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麗娟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材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為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具體采取的措施有以下幾點。
一、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一)閱讀能力是小學生的基本技能之一
美國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的國防教育法案就把“讀寫算”列為基礎教育階段學生必須掌握的基本能力,并把“讀寫算”考查作為檢查教育質量水平的最主要指標,所以,我認為“讀”的技能是一項最基本的技能,需要教育者傾注更多的努力來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以促進學生的發(fā)展。
(二)提高小學高段學生閱讀能力的必要性
綜上所述,我們知道小學生閱讀能力是三大基礎能力之中最重要的一項能力。新課標對第三學段的高年級小學生的閱讀量、閱讀的技巧和方法、閱讀的質量都提出了較高的要求。
二、對小學高年級學生的閱讀要求
我國的課程專家在制定課程標準時充分考慮到閱讀的重要性,對小學高年級的第三學段(小學5~6年級)的要求如下:
(一)閱讀量的要求
在閱讀量上,第三學段的閱讀目標在第一、二學段的目標基礎之上有了很大的提高。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100萬字;“默讀一般讀物每分鐘不少于300字”,第三學段的閱讀總量和速度對良好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是必不可少的。
(二)閱讀深度上的要求
第三學段的閱讀目標根據(jù)教學目標的三個維度中情感態(tài)度以及價值觀目標,讓學生注重情感的體驗和對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要求學生對閱讀的作品提出自己的理解,鼓勵學生大膽說出自己對閱讀作品的看法和判斷。要求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進行初步的價值觀和世界觀的建構。
(三)閱讀方法技巧上的要求
在閱讀技巧和方法上,第三學段的閱讀目標規(guī)定:“能借助詞典閱讀”解決了閱讀過程中遇到生僻字的情況;“聯(lián)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積累,推想課文中有關詞句的內涵”要求學生在閱讀中結合上下文揣摩語句的含義,這些閱讀目標對小學高年級學生的閱讀能力培養(yǎng)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對教師的閱讀教學提出了挑戰(zhàn)。
三、培養(yǎng)小學高年級學生閱讀能力的策略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帶著興趣去閱讀就可以變枯燥無味的強迫性閱讀為“悅讀”。如何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呢?
(一)在生活中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
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教師和家長就要有意識地讓學生自己主動地進行“探究性閱讀”讓學生在探索中體會到閱讀的趣味性。
(二)故事情節(jié)懸念的誘發(fā)學生興趣
在講故事過程中,教師的講述,把學生帶入了一個令人感動、懸念百出的情感世界里。故事情節(jié)交錯復雜,學生被扣人心弦的故事情節(jié)激起了濃厚的興趣,紛紛要求借閱圖書。通過這樣的活動,學生在享受故事情節(jié)所帶來的奇妙境界中感受到課外讀物的誘惑,主動去閱讀感興趣的閱讀材料,學生自主完成閱讀活動。
(三)營造良好的讀書環(huán)境
為了營造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學校應該開放閱覽室,在教室外走廊上懸掛名言名句。把教室內外都布置成書的世界,讓學生把自己喜歡的書、報刊裝進書柜里,保證資源充足。
四、培養(yǎng)良好閱讀習慣
良好的閱讀習慣對于提高閱讀效率,達成閱讀目的有著重要的作用。小學第三學段,應當培養(yǎng)的有以下的良好閱讀習慣:(1)認真讀書的習慣;(2)邊讀邊思考的習慣;(3)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4)使用工具書的習慣;(5)預習的習慣。
五、靈活運用課外時間,豐富閱讀形式
利用休閑和節(jié)假日,家長帶領孩子去圖書館和書店讀書。讓孩子浸入讀書的氛圍,感受閱讀學習的快樂。
總之,提高小學高年級學生的閱讀能力,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自主閱讀,作為教師的我們,不能強迫或者采取枯燥的說教,需要巧妙地運用不同的策略引導學生閱讀,讓學生真心喜歡閱讀,讓閱讀成為“悅讀”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