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韓非口吃考

      2015-07-13 06:49:40飯塚由樹東京情報大學750000
      大眾文藝 2015年11期
      關鍵詞:嬴政韓非游說

      [日]飯塚由樹 (東京情報大學 750000)

      郭 麗(譯) (北方民族大學 750000)

      韓非口吃考

      [日]飯塚由樹 (東京情報大學 750000)

      郭 麗(譯) (北方民族大學 750000)

      戰(zhàn)國末期的法家思想家韓非,自《史記》韓非列傳的記載之后就一直被認為是口吃。有著這么不利身體條件的他,在韓國危急存亡之秋作為使者出使秦國。一旦失策的話,不但韓非本人不保,還危及韓國自身的存亡。就在這種非常時期,韓王安卻選派一向口舌不清、有口吃癥狀的韓非作為出使秦國的使者。韓非若果真如《史記》中所載,是一個在韓國沒有很高的地位、被冷落、也沒有后臺的公子的話,韓王安對作為說客而言,明顯能力一般、資質平平的韓非又抱有何種期待呢。其個中緣由,激起了筆者的興趣。從以上幾點疑問出發(fā),本論文通過韓非對于適合做說客的條件、資格,以及韓非口吃說的反對資料進行論證,由這些資料得出,韓非并非如大街小巷流傳的那樣是口吃者,而是一位雄辯的人物形象。

      韓非;口吃;雄辯;秦始皇

      一、問題的提出

      古代希臘德摩斯梯尼(公元前384-公元前322)曾經口吃,但他最終克服口吃成為雄辯家的故事眾所周知1。反觀中國的韓非又是怎樣的呢。韓非是中國戰(zhàn)國末年的法家思想家,生年不詳。據(jù)司馬遷《史記》韓非列傳所載,“韓非者,韓之諸公子也。喜刑名法術之學,而其歸本于黃老。非為人口吃,不能道說,而善著書?!逼渲袑懙?,韓非是韓國公子,喜歡刑名法術學,雖有口吃病但擅于著述。

      上述所講“口吃”,是指“口吃。說話結結巴巴”2,即所謂的“結巴”。具體來講,這種癥狀是這樣被描述的(著重點為筆者所加),“語言障礙的一種,患者無法流暢地進行語言表達(非流暢性),處于結巴狀態(tài)?;颊呦胝f話時,語音在說話開始或者中途,發(fā)聲、構音、呼吸有關的器官如喉頭、舌、口唇、橫膈膜等發(fā)生痙攣,語言被堵塞,某個音被不斷地重復,拖長。伴隨這種狀態(tài),臉色發(fā)紅,冒汗,呼吸困難,脈搏跳動加速,皺眉,奇怪地眨眼,激動的時候連手腳都發(fā)生痙攣。”3。而且,口吃者與人交流時的特征是(著重點為筆者所加),“在聽眾、長者面前、打電話時心里緊張,口吃更加嚴重。”4由上可見,口吃者的這種癥狀和與人交流的特征,兩千二百年前的人們與現(xiàn)代人沒有什么大的區(qū)別。

      通過如上對口吃者癥狀的考察,發(fā)現(xiàn)口吃是導致語言活動能力弱的主要原因。根據(jù)韓非列傳當中“非為人口吃”所載,表明韓非有如上的口吃癥狀,而且從“不能道說”這句可以看出,韓非在說話方面基本上不能正常表達,說話極其困難(幾乎沒有說話能力)。

      韓非列傳當中還有如下記述:

      人或傳其書至秦。秦王見《孤憤》《五蠹》之書,曰:“嗟乎,寡人得見此人與之游,死不恨矣?!袄钏乖唬骸按隧n非之所著書也?!鼻匾蚣惫ロn。韓王始不用非,及急,迺遣非使秦。

      秦王嬴政讀完韓非的書之后進攻韓國,此時受攻擊的韓在國家存亡之際,韓王安全權委托口吃的韓非赴秦。5

      縱觀當時韓國被卷入戰(zhàn)爭的情況,韓國長期地處西面的秦國和南面的楚國兩大強國之間,加之韓非時期秦國國力日益強大,因此韓國無法避免地遭受重大壓力。據(jù)《史記》始皇本紀中記載,秦始皇十年(公元前237年),李斯進言意圖奪取韓國,并且曾親赴韓國。而在此之前,韓王安一直沒有起用韓非,始皇本紀當中,“韓王患之,與韓非謀弱秦?!贝藭r,韓王安才起用韓非,意圖削弱秦國國力。對這件事的記載,韓非列傳與始皇本紀稍有差異。據(jù)韓世家記載王安五年(公元前234年),依照始皇本紀、六國年表,始皇帝十四年(公元前233年),韓國因受到上述提到的秦國攻擊,韓非才作為使臣出使秦國。

