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中國崛起”背景下的日軍影像改寫

      2015-07-07 05:57:51吳海云
      藝術百家 2015年2期
      關鍵詞:改寫電影藝術中國崛起

      吳海云

      摘要:新中國成立以來國產電影對于抗日戰(zhàn)爭中日本士兵的塑造大致經歷了兩個階段,并由此構建出兩種日軍影像的“定型化”:“丑角”式的與“禽獸”式的。新世紀以來,國產電影塑造的日軍形象呈現(xiàn)出全新的特征。今天的中國導演在“大國崛起”的時代語境下,嘗試以新的角度與方式重申和敘述中日之間在“二戰(zhàn)”期間的沖突與暴力,希冀在世界舞臺上對那段歷史的闡釋發(fā)出自己的聲音,卻在對“國際身份”的渴望與追求中忽視了“中國身份”的本位思考,自動歸入了國際化/西方式的思維與敘事框架。

      關鍵詞:電影藝術;定型化;國產電影;日軍形象;改寫;藝術作品

      中圖分類號:J90文獻標識碼:A

      Rewriting of Japanese Army Images in the Context of "China,

      as an Emerging Superpower"

      WU Hai-yun

      (Advanced Research Institution of Simian Humanities,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10061)

      電影,作為一種極為重要的流行藝術形式,其主要魅力和社會文化功能基本上是屬于意識形態(tài)的。 中國人民對抗日戰(zhàn)爭的記憶,在新中國成立以來許許多多的電影作品中加以保存。而日軍的形象在不同時期國產電影中呈現(xiàn)出的各自特征,折射出中國意識形態(tài)的不斷變更。

      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國產電影中對于抗日戰(zhàn)爭中日軍的影像塑造大致經過了兩個階段,并由此構建出兩種關于日軍形象的“定型化”(stereotyping)?!笆吣觌娪啊敝杏胁簧俜从晨谷諔?zhàn)爭的作品,包括《平原游擊隊》(1955年)、《鐵道游擊隊》(1956年)、《地雷戰(zhàn)》(1962年)、《野火春風斗古城》(1963年)、《小兵張嘎》(1963年)、《地道戰(zhàn)》(1965年)等。這一時期影片中的日軍,多以“小分隊”的形態(tài)出現(xiàn),很少有血肉豐滿的個人;即使有令人印象深刻的“個體”從群像中脫穎而出(比如《地道戰(zhàn)》中的山田、《平原游擊隊》中的崗村),但一旦將數(shù)部作品相對照,就會呈現(xiàn)出千人一面的特點,帶有明顯的公式化、類型化描述方式。

      “十七年電影”中日軍的定型化形象是:身材矮小,獐頭鼠目,目光兇惡,智商低下,常常腰間別著一只雞,嘴里喊著“花姑娘”——總之,是具備喜劇元素的邪惡角色。面對這樣的敵人,中國老百姓往往經過幾場埋伏、幾次沖鋒,便輕而易舉地取得了勝利?!笆吣觌娪啊敝赃@樣塑造日軍,是該時期電影作為革命經典敘事的基本邏輯使然。

      大約從20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國產電影中的日軍形象出現(xiàn)了重大變化。同樣是“抗日”的主題,電影講述的重點卻與過去大不相同:慘烈的正面戰(zhàn)爭取代了輕巧的游擊戰(zhàn)役,日軍對中國人的瘋狂屠殺取代了中華兒女與日本鬼子的斗智斗勇??谷疹}材的“十七年電影”,結局無一例外是共產黨領導下的農民革命斗爭的勝利,即使那只是一個歷史限定中的局部的勝利;而在改革開放初期的抗日影片中,中國人被日軍欺凌、侮辱、屠殺成為情節(jié)主線,比如《血戰(zhàn)臺兒莊》(1986年)、《紅高粱》(1987年)、《屠城血證》(1987年)、《南京大屠殺》(1996年)。

      影片中的日軍,均表現(xiàn)出駭人的殘忍、血腥和變態(tài),而不再具備任何“可笑”的特點。

      新世紀以來,國產電影所構建的日軍形象,開始表現(xiàn)出與之前的兩種定型化形象都不盡相同的新特征。最為明顯的變化首先體現(xiàn)在演員上,片中的日軍不再由中國演員、而是由日本演員、甚至日本的著名影星出演;與此同時,日軍角色的形象也發(fā)生了從“鬼”到“人”的轉變。

