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敏琴
摘 要:結(jié)合教學實踐,著重闡述教師如何通過“善用”文本插圖、“巧用”音頻資源、“活用”語言素材等策略,來訓練學生預測、辨音、提煉信息點、捕捉關(guān)鍵詞、判斷歸納以及連貫記憶等聽力微技能,讓學生聽懂、理解和掌握聽力材料,積累語言知識,為綜合運用語言做鋪墊,真正達到“聽”得有效、“說”得有質(zhì),并充分體現(xiàn)聽說課的教學目的及意義所在。
關(guān)鍵詞:聽說課;聽力;微技能;插圖;音頻;語言素材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明確指出,義務教育階段英語教學的主要目標是讓學生掌握基本的語言知識,發(fā)展基本的英語聽、說、讀、寫技能,初步形成用英語與他人交流的能力,進一步促進思維能力的發(fā)展,為今后繼續(xù)學習英語和用英語學習其他相關(guān)科學文化知識奠定基礎。因此,學生語言技能的培養(yǎng)就成了課堂教學的核心。語言技能主要包括聽、說、讀、寫等方面的技能以及這些技能的綜合運用。聽和讀是理解的技能,說和寫是表達的技能,它們在語言學習和交際中相輔相成、相互促進。要讓學生具有“說”的技能,首先學生必須掌握“聽”的理解技能,只有明白和掌握了語言知識,才能輕松自如地運用它。
然而,在實際教學中,每個單元的第一課時聽說課,都較為普遍地存在效率低下的現(xiàn)象,學生圍繞話題蜻蜓點水式地說幾句,
教師也疲于完成教學進度走馬觀花似地對答案,而未能真正對學
生進行“聽”的技能的培養(yǎng)和訓練,自然難以達到有效的語言積累與輸出,聽說課也無法達到預期的效果。因此,作為一線教師,應充分認識到“聽”的重要性,只有讓學生“聽”得有效,他們才能“說”得有質(zhì)。
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筆者不斷嘗試在聽說課中培養(yǎng)學生“聽”
的各種微技能,其中包括預測話題方向、辨別語氣語調(diào)、捕捉關(guān)鍵詞、判斷歸納等,讓學生能夠真正理解語言,并通過大量的專項和綜合性語言實踐活動形成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為真實語言交際打基礎。以下,筆者將結(jié)合教學實踐,與各位同仁共同分享教學實踐中總結(jié)和歸納的學生聽力微技能訓練的一些策略。
策略一:“善用”文本插圖,訓練學生的“預測”技能
預測,是主要的聽力微技能之一,是聽者在聽音過程中,通過已有的信息或根據(jù)以往的經(jīng)歷來猜測將要聽到的信息的可能范圍,是對將要聽到的材料做出主題或方向的判斷,是聽者理解并掌握將要聽到的材料的首要條件。在聽力訓練的過程中,教師應設法激活學生的相關(guān)知識圖式來培養(yǎng)他們的預測聯(lián)想能力。
而目前我們使用的教材是新目標英語Go for it(2012版),教材不僅內(nèi)容充實、包羅萬象,而且設計新穎獨特、版面精致優(yōu)美,有許多優(yōu)美動人的漫畫插圖,但我們教師更多關(guān)注的是語言文字,忽視了插圖背后隱含的諸多價值,還沒來得及欣賞畫面的優(yōu)美就已匆匆而過。其實,每個單元Section A 1a中的插圖都是該單元核心句型的聚焦情境,也是接下來1b部分聽力材料的過渡和鋪墊,不僅具有拋磚引玉的功能,更能為接下來的“聽”起到語言感知和支架的功能。只要教師善于利用這些插圖,就能充分挖掘它們的價值,對訓練學生的預測能力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新目標英語Go for it七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話題是“Rules”,功能性語言訓練是:Talk about rules,讓學生圍繞話題,通過情境任務訓練,理解、掌握和學會運用表示征求、允許、許可的情態(tài)動詞can,cant,must 和have to等,而整個單元的教學內(nèi)容編排也圍繞此條主線進行。因此,在單元開始的第一節(jié)聽說課,教師就要讓學生能夠感知本單元的核心話題和功能性句型,為接下來的“聽”的效果和“說”的質(zhì)量做足鋪墊的同時,讓學生能夠預測即將聽到的材料的大致方向和話題,減少學生的“聽力”緊張情緒,有助于提高學生聽的效率。而文本也提供了一幅生動形象的插圖,如下所示:
當時,筆者通過設問引導學生關(guān)注插圖:
Q1:What can you see from the picture?