      在這種嚴峻的形勢下,韓王安為何起用韓非作為使臣呢,韓王安寄予韓非什么樣的期望呢。事實上,韓王安也讀了韓非的著述,應該深知韓非的才學。然而,之前可以采用卻一直沒有采用的人在這樣重要的時刻,為何突然被提拔成游說使者呢?6一般來說,這樣的情況下任命的使者應該是能言善辯的人,比如縱橫家或者游說家等,而不是一個口吃的人。然而,此時韓王安卻起用口吃者韓非。難道是由于韓非是李斯的同學的連帶關系而被起用的嗎?還是當秦國攻打韓國時,秦王嬴政明確要求韓非為對秦的游說使者?筆者不敢茍同。從韓非列傳的文字表述來看,這樣的理解也有可能。但是,若先陳述結論的話,筆者認為,韓非成為出使秦國的使者之理由是,“韓非不是什么口吃,而是能言善辯的人,韓非是為使韓國繼續(xù)存續(xù)才被韓王安起用作為使者的?!闭驗槿绱?,韓王安期望韓非的口才能使秦國改變攻擊的矛頭,因此,韓王安身邊企圖阻礙陷害韓非的那部分人也無法再作出反對的言辭了。綜上可見,此時韓非的突然任用,即使是被特別認命的也可以理解了。

      本論文如下的論述,就是為了論證韓非并不是如《史記》韓非列傳當中所記述的有“口吃”癥狀的人,而是一個善辯者。接下來筆者就對這一論點加以論證。7

      二、說客的職業(yè)要求及其資格條件

      本章中的“說客”是指“以三寸不爛之舌游說各國從而發(fā)揮外交戰(zhàn)術的人”,筆者意從韓非所主張的從事各國交涉的說客需要具備的職業(yè)要求、資格、資質這三方面進行論證。

      一提到雄辯者,首先浮現(xiàn)在腦海中的就是縱橫家、游說家等。所謂縱橫,是指合縱連橫,東方的小國之間合成縱向同盟,或者與西方大國的秦國對抗,或者連成橫向聯(lián)盟與西方大國秦國結成同盟,與他國對抗,無論哪種都是指向秦國的外交政策?!妒酚洝分兴涊d的蘇秦、張儀等就是以縱橫家馳名的說客。他們僅以“一己之舌”作為武器,在與國內外交涉游說的時候,根據(jù)聽者的利益引導聽者的興趣自不必說,其中還會運用反證辯論,有時候表現(xiàn)出感情的起伏,甚至提出假設的反對論,或者反復強調論點等方式,來喚起聽者的興趣。從事這樣行為的人,正是能言善辯的說客形象。這些特征在韓非的文章當中也不難發(fā)現(xiàn)。然而,這畢竟是書面上的表達,即使口吃的人也基本上能做到,但是要真正能夠做到吸引聽眾并贏得信任可就不那么容易了。

      那么,韓非本人是怎樣看待說客這一職業(yè),又是如何評價這一現(xiàn)象的呢?《韓非子》當中出現(xiàn)的縱橫家有張儀、公孫衍、蘇代、樓緩等人,接下來我們結合這些人在論著中的描述來考察韓非的評價吧。

      關于張儀:

      及孝公、商君死,惠王即位,秦法未敗也,而張儀以秦殉韓、魏。(定法篇)

      這件事的記述是為了舉例說明由于君主未能運用權術揭穿臣下的惡行,從而導致連國家的富強也變成了臣下的利益。張儀犧牲了秦,卻從韓國和魏國那里謀求自己利益。從說客的觀點來看這件事的話,我們發(fā)現(xiàn)孝公時代商鞅所立的變法在他死后不僅沒有被廢除,而且張儀也并沒有運用口才為自己所效忠的國家謀求利益,卻只顧獲取利益收入囊中,韓非對此進行了批判。由此論述了不使用權術的危險性,同時也否定了構成韓非思想重要組成部分的

      關于蘇代:

