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寶玲
摘要:總結(jié)我院收治90例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經(jīng)驗,包括通過飲食指導,運動指導,用藥指導,心理指導,皮膚護理指導,衛(wèi)生指導等方面的健康教育,結(jié)果發(fā)現(xiàn)患者發(fā)生高糖飲食、吸煙、間斷用藥、運動不合理等不良健康行為較明顯減少。
關鍵詞:糖尿??;健康教育;護理;治療
1臨床資料
本組糖尿病患者90例,年齡18~80歲,平均52.3歲,病程3個月~18年。文化程度初中及初中以下40例,高中以上50例,教育時間2~4 w,入選患者大多數(shù)血糖控制不理想,有不良飲食習慣,間斷性服藥,且對監(jiān)測血糖沒有正確的認識和對待。
2健康教育的方法
2.1評估 患者入院后,責任護士通過觀察、交談、體格檢查、閱讀病歷等,了解患者的年齡、性別、教育背景、社會、文化背景、生活飲食習慣,確定患者存在的健康問題。
2.2計劃 通過綜合分析信息,針對患者存在的健康問題,護士與患者、家屬共同設計制定有針對性的促進達到目標的教育計劃。
2.3方式 將健康教育內(nèi)容以文字形式、口頭形式、電子媒介等方法,對患者進行反復講解,講解的內(nèi)容要易懂、易記、少而精。
2.4執(zhí)行 健康教育的重點內(nèi)容為飲食指導、運動指導、藥物指導、心理指導及預防并發(fā)癥的指導等內(nèi)容。理論指導通常以小組或集體教育的形式,而行為指導及健康咨詢則多采用個別指導 ,如動作示范、電話交談、家訪等[3]。
2.5應在各級政府和衛(wèi)生部門領導下,共同參與糖尿病的預防、治療、教育、保健計劃,以自身保健和社區(qū)支持為主要內(nèi)容。
3健康教育的內(nèi)容
3.1飲食指導 控制飲食是所有糖尿病患者糾正高血糖的最基本治療措施。
3.1.1控制熱量,均衡飲食,清淡飲食及高纖維飲食為主 ,嚴格控制油脂攝入,少食油炸食品,盡量食用綠葉蔬菜、粗糧及輔以牛奶、蛋清、瘦肉、肉類,不超過150g/d。
主食應控制在200~400 g/d。
3.1.2少食多餐 要做到不少于3餐/d,每餐主食不超過100 g,若3餐/d,主食分配應為早1/5、中2/5、晚2/5。預防低血糖及主餐后高血糖,早餐一定要吃,若不吃早餐,易發(fā)生中餐前低血糖,而且午餐容易多吃,出現(xiàn)午餐后高血糖。
3.1.3其他注意事項 ①超重者,忌吃油炸、油煎食物,炒菜宜用植物油,少食含膽固醇高的食物。限制飲酒,食鹽<6 g/d。②嚴格限制各種甜食。③監(jiān)測體重變化:定期測量體重1次/w。如果體重增加>2 kg,進一步減少飲食總熱量。④糖尿病患者還要限酒、禁煙。糖尿病飲食治療是糖尿病的一項最重要的基本措施,無論糖尿病控制情況如何,無論使用何種藥物治療,均應長期堅持飲食控制。
3.2運動指導 長期合理的運動是糖尿病治療過程中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運動要因人而異,遵循個體化和從輕到重循序漸進的原則,應在醫(yī)生的指導下制定個人計劃,確定較為固定的飲食服藥運動時間。
3.2.1運動鍛煉的方式 有氧運動為主,如散慢跑、騎自行車、做廣播操、太極拳、球類活動等。最佳運動時間是餐后1 h(以進食開始計時)。
3.2.2運動量的選擇 活動時間為30~40 min。用胰島素或口服降糖藥者最好每天定時活動。若有心、腦血管疾患或嚴重微血管病變者,應按具體情況選擇運動方式。
3.2.3注意事項 ①運動前評估糖尿病的控制情況,根據(jù)患者具體情況決定運動方式、時間以及所采用的運動量。②運動不宜在空腹時進行,防止低血糖發(fā)生。③運動時隨身攜帶糖尿病卡以備急需。④運動后應做好運動日記,以便觀察療效和不良反應。
3.3藥物指導 向患者說明各類降糖藥的藥物作用、服藥時間,教會患者自己注射胰島素。
3.3.1磺脲類用藥指導 不良反應:最主要的不良反應是低血糖,常發(fā)生于老年患者,肝腎功能不全或營養(yǎng)不良者,作用時間長的藥物(如格列苯脲和格列美脲)較易發(fā)生,而且持續(xù)時間長,停藥后可反復發(fā)生。
3.3.2雙胍類用藥指導 不良反應:腹部不適、口中金屬味、惡心、畏食、腹瀉等,嚴重時發(fā)生乳酸血癥。餐中或餐后服藥或從小劑量開始可減輕不適癥狀。
3.4皮膚及足部護理指導
3.4.1指導患者保持皮膚清潔,注意個人衛(wèi)生,每日更換清潔衣褲,便后用溫水清洗,注意觀察皮膚有無感染征象。
3.4.2做足部及小腿運動,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環(huán),以免發(fā)生糖尿病足。
3.4.3預防外傷 指導患者不要赤腳走路,一方刺傷;外出時不可穿拖鞋,以免踢傷。
3.5衛(wèi)生指導
3.5.1糖尿病患者應注意清潔衛(wèi)生由于患者體質(zhì)弱,抗病能力差極易并發(fā)各種急慢性感染及皮膚軟組織感染以及肺結(jié)核等,應盡量避免到人多的場所,注意個人及飲食衛(wèi)生。
3.5.2糖尿病的自我監(jiān)測及控制要求 注意自我監(jiān)測血糖,使空腹血糖控制在<8.3 mmol/L,餐后2 h維持在<10 mmol/L,定期監(jiān)測肝功能、腎功能、血脂等,并定期復查眼底,使血糖控制在理想水平,體重恢復到正常體重的±5%范圍內(nèi),勞動力及工作能力恢復正常。
4結(jié)果
臨床效果較好,通過院外隨訪,統(tǒng)計90例糖尿病患者經(jīng)過3~6個月的健康教育后,血糖控制有所改善。血糖平均值由11.9 mmol/L下降至7.2 mmol/L;檢測血糖次數(shù)從0~1次/月上升至2~3次/月。
糖尿病作為一種慢性終身性全身疾病,會影響患者的工作學習及生活,醫(yī)護人員通過正確的健康教育,幫助患者做好與疾病作長期斗爭的思想準備,通過健康教育,使患者掌握了糖尿病的有關知識,堅持正確的治療和自我護理,延緩并發(fā)癥發(fā)生,從而達到提高生活質(zhì)量,延長壽命。
參考文獻:
[1]蔡偉紅,郭艷芹.對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J].中國健康教育,2002,18(5):335.
[2]王艷玲,王亮,金建華.我國糖尿病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民康醫(yī)學雜志,2010,22(7):865-867.
[3]文青,曾偉杰,趙華妹,等.糖尿病護理進展[J].南方護理學報,2000,7(1):58-60.
[4]家偉.內(nèi)科護理學[M].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1989:332.
編輯/張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