Q2:Where are they and what are they doing?
Q3:What did the teacher say?
Q4:What school rules can you find from the picture?
看似四個簡單的問題,但教師充分利用了插圖的畫面,讓學生概覽全圖來激活已存信息,構(gòu)建場景布局:看到一個教室,看到學生、老師等人;然后,教師利用插圖傳達信息,讓學生意識到這是在學校、在教室學生的一些行為;接著教師將學生的視線遷移到插圖附有的語言文字,讓學生明白插圖要表達的真正意思及蘊含的意義;最后,教師讓學生來說學校的規(guī)則,這就為接下來將要聽的1b部分的內(nèi)容做好了準確的預測,自然也積累了一定的語言素材。因此,學生在聽Section A 1b,2a,2b 部分時,因為有了準確的方向預測,就能輕松地接受和吸收聽力材料,并能將聽到的內(nèi)容自然流利地進行表達。
策略二:“巧用”音頻資源,訓練學生的“辨識”技能
在聽說課中,學生不善表達是“聽”的效果不太理想,而干擾學生聽力的主要原因是還沒有掌握“聽”的一些技巧,學生無法對聽力材料中出現(xiàn)的一些發(fā)音相似的詞匯進行判斷,無法辨識一些核心詞匯的意思,無法辨識說話者的語氣、語調(diào)等,這些都是聽力效果低下的根由。因此,教師在進行聽力訓練過程中,應特別關(guān)注學生“辨識”微技能的培養(yǎng),可巧妙地利用音頻資源來訓練學生的語音、語義和語氣語調(diào)的辨識能力,準確把握說者的意圖,理解對話內(nèi)容及含義。
例如,在上述課例2a:Listen. Check the activities Alan and Cindy talk about. 和2b:Listen again. Can Alan and Cindy do these activities?Circle can or cant above.
首先,教師讓學生從下表題目中去獲取信息,讓學生先從Activity中去快速總結(jié)歸納,發(fā)現(xiàn)1~3欄的活動是listen to music,4~6欄的活動是eat,7~8欄為wear a hat 和fight;接著,教師引導學生在同一個活動中聚焦不同的活動地點,分別是:classroom or hallways,music room,outside和classroom,dining hall,outside;最后才讓學生關(guān)注聽力任務:Check the activities 和Circle can or cant.