      人主者,鑒于外也,而外事不得不成,故蘇代非齊王。

      這件事講的是蘇代從齊國出使燕國,發(fā)現(xiàn)若不巴結當時燕國的宰相子之,事情就無法順利進行。于是蘇代對燕王誹謗說,當今的齊王不信任大臣才重用子之。韓非通過這件事舉例說明了君主如果不依賴自己的法或者權術而以他國為鑒,容易被人乘機而入,在外交當中發(fā)生臣下的丑事。從而批判了“說客乘君主之危的態(tài)度”。

      對于公孫衍、樓緩,并未發(fā)現(xiàn)相關的評論,尤其是未發(fā)現(xiàn)對他們的外交行為的批判。

      關于說客、游說家現(xiàn)象,韓非以五蠹篇為代表進行了反復批判和否定。但是對于說客個人,除了《藐視法的說客》《說客鉆君主空子的行為》這兩篇當中一一列舉出其行為進行了言論攻擊之外,其他再沒有發(fā)現(xiàn)。稻田孝將《韓非子》視為“韓非厭惡的游說家的必攜書”8因為,韓非雖然厭惡游說家,但《韓非子》一書的主旨卻是對說客的游說方法,巴結方法等進行的細致入微的論述。加地伸行寫道:“他非常討厭游說家的原因可能是因為口吃的緣故,但也可能是由于親眼所見游說家的惡劣行徑?!?由此可見,一般來說,口吃者和游說者相互對立。

      根據(jù)上述研究發(fā)現(xiàn),韓非排斥口齒之徒,事實上,他在五蠹篇當中,也將這類人作為學者、帶劍者、患御者、工商之民被統(tǒng)一合稱為“五蠹(蛀蝕木頭的蟲子)”的一類作了評論:

      當否之言,而誅罰不必其后也。皆曰,外事,大可以王,小可以安。夫王者能攻人者也,而安則不可攻也。強則能攻人者也。治則不可攻也。治強不可責于外,內政之有也。今不行法術于內,而事智于外,則不至于治強矣。

      對于韓非來講,被稱為說客的人,正因為它們沒有為國家的富強從事實際的耕戰(zhàn)勞動而成為被批判的對象。而且,說客當中的杰出者,倡導合縱連橫的人才是真正的游說之士。韓非認為,依賴外交的政治全部失敗的。

      韓非所批判的是,游說之士不是謀求和外國的關系國家利益,而是謀求私利;有些游說之士利用紛亂的國際關系不顧集體利益只顧倡導自己可能歪打正著的論調。而且,至于游說之士的目的,在其倡導的外交政策的背后各有不同。若是服務于強國的策略,則利用外國權利在國內買下個人官職;若是救小國的策略又利用國內勢力,在外國謀求個人的利益。而且,韓非還論述了依賴這樣的外交的危險和警告,從而否定了游說家10。因此,韓非所否定的說客是指那些為了填飽私囊竟然利用自己所效忠的國家的人。從君主一方來看,也不能委任這樣的人物擔任左右國家命運的與其他國家進行交涉的事宜。

      再舉例來說,據(jù)韓非列傳所述,韓非的書傳到秦國,秦王嬴政讀了孤憤、五蠹的文章后,曾說過“寡人得見此人與之游,死不恨矣”。此時秦王嬴政對韓非所報的期望是,關于皇帝自身問題的朝廷治理、勢力管轄。11那么,韓非究竟為何去秦國呢。韓非本人不可能成為剛才所講他自己否定了的出賣個人的說客。韓非是為了拯救即將被秦國攻擊而瀕臨滅亡危機的祖國韓國而去秦國的。因此,可以看出韓非是作為與他在五蠹篇中所批判過的游說之士劃清界限,而赴秦國的。

      然而,綜合稻田孝的論說,以及小野澤精一的觀點來看,“《戰(zhàn)國策》當中記載了很多被稱為縱橫家或者說客謀士的學說,在《韓非子》當中,學派本身被批判了,但作為思想的根本有其共通點。12”可見韓非和游說者之間氣脈相通。如果這樣的話,韓非雖然竭力否定“游說家”但是他本人也感覺到作為游說家的素養(yǎng),并且浮現(xiàn)出善辯的人物形象?!妒酚洝樊斨袔缀醪捎昧巳牡摹墩f難》篇讓人想到的是,連話也說不好的人卻對于“辯論中進退技巧”了如指掌,如果未經過實踐經驗的累積,怎能寫出那么連貫透徹的理論呢。另外,在說難篇中寫道,即使巧舌如簧尚且很難說服別人。如果這樣,口吃者與善辯者相比起能力上就產生疑問,從表面看來口吃者有可能會拼盡全力,最終目的是說服對方,但比起正常表達的人不是更加困難嗎。也就是說,與其他說客的“口舌之戰(zhàn)”當中,假設能言善辯者和口吃者相同的思想背景,口吃者要取得勝利也相當困難。

