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困惑中的非裔美國文化先鋒

      2015-07-04 20:50:00趙婷婷賈曉云
      安徽文學(xué)·下半月 2015年7期
      關(guān)鍵詞:第三空間

      趙婷婷 賈曉云

      摘 要:本文從后殖民文化理論視角對艾麗絲·沃克的短篇小說《外婆的日用家當(dāng)》進行解讀。在這部短篇小說中,主人公“迪”既是主流文化與非裔美國文化沖突的代表,亦是個人與家庭矛盾中最具爭議的角色。本文通過對非裔美國人“第三空間”的描述,闡釋了非裔美國文化、美國主流白人文化和非洲文化三者間的關(guān)系,深入分析了“迪”在兩個不同成長時期對自身文化身份的探索,揭示一群像“迪”一樣的非裔美國文化先鋒,在尋求個人和非裔美國人文化身份的道路上,雖把非洲文化誤以為是非裔美國文化,但他們的行動卻對整個族裔的前進與發(fā)展起了推動作用。

      關(guān)鍵詞:《外婆的日用家當(dāng)》 ?迪 ?霍米巴巴 ?第三空間 ?非裔美國人

      一、引言

      《外婆的日用家當(dāng)》是艾麗絲·沃克寫作生涯中較早出版的作品,出現(xiàn)在1973年其短篇小說集《愛情與困惑:黑人婦女的故事》中。這部作品一經(jīng)出版就取得強烈反響,自此被一些評論家視為沃克最好的短篇小說之一(姚蘭, 2005:86)。

      大多數(shù)的評論家認(rèn)為這部短篇小說探究了人們對非裔美國文化遺產(chǎn)的不同態(tài)度觀點,贊揚麥琪和媽媽堅定其家庭身份,珍視民族文化遺產(chǎn)的態(tài)度,譴責(zé)“迪”對黑人文化遺產(chǎn)缺乏真正理解。然而,隨著對該部短篇小說及作者的深入研究,一些評論家有了不同的見解,他們認(rèn)為“迪”亦有其積極的一面。塔滕(1993)主張:“面對女兒的膚淺粗暴和這種對他者根深蒂固的遺產(chǎn)觀,一個母親覺醒了——然而,這種對主人公‘迪的分析顯然過于簡單和片面?!保?25)法雷爾(1998)寫道:“迪”一定程度上確實是無知自私的,但她卻為當(dāng)今的非裔美國人提供了一種新的遺產(chǎn)觀,一種新的應(yīng)對社會不公的策略,在某些方面比媽媽和麥琪的策略更為有效(179)。

      二、“迪”:非裔美國人的文化先鋒

      (一)非裔美國人:兩種文化的混合

      霍米巴巴(1994)斷言,當(dāng)2個或2個以上的個人或文化相互影響時,第三空間會充當(dāng)一個模糊無界限的區(qū)域不斷發(fā)展(198)。在16世紀(jì),成千上萬的非洲人,中斷與祖居地非洲的聯(lián)系,逐漸喪失自己的社會身份、地位和語言,被強制帶到西班牙和英國在北美的殖民地充當(dāng)奴隸。生存在以白人為主體的社會,這里充斥著對黑人的歧視和偏見,非裔美國人很難建構(gòu)起支撐全體黑人心理體驗、文化價值和政治觀點的共同文化歸屬。非裔美國人有著雙重性——他們既是美國人又是黑人。這樣的雙重性使得他們不同于美國白人和非洲人,但又使他們擁有了只屬于他們的特質(zhì):非裔美國人——兩種文化的混合。

      (二)“迪”們:探索非裔美國人文化身份的先鋒

      在《外婆的日用家當(dāng)》中,沃克想要表達一種非裔美國人文化遺產(chǎn)觀,即,文化遺產(chǎn)是從祖先們那里經(jīng)由數(shù)代流傳下來的,它們的擁有者和傳承者應(yīng)該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它們,而不是將其視作藝術(shù)品。真正的美國黑人歷史充滿痛苦、不公和恥辱,它不能像發(fā)型和名字一樣被人炫耀和改變。