而文本提供我們的音頻資源是一段對話,對話就必然涉及說話人的語音、語調(diào)、語氣及表達的內(nèi)容,這時教師就要巧妙地利用好這段音頻,引導學生從說話者的重讀、升降調(diào)來判斷他的態(tài)度及意圖,幫助學生捕捉到關(guān)鍵詞,并從中提煉信息,綜合來加以判斷和歸納,這樣聽的準確率就會明顯提高。
引導學生對上述音頻資源進行分析,聽第一遍,讓學生感知說話者重讀的詞匯:school rules;cant... but we can...;cant eat...but we can...;cant wear...;cant fight...;unhappy等。接著讓學生聽第二遍,捕捉重音后的關(guān)鍵詞:listen to music,classroom,hallways,outside,music room,eat,classroom,dinning hall,a hat等等,然后讓學生根據(jù)捕捉到的關(guān)鍵詞進行信息提煉、歸納,自然能夠輕松地完成聽力任務。而在最后一小段方框內(nèi)的部分,其中What else?是非常重要的信息句,承上啟下,前面回答:No,we cant. 那后面肯定也是不能做的事情,以及最后“unhappy”一詞,更直接表明說話者否定的態(tài)度,學生可以直接就此判斷和歸納了。只要教師能夠巧妙地運用這些音頻資源,就能更好地用來訓練學生的各種聽力微技能。
策略三:“活用”語言素材,訓練學生的“連貫記憶”能力
連貫記憶能力,也是聽力技能中重要的一種能力,是在整個聽的過程中對信息的一個感知、接收、理解、記憶和存儲,它對學生有較高的要求與挑戰(zhàn),學生要在短時間內(nèi)對所聽到的材料進行處理存在一定的難度。所以,在日常的聽力教學過程中,我們經(jīng)常會發(fā)現(xiàn)學生的記憶斷片的現(xiàn)象,只能記住聽力材料剛剛播放的片段,
而無法跟隨對話者或朗讀者的腳步;或者聽到材料后半部分時,前半部分的內(nèi)容基本忘記;或者更有甚者聽力播完,腦海一片空白,出現(xiàn)記憶短路等等。其實,這些現(xiàn)象都是學生連貫記憶較為薄弱的表現(xiàn)。教師在日常的聽說訓練課上,可以根據(jù)不同的語言素材,為學生傳授一些速記方法和技巧,并可通過一些網(wǎng)式圖、樹狀圖、聯(lián)想圖等不斷訓練學生連貫記憶的能力。這樣,學生能夠?qū)τ凇奥牎钡倪^程中的關(guān)鍵信息進行快速的記錄,便于聽后的信息梳理、分析和歸納,有助于提高聽的效率。
例如,新目標英語Go for it七年級下冊第二單元Section B 1c部分:Listen and circle the activities you hear.和1d 部分:Listen again. Write the time next to the activities you circled in 1c.
對于1c的任務,學生能夠非??焖贉蚀_地圈出來,完成任務,而對于1d部分write the time next to the activities,有較大部分學生需要聽3~4遍才能將答案完整地記錄下來,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學生的連貫記憶能力較弱,在記錄前者時無法同步跟隨聽力的速度,這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學會一些速記技巧并靈活使用鐘表圖。剛好在初中教材中有很多涉及數(shù)字的語言素材,這時教師可以借機向?qū)W生傳授一些速記技巧,來訓練學生的連貫記憶能力。
例如,在表達作息時間時,對于一個表達時間的詞half,quarter,past,to,in the morning,in the afternoon等,我們就讓學生用字母代碼來速記,如下:
對整點計時,我們讓學生以鐘表為主體,用具體的活動事件的單詞首字母來進行速記,也同樣可以達到預期的效果??傊?,只要教師能夠根據(jù)不同語言素材的特點,傳授學生一些速記技巧,讓他們的連貫記憶能力得到發(fā)展,就能更加有效地達到聽的目的。
也正因為教師能夠?qū)W生聽力微技能進行訓練和培養(yǎng),才讓我們的學生明白、理解和掌握所聽到的語言、內(nèi)容和信息,在每個Section A的1c,2c,2d部分以及Section B 的對話說的環(huán)節(jié),學生都能運用聽力過程所學習或積累的語言素材進行語言的表達,真正做到“聽”得有效、“說”得有質(zhì)。
總之,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yǎng)一直是教師不斷追求和探討的主題,只要教師能夠重視學生聽的技能的培養(yǎng),讓學生在聽的過程中學習、掌握和積累一定的語言知識,就能更好地為語言輸出和運用提供保障。我們將致力于提高學生的聽說能力,提高聽說課的效果,為學生的可持續(xù)性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鄭方紅.初中英語聽力微技能的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8.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