      能寫出“說難”里這樣的話,有那樣思考的人只有自己,韓非對此也很自負吧。也就是說,韓非認為其他人沒有這樣的觀察人的能力。韓非雖然厭惡說客,難道他自己不也是具有說客能力的人嗎?因此,韓非才能作為韓國的代表在對秦國的態(tài)度上進行自我辯白。這全部都是對語言的自信所形成的技巧。這篇《說難》,只有具有說話技巧的人才能寫出來的文章。而且,這篇文章當中也能感受到具有“說客資格”的韓非這樣的人物氣概。

      由此可見,韓非具有這樣的職業(yè)資格,即從事各國間的交涉,在十萬火急的時刻為了救國成為善辯的使者。他巧舌如簧,具備準確地把握對方意思的談話能力,具有以三寸不爛之舌使對方屈服的能力。只有這樣的人才能成為具有資格的人。而且還需具備不為一己之私利貪欲而做事,為自己效忠的國家而服務的品質。因此,可以得出口吃者是不夠說客資格的結論。

      從最終韓非親赴秦國這一點來看,韓非自信地、甚至自負地認為自己具有上述的職業(yè)資格、資質。

      三、反對韓非口吃說的資料

      接下來,筆者引用表明韓非并非口吃的資料。雖稍微有點長,且引用《戰(zhàn)國策》當中的一節(jié)。

      這段文字記載了四國欲通過合縱攻打秦國,秦王嬴政正苦于對策時,姚賈作為使者成功地與四國皆為同盟,由此升任為上卿,對此韓非與姚賈激烈爭論的場面。韓非因何故與姚賈發(fā)生爭執(zhí)其個中緣由雖不得而知,但僅從這段話可以判斷,韓非這一行為是為了保全秦國的位置。且不論史實和這段會話的真?zhèn)?,說明韓非具有在這么多人面前的辯論的資質。13《戰(zhàn)國策》當中,完全不見關于韓非口吃的記載,反而記述到韓非說話流暢?!妒酚洝分懿袀鞯目瓢撞糠钟校?/p>

      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雖欲廢太子,臣期期不奉詔。

      《正義》當中這樣記載:

      昌以口吃每語,故重言期期也。

      記載了周昌本來應該說“期望”,卻說了“期、期望”的故事。這與本文上述第四部分“四中國的口吃觀”中鄧艾的“卿云、艾艾”(《世說新語》言語篇)類似。這些雖也是書上記載,但從《戰(zhàn)國策》出場人物所說的話來看,完全看不出韓非是口吃。完全不同于所謂的“不能道說”。而且,關于韓非并不是口吃的資料有如下的記載:

      非之來也,未必不以其能存韓也為重于韓也。辯說屬辭,飾非詐謀,以釣利于秦,而以韓利規(guī)陛下。夫秦、韓之交親,則非重矣,此自便之計也。臣視非之言,文其淫說靡辯,才甚,臣恐陛下淫非之辯而聽其盜心,因不詳察事情。(《韓非子》存韓篇)

      李斯對秦王嬴政進讒言,“韓非來秦的理由是,……善于辯說,言辭懇切……韓非擅長掩飾其歪理邪說和抗辯言論。我擔心陛下會被韓非的巧言詭辯所迷惑……”關于存韓篇的作者諸說不定,但關于引用部分內容基本認定是李斯所言。14

      這段文字是李斯對韓非上奏文的意見書,李斯對韓非來秦的動機為秦王嬴政所作的分析的一部分。若韓非與李斯是同學的話,自然以前就知道韓非口吃,即使不是同學,同樣作為法家代表人,也應該聽說過關于韓非的信息。而且,考慮到韓非在秦國的現(xiàn)狀,不難想象李斯在秦王嬴政接見韓非之前先接見韓非。這樣的話,并不見得李斯就必須要上奏。韓非本人來到秦王面前的話,他一定會失望的。而且,若韓非口吃,不應該說“文其淫說靡辯之才甚”,更不會使秦王嬴政“淫非之辯”。宇野哲人曾論述,“……秦王非常高興,但是最初的會面韓非因口吃而說話不流利,使秦始皇不太滿意……”15將韓非不被秦王接納的理由歸因于韓非的口吃。若果真如此,那么李斯就沒必要上奏剛才的文章了。事實上,韓王安是將韓非作為能言善辯的使者而起用的。