      然而,沃克并未完全否認(rèn)黑人權(quán)利運動,相反,她的個人經(jīng)歷和“迪”們還有許多相似之處。惠茲特(2000)引述道:“沃克的個人經(jīng)歷與故事中的‘壞女兒極其接近,這個‘壞女兒出走闖世界,穿著非洲服飾,改了非洲名字回家。像‘迪一樣,沃克早年離開族群,將口頭傳說改造成紙質(zhì)書寫的手工藝品,對原先創(chuàng)造它們的人來說這些手工藝品不再能充當(dāng)日用家當(dāng)了?!保?49)

      不難發(fā)現(xiàn)沃克和“迪”擁有一些共同點:她們有著相似的生活經(jīng)歷,盡管她們道路不同,但都曾努力找尋她們自己,甚至是整個族裔的文化身份。沃克有意無意地將她個人的經(jīng)歷融入角色“迪”的創(chuàng)作中,正是由于她本人也曾有過對自身身份的困惑,承受著這種困惑帶來的痛苦,在多種多樣的文化聲音中搖擺不定,像黑人權(quán)利運動中的年輕黑人一樣期望找到最終的道路。沃克和“迪”們雖然不能在當(dāng)時清晰地發(fā)現(xiàn)他們的最終道路,但讓整個美國社會都傾聽到黑人的聲音,他們的努力加快瓦解了存在于主流意識形態(tài)中的東方主義。

      三、“迪”在迷茫中探索文化身份

      (一)學(xué)校教育階段

      教育對于“迪”與家庭的關(guān)系來說起到的更多的是分裂的作用。“迪”的媽媽因種族主義未能接受完整的教育,但這并不妨礙她支持“迪”學(xué)業(yè)的決心和努力,她盡最大努力給“迪”最好的機會去完善提升自己。然而,“迪”在學(xué)校接受的教育全都是來自主流白人文化,學(xué)習(xí)的是幫助白人形成白人文化身份的知識。盡管對這種教育的實質(zhì)了解甚少,也未能理解到家人的確實需求,“迪”仍然將她在學(xué)校學(xué)到的知識與媽媽和麥琪“分享”。結(jié)果,在媽媽的眼中,“迪”“向我們灌輸一大堆編造出來的事物和一些我們無需掌握的知識”(Walker, 1973:50)。在學(xué)校里,迪是一個自卑的黑人女孩,她不能達到主流意識所希望學(xué)生達成的完美標(biāo)準(zhǔn),回到家后,“迪”變成了一個來自新世界的怪異的、歇斯底里的大使,而那個新世界早已擯棄她的媽媽和妹妹。長時期受到主流文化的熏陶,“迪”開始對自己的身份感到困惑迷茫,美好的學(xué)校教育背后隱藏著殘酷的事實是:她,一個黑人婦女,永遠不會融入白人主流圈子。有了這樣的困惑與迷茫,她不僅將自己同家人隔離,而且開始自我封閉。

