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亮
北京市中關村第一小學目前有88個微社團,每一個微社團,都是學生自己研發(fā)的“微課程”,都是學生自己建構的“學習圈”,都是學生自己書寫的“成長史”。爭相涌現(xiàn)的微社團,就像校園里飛速滾動的神奇魔方,在每一個孩子的手中玩轉,在每一個孩子的心田發(fā)光。奔跑吧,微社團!
“夢醒來,是誰在窗臺,把結局打開?”由于場地限制,花草社團最早的活動場所僅僅是大教室的一個窗臺,上面擺放著盆栽植物。這個由4個女孩組成的微社團,當時成立的主要目的是研究花草的種植。盡管“勢單力薄”,但她們依然憑著自己對植物的喜愛,將社團辦得有聲有色。
2012年,她們等來了花草社團發(fā)展的黃金時機。全校學生在科技節(jié)科技校園的投票活動中,把票投給了“空中花園”項目。該項目是對學校的樓頂平臺進行改造,用植物建起一座“空中花園”。經過2個多月的建設,一座美麗的“空中花園”展現(xiàn)在所有學生面前。有了花園,就要有人維護,學校在廣播中征集志愿者。4個女孩積極應聘,由于她們平時積累的植物知識,一舉成為“空中花園”的首批志愿者。
4個女孩把學習來的植物知識變成了實實在在的能力,用植物改變生活,成立了美境俱樂部。該俱樂部不僅提出了許多美化校園環(huán)境的建議,還參加了北京市的美境大賽,并獲得一等獎和一筆美化環(huán)境的資金。
書架維護微社團的工作,也許是眾多社團里最無聊的。
校園中有將近500個小書架,由于數(shù)量過多,給管理帶來很大困難。最后,學校決定把小書架交給學生自己來管理。
書架維護,大多數(shù)學生一聽說就連連搖頭:太無聊了!招募海報貼出后兩周,竟然沒有學生應聘社團團長職位。第3周,六(5)班學生易蘭心來應聘了,她的工作計劃包括3部分:一是削減小書架數(shù)量,把位置不合理的小書架全部拆除;二是對小書架上的圖書進行分類擺放,并舉辦主題活動;三是讓學生認領小書架并將小書架上的書貼上自己的名字。憑借這份詳細的計劃書,小易應聘成功。
成為社團團長后,易蘭心立刻招募成員,開展工作,拆除了78個不合理的小書架,并把法制教育讀本和未成年人保護讀本作為兩期主題閱讀活動讀本?,F(xiàn)在走在樓道中,師生看到的是一排排整潔美觀的小書架,小事中有大學問,讓教師看到了學生的智慧和成長。
嘰嘰喳喳吧是學校學生貼吧的名字。2008級學生汪若曦在征集貼吧名字的活動中起了這個響亮的名字。嘰嘰喳喳吧的形式很簡單,在一張展板上張貼兩張海報,每周展示一個討論主題,學生們可以在海報上寫下自己的想法。
嘰嘰喳喳吧有兩個功能:一是學生之間相互交流的平臺,二是學生向學校傳遞信息的通道。嘰嘰喳喳吧社團共5名成員,負責收集同學感興趣的討論主題,然后利用午休時間引導大家在嘰嘰喳喳吧上討論,并在討論結束后收集意見和建議,反饋給學生成長服務中心。社團團長六(2)班韓溪羽已經有了兩年的管理經驗以及自己獨到的見解:
“在海報上寫寫畫畫,已成為許多學生的一種習慣,對畢業(yè)生來說,更是一種回憶。每次更換海報前,我都會拍下一張照片,仔細從話語中體會大家的感受。嘰嘰喳喳吧是為師生心靈間搭設的一座橋,是大家對話的港灣,我會繼續(xù)貼好每一張海報,讓嘰嘰喳喳吧變得更加貼心?!?/p>