      那么,李斯為何要提出上奏文呢。答案是顯而易見的,韓非并不口吃,并不口吃的韓非對李斯來說只能是一個可怕的對手。正因如此,李斯害怕遠比自己有才能的韓非獲得秦王嬴政的信任而凌駕于自己之上,才進言道“不如以過法誅之。”(《史記》韓非列傳)

      根據(jù)《史記》韓非列傳,韓非之死的主要原因是“對于韓非出使秦國這件事,秦王嬴政本人很滿意,但是李斯等人認為韓非是韓國的諸公子最終還是不會為秦國的利益出謀劃策,久留他是必成后患,因此賜予毒藥致其自殺身亡?!崩钏沟倪@一想法在《韓非子》存韓篇李斯的上奏文當中也可以看出。這也是李斯等人害怕韓非之言的記述。李斯等人讓秦王嬴政理解韓非的立場,很快就封閉了韓非的言說。主張“說難”理論的韓非之所以未能以其辯才說動秦王嬴政,正是因為他的同學李斯深知韓非的能力而認為有必要盡早除掉他。這種情況下,秦王嬴政身邊的李斯當然比韓非占有更多的優(yōu)勢,而且,正因為李斯處于絕對的有利地位,才能送毒藥給韓非,使其自殺身亡。

      此外,經常有一種說法是“韓非正因口吃才具有作文章的能力”16。但是,口吃者初期階段的特征是“實際的表達力(語言或表達技巧)無法與表達欲和表達內容并行所引起的不平衡表現(xiàn)”17而且,“自我抑制力強……不說別人的壞話、不批評、嘲諷別人,尤其不擅于表達否定的感情?!?8對人亦如此。那么,不對人的時候就不這樣了嗎?詞匯或表達技巧隨著年齡的增長可以逐漸增補的,但是“對別人感情的表達方式”是什么樣的呢。若書面表達和對人表達沒有很大區(qū)別的話,其人物形象也不會和《韓非子》的作者有很大差別。岡本隆三曾說,“出身韓王家族的韓非,看到國家衰微,即上書韓王安,不斷地進言自己的富國強兵論。即使如此,由于韓非生來口吃不善辯論,因此把文章寫在竹板或木板上提出?!?9若果真如此,那么韓非和秦王嬴政的會見也決定用筆交流嗎?或者由韓非的隨行人員一直跟在身邊,把韓非所講的話或者所寫的東西一點點進行口述?這樣也太不現(xiàn)實了。

      一般來說,從口吃者的詞匯、表達技巧的能力來看,并不是僅僅由于口吃這一點就能擅長寫作。作為韓國諸公子,即韓國王室的一員,對于并未受到特殊待遇長大的韓非來說,并不是很容易就見到韓王。因此,只能采用呈書的方式來上奏,所以必須寫得吸引第一眼看到的人。因此,韓非的文章必然包含很多具體的例證而很容易理解。

      綜上可見,從韓非并非口吃的記載(僅《戰(zhàn)國策》一例),李斯對韓非能言善辯的批判,以及一般口吃者“與人情感表達”,以及對于由于口吃就具有善于做文的能力觀點的否定。這幾點一致說明韓非并不非口吃。

      四、韓非口吃說的出處

      那么,假定韓非并不口吃,為何《史記》之后被認為是口吃者呢。

      劉汝霖《周秦諸子考》韓非一項中的《難言》一篇中出現(xiàn)韓非口吃之說。劉汝霖在書中寫道:

      這篇傳很簡略,里面又有許多附會的話。第一,韓非的事跡,既多不詳,何口吃一小節(jié)目獨傳。我很懷疑這由于太史公附會難言一篇而來。本來附會事實是太史公的慣技。病不能相禮、附會為因病不能相禮,左丘明附會左丘失明。此處附會難言為口吃是不足為奇的。20

      劉汝霖舉出左丘明“失明”的例子21,認為韓非口吃說源于《難言篇》22。也就是說,韓非從寫下《難言篇》這篇文章之后被人認為口吃。筆者認為必須注意難言篇當中的一句話:“此臣非之所以難言而重患也”,這句話一般理解為“此臣韓非因害怕說話而深感憂患”,但是司馬遷解釋為“此臣韓非因說話困難而深感憂患”。劉汝霖認為司馬遷慣用牽強附會,也并非絕無可能。而且,司馬遷自己受過宮刑,可能將韓非看成和自己一樣有身體缺陷的人,感同身受,將韓非的一生從為數(shù)不多的信息當中行文成列傳的悲劇性。