      (二)黑人權(quán)利運動階段

      《外婆的日用家當(dāng)》以20世紀(jì)60、70年代為背景,在這一時期,黑人權(quán)利運動促使越來越多的非裔美國人開始重新審視、定義、定位自己在美國社會的文化、社會和政治身份。在長時間的離家后,“迪”以“黑人權(quán)利運動”的濃烈風(fēng)格回家:“一件拖地長裙”,“耳環(huán)也是金的,并且直垂到肩上”,“當(dāng)她抬起胳膊去抖動衣服腋窩上的褶皺時,臂上的手鐲叮當(dāng)作響”(Walker, 1973:51)。除了非洲風(fēng)格的服飾,迪還用一些非洲詞匯和語言:“瓦—蘇—左—提—諾”,甚至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更加“非洲”的“萬杰蘿·李萬利卡·克曼喬”(Walker, 1973:52)。“迪”亦“比以往更加重視”她過去曾認(rèn)為是“老掉牙,沒個樣子”的被子(Walker, 1973:54),還想要把這些被子像寶貴的藝術(shù)品一樣掛起來保存。像大多數(shù)在黑人權(quán)利運動中的非裔美國人一樣,“迪”想要向整個社會展示自己種族的文化社會價值,希望通過一些膚淺的方式獲得來自主流社會的認(rèn)可,而非深入地探究他們自己到底是誰。他們錯誤地將自己定位為非洲人,借此迎合主流意識形態(tài)中的種族主義觀點,即,所有美國黑人都是來自非洲的,他們是完全不同于主流社會的白人。而事實上,非裔美國人既不同于非洲人,也不同于美國白人——他們是已經(jīng)在美國生存繁衍了數(shù)代的黑人,他們早已融入了美國。因此,他們展示的所謂非洲文化只是滿足了白人對非洲的好奇心和獵奇心理。雖然沃克通過這部短篇小說對此進行了揭示和批判,但“迪”們所做的一切并非毫無益處的。至少,黑人權(quán)利運動使得整個美國,乃至全世界聽到了非裔美國人的聲音,并進一步幫助他們重新定位自己的社會文化政治身份。

      四、結(jié)論

      本文運用了霍米巴巴的第三空間理論分析了“迪”對個人身份及整個族裔的文化政治社會身份的探索。“迪”通常被視為美國黑人文化的背叛者,而非祖先遺產(chǎn)的最佳繼承者,在“迪”的學(xué)校教育階段,當(dāng)她發(fā)現(xiàn)所接受的教育完全不能幫她融入社會主流,她困頓了。在黑人權(quán)利運動中,“迪”認(rèn)為如果要融入主流社會,美國黑人一定要通過展示其“文化精髓”——非洲文化得到主流社會的認(rèn)同。盡管這是個錯誤的觀點,但在某種程度上推動了整個族裔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Bhabha,H. K.The Location of Culture[M].London:Routledge,1994.

      [2] Farrell,S.Fight vs. Flight:A Re-evaluation of Dee in Alice Walkers “Everyday Use”[J].Studies in Short Fiction,1998:35,179.

      [3] Tuten,N.Alice Walkers Everyday Use[J].Explicator,1993:51,125.

      [4] Walker,A.Everyday Use. In Love and Trouble[Z].New York:Harcourt,1973:47-59.

      [5] Whitsitt,D.S.In Spite of It All:A Reading of Alice Walkers “Everyday Use”[J].African American Review,2000:34,449.

      [6] 姚蘭.高級英語精讀精解[M].成都:西南交通大學(xué)出版社,2005.

      猜你喜歡
      第三空間
      《自由的惡作劇者》中生存策略的解讀
      青年時代(2017年15期)2017-07-01 18:51:27
      高校圖書館“第三空間”構(gòu)建研究
      “第三空間”圖書館的魅力
      速讀·中旬(2016年12期)2017-05-09 12:34:48
      基于“第三空間”社區(qū)化的品牌營銷策略研究
      探究第三空間視域下跨文化交際能力與英語水平的關(guān)系
      商情(2017年3期)2017-03-20 20:10:49
      基于第三空間理論的檔案館空間認(rèn)知研究
      檔案管理(2016年4期)2016-07-06 16:13:43
      在文化改寫中建構(gòu)第三空間
      探求文學(xué)創(chuàng)作的“第三空間”
      隱性知識、知識情境與圖書館空間建設(shè)
      從空間批評的角度看《偶遇者》的文化意義
      禄丰县| 麻栗坡县| 唐河县| 大连市| 香港| 且末县| 武穴市| 定边县| 吉林省| 通城县| 盐边县| 卓资县| 正阳县| 水富县| 时尚| 临西县| 肇源县| 东乡县| 滨州市| 太康县| 中山市| 三穗县| 迭部县| 潼关县| 布尔津县| 乐东| 石嘴山市| 绥江县| 普格县| 湄潭县| 金华市| 乳源| 阿拉尔市| 桐梓县| 马关县| 溆浦县| 桐乡市| 舟曲县| 永德县| 大兴区| 雷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