扔紙團微社團的特色活動是扔紙團大賽,活動很簡單,只需要一個垃圾桶和一些用廢舊報紙制成的紙團就可以開始比賽。在比賽中,每名選手扔10個紙團。在規(guī)定時間和地點,誰扔到桶里的次數(shù)多,誰就贏得比賽。
扔紙團微社團成立后,教師們一直很疑惑:這樣的微社團到底有什么意義?盡管心存疑慮,但教師們還是尊重學生的選擇,不僅提供比賽場地,還開展了全校范圍內的扔紙團大賽。當教師進入比賽場地后,就明白了比賽的意義:這項比賽能給學生帶來無窮的歡樂,每一名參賽的學生臉上都洋溢著幸??鞓返男θ荩@已經足夠了。
No.48實驗室微社團是由四(8)班幾名熱愛科學實驗的學生成立的,他們的社團目標是將科學的實驗方法介紹給全校學生。在導師幫助下,No.48實驗室引進了美國小學非常流行的實驗方法:科學展示項目。該項目介紹了小學生做科學實驗時的步驟和方法,同時給出一套實驗過程的展示模板,讓小學生學會實驗的基本步驟和方法。實驗的選擇至關重要,如果過于煩瑣,學生們就會失去興趣,因此他們推出了第一批適合小學生做的小實驗,例如“每天早餐,你喝多少水”,等等。
實驗一經全校推廣,就吸引了許多學生報名參加。學校的科學教師也對此非常感興趣,他們和社團成員、導師一起商量,將這個科學展示項目引進學校的選修課“自然觀察家”中,四年級學生都可以選修這門課。
隨著微社團影響力的不斷擴大,微社團的定義也有所拓展。隨著導師制的發(fā)展,數(shù)量眾多的學生也能輕松開展活動,甚至一個班就是一個微社團。全校唯一一個以班級為單位的微社團就是二(8)班的文明禮儀棋社團。
在品德課上,班主任孫老師改變了教材的傳統(tǒng)模式,以設計文明禮儀棋的活動代替了傳統(tǒng)的教學過程。他首先將教材中的內容整合,加入新內容,然后帶領學生討論不同環(huán)境下應該掌握的文明禮儀,以及如何用兒童看得懂的語言加以表述,進而引導全班學生一起設計了一款以文明禮儀為主題的游戲棋,并設計周圍的裝飾。最后,一款精美實用的文明禮儀棋誕生了。
這個社團的活動目標非常明確,就是讓全校一年級新入學的小學生使用這盤文明禮儀棋,讓他們在游戲中熟記良好的行為習慣,并在校園中真正踐行。
在學生聯(lián)盟中,最小的微社團屬于3個六年級的女孩,她們?yōu)樯鐖F起了一個非常好聽的名字:伴月漫客。別看社團人數(shù)最少,但她們卻用激情把社團辦得有聲有色。
“伴月漫客”是一本學生雜志的名字。雜志每月一期,內容全部由3個女孩純手工制作完成,全彩頁,既有漫畫,又有微型小說,滿足不同學生的愛好。第一期雜志順利推出后,3個女孩再接再厲,將“伴月漫客”微社團升級為“伴月漫客”雜志社,接受全校學生的投稿。目前,該雜志已出版到第4期。
為了讓每天都變成讀書節(jié),學校成立了閱讀微社團。在學校組建閱讀微社團的過程中,學生們積極參與,4-6年級的15名學生成為第一批成員。成員積極開展工作,利用課間和中午休息時間深入全校各班級,請各班教師和學生推薦自己喜歡的圖書。在宣傳工作中,社團成員將精心制作的宣傳海報張貼到校門口,將師生心目中喜愛的圖書和推薦理由呈現(xiàn)出來。
社團還有一個任務,即在學校的科技節(jié)、藝術節(jié)、體育節(jié)、英語節(jié)等重大節(jié)日期間推薦相關圖書。社團成立后,各成員也直接參與到圖書館的圖書采購項目中。
(來源:中國教育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