      貝塚茂樹曾論述道:“我認為,對于隔離于政治之外,遠離富裕生活、出身貴族的韓非來說,靠自己的實力晉升的道路當中,靠自己像蘇秦、張儀那樣的雄辯之才成為國際外交中的佼佼者是上乘之選。然而,韓非天生口吃,根本不敢想象以巧舌成為列國的君主、宰相。幸而文章寫得好,以著述聞名于世,因此能在各國的政治界弘揚自己的學說?!?3

      那么,韓非到底去秦國的目的是什么呢?被秦國攻打,他是作為受韓王安所托而救韓國于困境的使者嗎?或者是趁此機會毛遂自薦呢?當然,如果沒有得到秦王的認可,韓非的意見是不會被采納的。從《戰(zhàn)國策》來看,后者也有一定道理,然而,從《韓非子》書中的思想和之前韓非的行動來看,韓非是從前者的立場出使秦國。此時,如果韓非是一個因自己的獻策不被韓王安采納,拋棄韓國,放棄韓國公子的位子為秦效力的人的話,他早就行動了,無須等到那個時候。表明了此前韓非一直對韓國依依不舍,留在祖國的心情。

      小野澤精一認為,“(韓非)思想的形成伴隨著個人的遭遇和性情。”24除了小野澤精一以外,很多研究者都認為韓非的文筆才能來源于生來口吃,但是若要反復關注遭遇的話,那么,如何看待韓非是諸公子的身份呢。韓非當時并不怎么得寵,不能直接見到韓王安。正因如此,才需要有讓讀者一見就愛不釋手的文章功力。事實上,韓非為了救援祖國命運曾拼盡全力提出奏章。草森紳一曾說,“如果作為父親的韓王討厭韓非的話,連讀都都不想讀上奏的書,視其為紙屑,即使讀了也和沒讀沒什么兩樣”25,即使如此,韓非為了祖國只能不停地上書,作為韓非也只能通過上書這種方法。正因如此,才有了才華卓越的名文。

      然而,事實上,在本文“二說客的資質及其資格條件”當中也提到,具有能寫出《說難》那樣冷徹的言論活動思想的人去了秦國,卻還未辯解就直接被殺掉了。對于這樣的結局,一般的人不愿意接受,這種排斥心理迫使人們對韓非的死因心生疑問,繼而開始猜測韓非患有口吃病。此外,前面也提到過韓非討厭高談闊論的人,因此,在人面前不與人激烈地辯論顯擺自己,聽他說話的人應該也為數(shù)不多,所以才引起人們的誤解。安能務曾經記述到:“韓非子寡言。并不是討厭說話或者不擅說話,而是因為深知話一旦出口就無法收回,因此慎重地選擇語言。因此,著重強調的時候就會重復一些話,被不知詳情的人誤以為‘口吃’”26。事實不正如此嗎。讀《韓非子》諸篇當中,韓非子一個接一個地舉出具體例子,并反復論述要強調的部分,由此我們可以看出一個一定要說倒對方的雄辯的人物形象。

      此外,直接繼承韓非思想的《韓非子》后來的學者們也有可能為了不讓人們把韓非在秦國的外交交涉的失敗歸因于其理論破綻和辯論技巧的拙略,而故意隱藏混淆,把失敗的主要原因有意地、偷偷地替換為韓非肉體的缺陷。讀過《史記》韓非列傳的讀者,也不顧司馬遷的寫作意圖,而把韓非外交交涉的失敗歸因于口吃。也就是說,《史記》口吃——游說的失敗,飯塚說口吃——游說的失敗

      筆者與司馬遷《史記》持完全不同的看法。

      那么,擅長說話技巧理論、精巧于辯術的韓非卻為何未被秦王接納呢。那是因為,正如韓非列傳當中記述道“韓非欲自陳、不得見。”韓非若沒有他人干涉,而是親自直接將自己的意見進言給秦王嬴政的話,用自己的巧辯之舌應該能把對方說服。但是,李斯、姚賈等親王身邊的人拼命抵抗,最終導致了秦王嬴政對韓非理論的膚淺理解和曲解。此外,還涉及到秦王嬴政信任韓非的時間經過、韓非本人的立場曖昧等等各種原因。

      五、結語

      司馬遷在太史公自序當中寫道,“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边@句話講述了韓非處于幽閉不遇的環(huán)境當中,無法直接向秦王嬴政訴求的狀況中而發(fā)奮的情況。列傳當中,將韓非的事跡戲劇性地連綴成文,但是太史公自序當中卻都是依據(jù)事實而沒有故事性。