      領風潮之先的影片是姜文導演的《鬼子來了》。在這部電影中,尤其是影片的前半段,姜文對于“日軍”的人性化改寫確鑿無疑。該片的黑白色調與片名中的“鬼子”二字,似乎是對“十七年電影”的一種致敬和回潮;然而影片一開場,觀眾就發(fā)現(xiàn),導演的真正意圖在于對前文本的顛覆。

      另一部因“顛覆性”而引起巨大爭議的電影《南京!南京!》中,日軍群像也具備這樣的“人性”特點:面對南京城內手無寸鐵的中國百姓,他們是殺人不眨眼的劊子手;但在暴力場外,他們是一群相親相愛的年輕人,一起跳高、跳舞、唱民歌、踢足球,彼此間進行著“我好想吃燉山藥”、“你媽媽做得確實很好吃”之類同鄉(xiāng)間的溫馨對話。

      事實上,《鬼子來了》可以看作是一部關于“國民性”的電影:一方面,它對于中國老百姓輕信、懦弱、窩里斗的國民性進行了“哀其不幸、怒其不爭”式的批評;另一方面,又對日本軍事殘暴的戰(zhàn)爭行為進行了“國民性”歸因。

      將日軍在“二戰(zhàn)”中表現(xiàn)的殘忍與血腥,完全歸因于日本的“武士道”或“民族性”,這種描述范式也出現(xiàn)在陸川導演的作品《南京!南京!》中。這部影片中的第二主角、日本軍官伊田,在淪陷的南京燒殺淫掠,無惡不作,卻不時地顯現(xiàn)出一些“人文”情懷:他開槍打死被折磨至瘋的慰安婦,給出的理由是:“她真漂亮……她這樣活著還不如死掉”;在范偉所飾演的拉貝秘書被槍決前,他臨別贈言道:“人總會死的……這是個很美的地方?!痹谟捌臄⑹逻壿嬂铮未巳藲埍┬袨榈?,是一種“日本式”的文化與哲學。

      而最具代表性的詮釋,是《南京!南京!》接近尾聲時出現(xiàn)的一場“占領慶典”:在悲壯雄渾的軍鼓聲中,日本軍士用一種奇特的、整齊劃一的舞蹈動作,完成對犧牲日軍亡靈的祭奠,表現(xiàn)出武士道精神浸染下的群體性狂熱。

      當然,影片《南京!南京!》對于日軍形象最具新意的刻畫,在于對其“現(xiàn)代性”的強調。在這部電影中的侵華日軍,無疑是一支“現(xiàn)代”的軍隊:他們大規(guī)模地使用槍支、而不是軍刀;主角角川的自殺,用的也是用槍打向太陽穴的方法,而不是傳統(tǒng)武士道式的剖腹。這看似不經意的一小步,卻是中國電影對日軍形象構建策略中的一大步。

      一個具備人性和美德的現(xiàn)代人,也可以同時是一個冷酷無情的殺人機器;關于20世紀戰(zhàn)爭凸現(xiàn)出的這一特點,學者列維納斯、阿倫特、鮑曼、德里達等都做了深刻的反思和討論,在此無需贅述。而陸川只是單純地將這種“人性/獸性”的雙面性成列出來,而對于“雙面”之間的關聯(lián)卻沒有做出任何讓人可以接受的解釋,這讓影片在基本的義理和邏輯上呈現(xiàn)出一段刺眼的空白。

      在日軍個體的“現(xiàn)代性”塑造上,陸川在很大程度上失敗了;但是這位對于作為群體的日軍現(xiàn)代風貌的書寫,卻被之后的中國導演繼承和發(fā)揚。在張藝謀導演作品《金陵十三釵》中,張藝謀、張偉平為了為了在銀幕上展現(xiàn)“暴力奇觀”,重金邀請世界頂級特效設計威廉姆斯團隊打造片中的戰(zhàn)爭場面。于是,影片中中日兩軍交戰(zhàn)的場面,呈現(xiàn)出《拯救大兵雷恩》《兵臨城下》一般的緊張節(jié)奏與震撼效果;日軍的重型裝甲與新式武器,顯示它是一支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中的鋼鐵虎狼之師。

      2008年,中國的GDP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國;在此背景下,中國的電視熒屏上出現(xiàn)了一批所謂的“抗日神劇”。而在大銀幕上,出現(xiàn)了一部名叫《廚子戲子痞子》的國產電影,導演是以黑色幽默著稱的管虎。

