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者從訓詁、創(chuàng)作背景,以及文天祥的儒家修養(yǎng)的角度入手,對《過零丁洋》一詩做了新的解析。尤其對首句“辛苦遭逢起一經(jīng),干戈落落四周星”的涵義做了全新的詮釋,認為其意思為“屢經(jīng)艱險,只因遭逢仁人義士當保國衛(wèi)民之時;義不容辭,遂置身于槍林箭雨之中”。
關鍵詞:文天祥 ?過零丁洋 ?一經(jīng) ?四周星
文天祥《過零丁洋》詩[1]云:
辛苦遭逢起一經(jīng),干戈落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風拋絮,身世飄搖雨打萍?;士譃╊^說皇恐,零丁洋里嘆零丁。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其跋曰:
上元日,張元帥令李元帥過船,請作書招諭張少保投拜。遂與之言:“我自救父母不得,乃教人背父母,可乎?”書此詩遺之。李不能強,持詩以達張。但稱:“好人!好詩!”竟不能逼。
此詩是中國歷史上的名篇,被選入中學語文教材[2]。從主旨上看,作者表達了忠貞報國、寧愿死節(jié)的心志,這是共識,筆者亦無異議。但是,在對具體詩句的解讀上,如“辛苦遭逢起一經(jīng)”“皇恐”“零丁”的具體涵義等等,學界和教育界一直存在爭論。
筆者認為,欲得《過零丁洋》一詩的真義,除了要以字義訓詁、文法分析為基本手段,要結合當時的創(chuàng)作背景,還要對文天祥的儒家修養(yǎng)境界有確切的理解。本著這樣的認識,筆者不揣淺陋,解析如下:
一、辛苦遭逢起一經(jīng),干戈落落四周星
“辛苦”,困厄,艱難困苦。
“遭逢”,遭遇。
“起”,振作,匡扶。
“一”,“與道合一”,此指與責任合一,即“義”。文天祥《御試策》曰:“所謂道者,‘一,不息而已矣?!薄氨M職”而“不息”,于文天祥身上體現(xiàn)為“吾以備位將相,義不得不殉國”(《文天祥獄中家書》)之履踐,即臨危受命的文天祥將自己的命運“與國合一”,抱持“國在我在,國亡我亡”的信念。
“經(jīng)”,宗旨,常理?!稄V雅》:“常也?!?/p>
“干戈”,盾與戈,泛指刀槍。
“落落”,紛紛、雜亂的樣子。文天祥《二月六日》[3]曰:“兵家勝負常不一,紛紛干戈何時畢?!?/p>
“四周”,四處,周圍。
“星”,比喻用法,指箭鏑?!八闹苄恰敝干磉厑y箭紛飛,若流星一般?!抖铝铡酚性疲骸肮艁砗未鸁o戰(zhàn)爭,未有鋒蝟[4]交滄溟。”“一朝天昏風雨惡,炮火雷飛箭星落?!币浴拔o”“星”喻“箭”?!鄂隆つ峡弟姾翁K韻》云:“三十年來,十年一過,空有星星發(fā)?!庇忠浴靶恰庇鳌鞍装l(fā)”。
“辛苦遭逢起一經(jīng),干戈落落四周星”,意為自己之所以歷經(jīng)艱險,是因為遭逢國難,國家處于危難之中,需要仁人義士挺身而出,踐行道義,所以自己才投身于沙場[5]。文天祥于此處表達的是以恪守孔孟仁義之道為人生宗旨的儒家士子的堅定信念。文天祥《二月六日》詩云:“我生之后遭陽九”“南人志欲扶昆侖”?!墩龤飧琛吩唬骸班涤桢荜柧牛`也實不力?!薄读琛菲淞疲骸拔疑疑尾怀?,孤根不識桃李春。天寒日短重愁人,北風吹隨鐵馬塵?!薄段逶率咭勾笥旮琛吩唬骸扒っЭ臻煟螢榇藳鰶??達人識義命,此事關綱常。”《告先太師墓文》云:“始我起兵,赴難勤王……嗚呼!自古危亂之世,忠臣義士,孝子慈孫,其事之不能兩全也久矣。我生不辰,罹此百兇。求仁得仁,抑又何怨?”《言志》詩云:“仁人志士所植立,橫絕地維屹天柱。”皆與“辛苦遭逢起一經(jīng),干戈落落四周星”句在涵義、遣詞用字上相似。
從史實方面看,咸淳九年(1273年),襄陽城陷落,南宋勢危。宋恭帝德佑元年(1275年)正月十三日,文天祥接到勤王詔書,遂散盡家產(chǎn),招募勇士,一時江南義士紛紛響應。有劉沐者,文天祥鄉(xiāng)人,召同鄉(xiāng)數(shù)千人,曰:“大丈夫,天地父母,江山子孫!”有張履翁者,于族人中募兵,曰:“吾世受宋恩,愿死報之,不知其他?!蔽奶煜橐嘣谧约旱膽?zhàn)袍上繡上“拼命文天祥”五字以明心志。[6]蓋“一”之道作為華夏傳統(tǒng),南宋時仍廣為仁人志士所秉持。
二、山河破碎風拋絮,身世飄搖雨打萍
“山河”,此指國土。
“身世”,經(jīng)歷,際遇。