      韓非并非真的口吃,因深感于說話禍福,集結成《韓非子》,因此,對韓非口吃的認識必須改變。韓非并非因口吃才具有了出類拔萃的文章,而是由于他長期處于壓抑的生活環(huán)境下的結果。因此,巧妙的句子都是一點點的耕耘所得。

      綜述如上,筆者認為韓非并非口吃。韓非死后至《史記》作成期間有種種流言蜚語,對言論、爭論敏感的人們不愿意接受韓非平淡的死亡,加上韓非子后輩學者有意的信息操作,從而形成了“韓非口吃說”。

      (本論文基于曾發(fā)表于《東京情報大學研究論文集》2002. vol.5的論文修改而成。)

      注釋:

      1.《大英百科全書》(TBS·大英百科全書1974年)中記載韓非“為了成為辯論家,他勤奮刻苦,以堅毅的決心克服身體的缺陷(據(jù)說韓非口吃)取得成功”,《世界傳記事典》第5353頁(holppub出版1980年)中記載,“德摩斯梯尼把小石子含在嘴里朗讀來矯正發(fā)音,在浪花咆哮的海邊練習發(fā)聲等事跡可能是杜撰的傳聞,但是韓非天生體弱,以不懈的努力克服不清晰的發(fā)音的軼事是不容置疑的?!?/p>

      2.《漢語大詞典》3第127頁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89年

      3.『日本大百科事典』6 582頁小學館1985年

      4.『世界大百科事典』22 543頁平凡社1972年

      5.始皇本紀……十四年(前233)韓非使秦、秦用李斯謀、留非、非死云陽。

      (《史記》始皇本紀)

      韓世家……王安五年(前234)秦攻韓、韓急、使韓非使秦、秦留非、因殺之。

      (《史記》韓世家)

      6.《史記》韓非列傳中記載,“非見韓之削弱、數(shù)以書諫韓王、韓王不能用?!贝颂幮枰⒁獾氖?,“不能用”而不是“不用”。在此,關于韓非任用難道有什么問題嗎?難道韓王安身邊有阻止任用韓非的奸臣嗎?雖然在孤憤篇中可見端倪,也不能全然斷定。但是,假設如此,如果韓非口吃,那么韓王安決定任用韓非為善辯的使者出使秦國的時候,必然會引起朝廷內奸臣更強烈的反對。

      7.筆者注:本論文著重論證韓非絕非口吃,并不是歧視口吃者,或對口吃者持有不合理的看法。

      8.『不信の哲學―韓非子』 25頁 稲田孝 新人物往來社 1973年

      9.『韓非子』第183頁 加地伸行 講談社 1989年

      10.以上具體的例子在《韓非子》定法篇當中羅列。

      11.『講座東洋思想4中國思想Ⅲ』184頁 東京大學出版會 當中記載,1987年,“秦國在孝公在位時實行的商鞅變法,至韓非生活的始皇帝初期已經約經過了一百年?!陂g,荀卿在昭襄王時代曾游歷秦國,當時也傳誦著對古民、古吏、古上大夫、古朝和國情贊美之聲。因此,始皇帝對韓非的期待并不是商鞅曾經實行的對下層百姓的官治之道,而是關于皇帝自身問題的朝廷治理、勢力管轄等”

      12.全釈漢文大系『韓非子』上652頁小野澤精一.集英社,1975.

      13.雖然《戰(zhàn)國策》嚴格說來并不是一部史書(『中國思想辭典』戦國策日原利國編研文社1984年)但也不能一刀切地認為其中所記載的全部都是虛構的產物。此外,《戰(zhàn)國策》也被作為學習辯論的參考資

      料,筆者注意到其中的會話部分,并引用一段記載作為參照。

      14.《韓非子考證》第25頁容肇祖上海商務印書館1935年“存韓一篇,記韓客上書之辭,李斯圖韓之計,及李斯上韓王書。”

      《要籍解題及其讀法》第49頁梁啟超中華書局1936年“此前半,當是非使秦時所上書。惟后半自《詔以韓客之所上書書言韓之未可舉下臣斯》以下,備載李斯駁論及秦韓考證事跡,明是當時秦史官成活李斯徒黨所記錄。決非出非手?!?/p>

