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一《燭之武退秦師》中有一句話“夫晉,何厭之有”,它是本課必講的一個重點句型——“賓語前置”。課文未做注解,學生理解起來難度很大!
古漢語賓語前置常見類型,有三種:1.在疑問句中,疑問代詞“誰、孰、安、何、惡、胡”等作賓語,放在動詞前或介詞前。例如:①“沛公安在哉?”②“微斯人,吾誰與歸?”③“大王來何操?”這種前置必須滿足三個a條件:疑問句、疑問代詞、疑問代詞要作賓語。這三個條件缺一不可。如“大王來何操?”在疑問句中疑問代詞“何”做動詞“操”的賓語,賓語“何”被前置,正常語序是“大王來操何?”2.在否定句中代詞作賓語多被前置,放在動詞之前、否定詞之后。例如:①“古之人不余欺也?!雹凇凹刹蛔孕拧!边@種前置也有三個條件:否定句、代詞、(代詞)作賓語。例“古之人不余欺也”句,在否定句(不)中代詞(余)作“欺”的賓語被前置,正常語序為“古之人不欺余也”。3.用“是、之”等提前在動詞或介詞的前面,復指,“是、之”作提前賓語的標志。例如:①“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②馬首是瞻。這種前置中“是、之”是形式賓語,復指它前面的真實賓語,只做提賓標志,調(diào)整語序和翻譯時都要去掉“之”字。如“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句讀”“惑”分別是“不知”“不解”的真實賓語,“之”作提賓標志,正常語序是“不知句讀,不解惑”。
“夫晉,何厭之有?”是疑問句,有疑問代詞“何”,還有“之”。它屬于賓語前置的哪一類?如果不能夠從本質(zhì)上去理解它就很難給學生講透。學生就會認為此句為“在疑問句中,疑問代詞作賓語多前置”的賓語前置。
假設(shè)“夫晉,何厭之有?”是屬于前面講的第一種類型。有疑問代詞“何”,“何”就要做賓語,可它做誰的賓語呢?做“厭”或“有”的賓語?如此本句的語序就可能是“夫晉,厭何之有?”“夫晉,厭之有何?”按照這樣的語序翻譯出來顯然是不對的。所以“夫晉,何厭之有?”不是“在疑問句中疑問代詞作賓語一般被前置”類型。王力講解說“夫晉,何厭之有?”表示反問的習慣說法,“之”指示代詞復指前置的賓語“何厭”。“夫晉,何厭之有?”屬于“是、之”復指類的賓語前置句。但它的正常語序是“夫晉,有何厭?”確是值得探究的。
再來看看虛詞“何”的用法。常見詞性為代詞和副詞。1.副詞,表示程度,用在形容詞的前面,可譯為“多么”,例如:①“水何澹澹、山島竦峙?!雹凇扒赝鯍吡?,虎視何雄哉!”2.代詞,表疑問,在古漢語疑問代詞中應用最廣,有四種用法:(1)用在動詞或介詞的前面,作賓語,詢問事物、處所,可譯為“什么、哪里”。例如,“牛何之?”(2)作謂語,詢問原因、事物,可譯為“什么、為什么”。例如:①“地震者何?動地也。”②“鄰國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3)用在名詞的前面,作定語,詢問性質(zhì),或表示虛指,可譯為“什么、哪里”。例如:①“以此攻城,何城不克?”②“子路何人也?”(4)用在句子開頭或動詞、助動詞的前面,作狀語,詢問原因,或表反問,可譯為“為什么、怎么、哪里”。例如:①“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②“夫子何哂由也?”
“夫晉,何厭之有?”句中疑問代詞“何”作賓語?作謂語?“夫晉,何厭之有?”中“厭”通“饜yàn”,滿足。作賓語,前面已經(jīng)否定。參照上面用法很容易斷定本句中的“何”不作謂語。作定語?還是作狀語?如果作定語,本句正常語序就為“夫晉,有何厭?”,譯為“那個晉國有什么滿足的呢?”這是該句比較通用的翻譯,簡潔。如果作狀語,本句正常語序就為“夫晉,何有厭?”譯為“那個晉國哪里有滿足的呢?”好像也說得通。難點就在此,它是作定語還是作狀語?同一類型還有,例如:①“宋,何罪之有?”②“及吾無身,何患之有?”③何錯之有?④“姜氏何厭之有?”⑤“何陋之有”?!昂巍弊鞫ㄕZ的話,它就應該是前面講的“用在名詞的前面,作定語,詢問性質(zhì),或表示虛指,可譯‘為什么、哪里”。在上面例句中“罪、患、錯”是名詞,“何罪、何患、何錯”是整體,名詞性結(jié)構(gòu),“何罪、何患、何錯”作“有”的賓語,“何”起某種不定指的作用太凸顯了。然而“厭、陋”卻是形容詞,不是“何”作代詞來限定的名詞。如果你認為“何”就是作定語,那限定或虛指“厭、陋”后面就好像省略了名詞性中心語,“姜氏何厭之有?”應該翻譯成“姜氏有什么滿足(的時候)?”“何陋之有”就應翻譯為“有什么簡陋(的地方)?”,真要這樣翻譯就會覺得很啰嗦,把簡單問題復雜化了。當我們仔細考察“何……之有?”句的運用環(huán)境時,很容易看到,它們都是通過這種反問語氣表示否定意思,這也才是“何”的真正作用,表反問?!八?,何罪之有?”譯為“宋國哪里有罪?”反問,表示“宋國沒有罪”的意思;“及吾無身,何患之有?”譯為“等到我沒有軀體了,哪里有憂患了?”反問,強調(diào)無欲無患;“何陋之有”譯為“哪里有簡陋了?”反問,強調(diào)自己沒有覺得簡陋。
所以,筆者認為,“何……之有”句式中“何”作狀語,表反問,正常語序是“何有……?”翻譯成“哪里有……了?”
綜上所論,“夫晉,何厭之有?”是屬于“是、之”類賓語前置,“何”作狀語,表反問語氣。強調(diào)否定情況,正常語序為“夫晉,何有厭?”,譯為“那個晉國,哪里有滿足了?”表示晉國貪得無厭!
(劉康進 ?陜西省漢陰中學 ?72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