文天祥《七月二日大雨歌》曰:“死生已勘破,身世如遺忘?!毙蝿菹L,世事變幻,難免令人感慨。然大丈夫所感慨者非一身之寵辱得失,國難當頭,忠臣義士惟秉持一腔正氣,為國為民,盡心盡力而已——文天祥對此有堅定的認識。其《自嘆》有云:“乾坤增感慨,身世付飄零。”《為或人賦》云:“悠悠成敗百年中,笑看柯山局未終。金馬勝游成舊雨,銅駝遺恨付西風?!薄鄂隆ず斡讶?lt;驛中言別>》詞曰:“乾坤能大,算蛟龍,元不是池中物。風雪牢愁無著處,那更寒蛩四壁。橫槊題詩,登樓作賦,萬事空中雪。江流如此,方來還有英杰??靶σ蝗~飄零,重來淮水,正涼風新發(fā)。鏡里朱顏都變盡,只有丹心難滅。去去龍沙,江山回首,一線青如發(fā)。故人應念,杜鵑枝上殘月。”在意境上皆可為參照。
三、皇恐灘頭說皇恐,零丁洋里嘆零丁
“皇恐灘”,地名,江西萬安縣境內(nèi)贛江中。
“皇恐”,惶恐,慚愧。
“零丁洋”,在廣東珠江口。
“零丁”,孤身。
文天祥德祐元年起兵勤王,路過“皇恐灘”;被俘之后,隨張弘范軍至廣州,路過零丁洋。
所謂“皇恐”,慚愧之意,即“而今而后,庶幾無愧”之“愧”。文天祥忠肝義膽,心如鐵石,其《題蘇武忠節(jié)圖三首》有句曰:“烈士喪元心不易,達人知命事何嗟”,故非為一身之際遇而“說”而“嘆”。其《愧古人》有云:“但知慷慨稱男子,不料蹉跎愧故人。玉勒雕鞍南上去,天高月冷泣孤臣?!备锌笱汶x群,難有作為;其《求客》亦云:“男子鐵心無地著,故人血淚向天流。雞鳴曾脫函關厄,還有當年此客不?”明示雖然身不由己,但心有不甘,愿再上沙場。
四、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丹心”,赤誠之心,忠心。
“照”,照耀,閃耀。
“汗青”,竹簡,指史書。
“照汗青”,問心無愧,亦為后人留下榜樣,激勵后人堅守道義。文天祥《高沙道中》云:“初學蘇子卿,終慕魯仲連。為我王室故,持此金石堅。自古皆有死,義不染腥羶。求仁而得仁,寧愿溝壑填!”仁義之道踐行至極處,乃是“舍身成仁”“舍生取義”。其《衣帶贊》曰:“孔曰成仁,孟曰取義,惟其義盡,所以仁至。讀圣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后,庶幾無愧?!闭芍^“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之注腳。
綜上,筆者以白話文譯《過零丁洋》如下:
屢經(jīng)磨難,只因遭逢國有危難,臣子盡忠之時;義不容辭,遂置身于槍林箭雨之中。
時運不濟,山河破碎若風卷柳絮;境遇艱難,身世國運似雨打浮萍。
當年領兵曾經(jīng)由皇恐灘,自勉國士不可有愧;如今北上路過零丁洋,遺憾孤臣不能再戰(zhàn)。
人生自古誰無死?大丈夫自當取義成仁,問心無愧!
注釋:
[1]采用山西出版集團三晉出版社《文天祥集》(吳言生、朱大銀解評,2008年)版本,該版本以北京中國書店影印本《文山先生全集》為底本,同時參照北大出版社《全宋詩》及上海辭書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全宋文》。
[2]中學語文教材采用的版本非常見之版本,多有學人對其是否與文天祥的風格相符提出質(zhì)疑。從字句對比上看,其與常見版本存在3處差異,即將“落落”改為“寥落”,“風拋絮”改為“風飄絮”,“身世飄搖”改為“身世浮沉”。
[3]原題《二月六日,海上大戰(zhàn),國事不濟。孤臣天祥坐北舟中,向南慟哭,為之詩曰》,為方便引用,本文簡稱之為《二月六日》。
[4]吳言生、朱大銀注曰:“蝟,同猬,這里表示箭矢象刺猬的針毛那樣多?!保ā段奶煜榧?,第101頁)
[5]有注家將“辛苦遭逢起一經(jīng)”解為“因一部經(jīng)書入仕而歷經(jīng)艱辛”,筆者認為這種注解不僅文法、字義訓詁上講不通,與詩作的創(chuàng)作背景不符,更與文天祥的思想境界不符(筆者翻遍《文天祥集》,都未見到表達“怨嘆”意思的文字)。
[6]俞兆鵬,俞暉著:《文天祥研究》,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136-139頁。
(馬文增 ?北京市社科院哲學所 ?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