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若漁
養(yǎng) 心
莊子筆下,基本都是草根型的小角色,《庖丁解?!贰督蛉瞬僦邸贰惰鲬c削木為鋸》,這些故事講的都是同一個道理:長期專注一事,無關(guān)功名,心無旁騖,最后皆可臻至化境。
大多數(shù)人卻不是這樣的,每天東奔西跑,糾纏于世事的紛爭,瑣事的忙碌,俗事的煩惱中。物質(zhì)世界的種種欲望如無法擺脫的魔咒,早上醒來時出現(xiàn),走在路上時出現(xiàn),吃飯時出現(xiàn),聊天時出現(xiàn),晚上睡覺還在……
于是,失眠者愈來愈多,猝死者愈來愈多。
雖然,關(guān)注健康者愈來愈多,可他們卻忘記了最重要的一條——養(yǎng)心。養(yǎng)心首先得靜,人的精神更是來源某種靜寂。有生于無、動生于靜。靜是要人在一派紛繁的世界里能夠獨自安靜下來,豁達冷靜地面對人生。
心靜了,一切便簡單了。
圈 子
微信是當下最好的自媒體,也是最忠誠的圈子,即時即地通過文字、圖片、視頻等各種形式秀出心情與表情,自拍、發(fā)圖、點贊、留言、回復,吃了啥,做了什么,去了哪,發(fā)生了什么故事或事故,買了一件什么傾心的玩意兒,都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發(fā)出來。熱鬧場面引來千人圍觀,如同參加樓盤打五折的促銷活動。
大部分人熱衷于生活在圈子里,據(jù)說是因為圈子體貼而多情。線下的圈子講究“物以類聚”,線上的圈子則“多多益善”。生活就是我們不停地跳出一個圈子,又不知不覺地跳進另一個圈子。
時間久了,圈子的熱鬧,成了生活必須的開場白。
時 間
世界上待我們最公平的就是時間。
無論貧富貴賤,無論恩怨情仇,徒有時間能一視同仁,徒有時間能讓人與眾不同,也徒有時間讓它們瞬間戛然而止。你花大量時間打麻將,你可能成為麻壇高手;你堅持畫30年畫,你或許會成為一流的畫家;你努力忘記痛苦,痛苦絕對跑得遠遠的。
人的一生根據(jù)年齡分為6個階段,懵懂的幼年、天真的童年、叛逆的少年、蓬勃的青年、成熟的中年、通透的老年。什么年齡做什么事,什么年齡扮演什么角色,這似乎是順乎一種自然規(guī)律?,F(xiàn)代社會,“逆天”的人多起來了,60歲娭毑學英語,70歲老頭徒步湖南,80歲老太游西藏,黃永玉那老家伙90歲還在開畫展寫自傳,忙得不亦樂乎!
孔子說:“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p>
然而,多少念想,都敗在時間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