一份作業(yè):仿照課文的寫法,寫寫我們可愛的家鄉(xiāng)。其中一位學生寫的結尾就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晚上,走在家鄉(xiāng)縱橫交錯的大道上,看著五顏六色的霓虹燈在不斷地閃爍著,聽著廣場上那明快的舞曲,難道你不會被這里深深地陶醉嗎?”這就是文本的魅力所在,讓學生也能寫出如詩般的文章。
四、抓好文本,學寫人物
寫人的作文,就是通過記敘人物的具體活動,來表現(xiàn)人物特點、性格、道德品質(zhì)、精神風貌及思想感情。要想寫好寫人的作文,必須學會以下技巧、方法。語文S版上冊教材《釀》,就有一段描寫人物的好范文:
“她的課講得也好,清楚明白。她特別善于朗讀課文,那柔和悅耳的聲音那么富有感染力,仿佛能把人帶入詩的境界……”教學這段時我讓學生充分朗讀后,引導學生懂得,我們寫人,有時候可以通過側(cè)面描寫來突出人物特點的這一寫法。學完這課,我留給學生一道小練筆作業(yè)《我的語文老師》。有一位學生的作文是這樣寫的:“我的語文老師教學水平特別高,尤其是她的朗讀。我記得在上《桂林山水》這課時,老師的朗讀就把我們深深地吸引住了,教室里一點雜音也沒有,只有吳老師那富有磁性的聲音在教室里回蕩,同學們都屏聲靜氣地聽著。我輕輕地閉上了眼睛,仿佛坐上了游船,在那清澈見底的漓江上觀賞著別樣的美景,四周群山環(huán)繞,鳥聲、蛙聲此起彼伏,匯成了一道動聽的交響樂,讓我仿佛看到了漓江水的靜、綠、清;領略了桂林山的奇、秀、險……下課鈴響了,同學們依然沉浸在桂林山水的美景中呢?!笨吹綄W生寫出這樣的文章,我真的有點出乎意料。學生不僅能學到了描寫人物的方法,而且能結合自身的實際、感受,用上準確的詞句,這真的感謝文本的榜樣力量。
魯迅先生說:“凡是已有定評的大作家,他的作品,全部就說明著應該怎樣寫?!碧招兄壬f:“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練成閱讀和寫作的熟練技巧。”作為一名語文教師,要善于從教材中挖掘有用的寫作因素和寫作的基本方法,將閱讀與寫作緊密結合起來,從而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這不能不說是一種明智之舉。
參考文獻:
邵巖.如何在閱讀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D].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2012.
?誗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