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強
摘 要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fā)展,計算機和網絡技術已廣泛應用于社會各領域當中,對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在高中信息技術課堂上很多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高。本文通過分析影響高中信息技術教學質量的原因,旨在探討和改進信息技術教學的策略,打造高效信息技術課堂。
關鍵詞 高中信息技術 計算機 原因 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3.6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5)13-0128-01
《普通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標準》明確指出:高中階段信息技術課程的總目標是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營造良好的信息環(huán)境,培養(yǎng)解決問題的能力,倡導運用信息技術進行創(chuàng)新實踐。然而,在教學實踐中,由于種種原因,學生對信息技術學習興趣缺乏,課堂教學效率低下,嚴重阻礙了學生信息技術水平的提高。作為高中信息技術老師,我們必須尋找信息技術教學的有效方法和途徑。本文通過分析影響高中計算機教學質量的主要原因,旨在探討和改進信息技術教學的策略,讓學生掌握和應用現代信息技術,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一、影響高中計算機教學質量的主要原因
1.教學觀念滯后。在應試教育體制下,學生學習緊緊圍繞著高考的指揮棒。而高中信息技術課不屬于高考科目,被視為“副科”,等同于音樂、美術等,學校、教師、學生及家長都不重視。在學校課程設置上,往往要為“主科”騰出地方,甚至一些學校沒有聘用專業(yè)的信息技術教師教學,而是由主科老師兼任,總之,信息技術課可有可無,對信息技術教學的有效開展帶來了極大的負面影響,嚴重影響了學生學習的態(tài)度,阻礙了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2.教學內容陳舊。隨著經濟的快速發(fā)展,計算機技術也得到迅猛的發(fā)展,因而計算機技術的知識體系也隨之發(fā)生變化,盡管我國不斷進行課程改革,但是教材的更新速度仍然很慢,使得高中生學到的知識并不能應用于生活中,因而容易打消高中生學習計算機課程的積極性,無法提高學生操作計算機的能力。另外,一些教師并不能拓展自身的知識面,因而無法掌握與更新計算機技術的相關知識,嚴重阻礙了學生的發(fā)展。
3.教學方法單一。信息技術課是一門技術性和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其教學方法更注重實踐操作性,而在教學實踐中,授課方式脫離不了“講授——示范——練習”三個步驟,長期連續(xù)不斷地采用此種方法進行計算機教學,會讓授課過程變得枯燥無味,無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因而使得學生無法熟練掌握相關知識,無法幫助學生提高計算機的操作能力。
二、提高計算機教學質量的途徑
1.轉變社會觀念,提高認識程度。要想切實提高學生的信息技術水平,就必須轉變社會觀念,充分認識到信息技術教育對學生發(fā)展的重要性。國家相關部門可以將計算機成績作為考核學生學習情況的標準之一,然后勒令各個中學挑選計算機操作能力較強,知識存貯量較大的計算機教師。學校還可為計算機教師提供再教育的機會,幫助信息技術水平較低的教師不斷豐富自身的知識,提高教學能力,從而達到提高學生信息技術水平的目的,為國家的現代化建設提供所需的人才。
2.及時更新內容,體現與時俱進。信息技術日新月異,更新速度非常迅猛。課程內容改革要耗費大量的資金,為了學生熟悉并掌握最新的信息技術知識,教育機構可以開設計算機網站,將計算機知識輸入到該網站,然后通過研究人員對新型計算機技術的不斷研究,來對網站里的計算機知識進行更新和改正,從而開闊學生的視野,讓學生對新型的信息技術產生濃厚的興趣,進而為國家培養(yǎng)新型的技術人才,實現國家的快速發(fā)展。
3.豐富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興趣。為了豐富學生的信息技術知識,教師可采用抽象比喻法、興趣驅動法和自身實踐法來增強學生對信息技術知識的印象。以抽象比喻法為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如果遇到晦澀難懂的專業(yè)術語,教師可以將知識點描述成學生所熟知的內容,讓學生輕松快速完成計算機操作任務。此外,信息技術作為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除了進行課程內容的講解,還要提供充足的時間進行上機練習,并及時解決學生上機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從而讓學生獲得操作計算機的信心。
總之,隨著信息社會的到來,以計算機和網絡技術為核心的信息技術,已經成為我們生活、工作和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并且?guī)ьI我們走向一個新的時代。作為高中信息技術教師,我們要采取多種措施完善和改進教學策略,不斷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熱情,打造高效課堂,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成為信息時代的創(chuàng)新型人才。
(責任編輯 全 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