      作為一部“抗日”影片,該片完全沒有站在民族主義的立場表現(xiàn)中日的矛盾,而是向觀眾呈現(xiàn)了一臺混合式的瘋癲喜劇。尤其耐人尋味的是編導對于結局的處理,地下黨人以飛揚的柳絮作為解毒工具,此舉不但拯救了中國平民,也讓日本軍人獲得了解藥,再加上歌曲《送別》的旋律,影片在結尾處竟然呈現(xiàn)出一種“人道主義”的溫情。日本士兵從侵略者成為可憐的被拯救者,這種敘事可以被勉強解讀為一種“大國心態(tài)”,即今天的中國人已經可以以一種居高臨下的態(tài)度去俯視日本,甚至去演義、去戲說、去改寫曾經不堪回首的過往。

      事實是,今天描寫日本侵華戰(zhàn)爭的中國電影,都在試圖重審和重述中日之間那段沖突與暴力的歷史往事,并力求站在一個局外人式的“客觀”角度,以一種“國際化”的視角,對日軍進行一種可以被“世界”接受的闡釋。

      而筆者在此想要指出的是,這些導演在塑造日軍時所采納新的書寫策略,與其說是“國際化”的,不如說是西方式的。比如,《鬼子來了》中對于日本國民性的定位,與其說是基于中國的本位理解和經驗,不如說是受到了本尼迪克的《菊與刀》及其他類似西方文本的影響;陸川在《南京!南京!》所塑造的角川這樣一個“現(xiàn)代主體”,其“現(xiàn)代性”完全體現(xiàn)在他說英語、信奉基督教等“西方性”上;《一九四二》和《金陵十三釵》,都將日軍的侵略行為描繪為西方商業(yè)大片中常見的戰(zhàn)爭“奇觀”;而《廚子戲子痞子》更是在敘事范式上借鑒了大量好萊塢的西部片和偵探片,通過講述一個虛構的抗日盛舉,完成了對《羅拉快跑》等西方后方后現(xiàn)代主義電影的模仿和致敬。

      同樣是抗日題材的電影,如果說“十七年電影”弘揚的是革命情緒和樂觀精神,80年代的創(chuàng)作體現(xiàn)出民族悲情與復興渴望,那么今天中國的國產電影,則顯示出一種對國際身份的渴望與追求。

      那是中國伴隨著經濟崛起后產生的文化愿景,即在世界舞臺上對歷史的闡釋發(fā)出自己的聲音??上В麄冊趯Α皣H身份”的渴望與追求中,自覺或不自覺地將自己納入西方主流話語的闡釋框架,無論是對日本的國民性歸因、對于“現(xiàn)代性”的強調、還是好萊塢式的影像構建,其奉行的表現(xiàn)方式、敘事框架還是價值體系都是西方式的,讓這些回顧中日歷史的當代國產電影,缺少中國本位的文化元素與經驗思考。(責任編輯:賈明哲)

      猜你喜歡
      改寫電影藝術中國崛起
      中國崛起在全球舞臺上
      GAME OF DRONES
      漢語世界(2020年6期)2020-12-06 04:06:24
      論電影藝術中的數(shù)字技術應用
      出版廣角(2016年24期)2017-03-02 18:36:52
      《馨香與金箔》中的另類“蝴蝶”
      華文文學(2016年6期)2017-01-06 11:15:16
      創(chuàng)譯的本質與創(chuàng)譯在霍姆斯、圖里翻譯結構圖中的定位
      《聊齋志異》在日本的流變史
      戲劇之家(2016年22期)2016-11-30 18:48:58
      論當下電影藝術在日常生活審美化中的表現(xiàn)
      人間(2016年27期)2016-11-11 16:46:04
      淺析“十七年電影”中文學改編對電影藝術發(fā)展的意義
      戲劇之家(2016年19期)2016-10-31 18:44:51
      當我們談論精神分裂題材電影時,我們在談論什么
      戲劇之家(2016年7期)2016-05-10 12:30:08
      周邊是中國崛起的戰(zhàn)略
      瑞金市| 承德县| 常德市| 湘阴县| 旬阳县| 西峡县| 阿尔山市| 二连浩特市| 如东县| 句容市| 罗江县| 鹤岗市| 青冈县| 张家界市| 玉树县| 固原市| 安达市| 巴南区| 五指山市| 阿瓦提县| 雷山县| 塔河县| 上林县| 崇礼县| 南投市| 乐山市| 那曲县| 日土县| 屏边| 横山县| 台湾省| 太谷县| 永定县| 河南省| 垦利县| 涿鹿县| 赞皇县| 新竹县| 德化县| 遂川县| 若尔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