      《韓非子導讀》第55頁陳奇猷張覺巴蜀書社1990年“第二編《存韓》,后面的三分之二寫明是李斯的言論,當然不是韓非所作?!?/p>

      參考以上觀點,可見此處的引用部分應當為李斯所作,或者是與李斯非常相近的立場而寫。

      此外,『法家思想の研究』247頁木村英一弘文堂1944年“存韓篇包括三篇上奏文。第一篇是韓客上書秦的文章,第二篇是李斯向秦王的上書,然后是(對韓客的上書予以辯駁)的敘述部分:秦遂遣斯使韓也,李斯往詔韓王,未得見,因上書曰,此后的內容才與李斯向韓王的上奏文相聯(lián)。……最終這件事只對韓非事跡的流傳起了作用。”(著重點為引用者所加)

      另外,全釋漢文大系《韓非子》上第75頁小野澤精一集英社1975年,其中記述到,“即使《韓非子》一書的編纂過程,也很有可能是在秦國進行的?!虼?,此處從編纂的角度重新來看《韓非子》的結構的話,……可知存韓是為韓非自身的行動、傳記角度提供的預備知識。”

      綜上所述,可見,存韓篇是將韓非在秦國的事跡收集整理而成?!俄n非子》的成書當然比《史記》早,因此應更接近真實的韓非形象。在這本傳記中,韓非通過李斯的眼光,被描述為雄辯的人。

      15.カルピス文化叢書5『老子·荘子と韓非子』106頁三島海雲(yún)財団発行1969年。

      16.世界の名著10『諸子百家』49150頁金谷治 1966年,其中記載道,“然而,不幸的是,他生來口吃,基本上無法勝任貴族之間的社交。這恐怕對他的性格也產生了極大的影響。他成為揮灑文筆的法家的集大成者也與此不無關系?!?/p>

      17.『學校健康講談·指導辭典』第5章689頁 大修館書店

      18.『言語障害』85頁內須川洸財団法人放送大學教育振興會1991年19.『韓非子入門』11頁 岡本隆三 徳間書店1972年

      20.《周秦諸子考》第449頁劉汝霖文化學社1929年

      21.《史記》太史公自序,“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史林雜識》,第225頁顧頡剛中華書局出版

      1936年,“左丘能成國語之弘制,其必不失明,無疑義。所以謂之‘失明’者,蓋瞽與史其事常通,其文亦多印合,而‘瞽史’一名習熟人口,故沿而用之。流俗不察,乃若瞽人竟可以作史者,而左丘名明,遂緣瞽史之義,思其反對方面,謂之‘失明’,‘盲左’之稱于以起,不亦誣乎,瞽史應當是瞽與史,左丘其實不是什么失明。

      22.『中國思想辭典』韓非の項日原利國編研文社

      1984年,“韓非口吃說是從‘難言’一篇流傳出來的”,據(jù)此,這一說法被大家認可。

      23.人類の知的遺産11『韓非』12頁 貝塚茂樹 講談社1982年

      24.全釈漢文大系『韓非子』上6頁小野澤精一 集英社1975年

      25.現(xiàn)代視點中國衆(zhòng)像『孫子·韓非子』85頁旺文社1985年

      26.『春秋戦國志』下370頁 安能務講談社 1992年

      [日]飯塚由樹,男,二松學舍大學博士后期課程中國學專業(yè)結業(yè)(最終學歷)、現(xiàn)任東京情報大學非常勤講師、北京大學夏季語言學短期留學生。

      譯者:郭麗,女,北方民族大學,助教。北京大學碩士。

      猜你喜歡
      嬴政韓非游說
      我說韓非(評論)
      作品(2023年10期)2023-10-30 11:43:02
      曇花一現(xiàn)的秦朝
      美國科技巨頭游說政府費用大增
      圖窮匕見
      社會治理中的韓非思想方法論探討
      Flocking control of a fleet of unmanned aerial vehicles
      向嬴政索田宅
      愛你(2017年20期)2017-11-24 16:26:38
      呂不韋之死不蹊蹺
      百家講壇(2016年8期)2016-07-23 17:40:05
      進擊的磊編
      印度應該使政治游說合法化嗎
      世界知識(2015年8期)2015-05-25 14:49:18
      台前县| 玉溪市| 长治县| 宜兰县| 饶阳县| 西吉县| 九寨沟县| 梅河口市| 望奎县| 肥东县| 巢湖市| 乐陵市| 苏尼特左旗| 神木县| 灵石县| 龙陵县| 邢台市| 诸城市| 平谷区| 沁水县| 蒲江县| 璧山县| 同仁县| 交口县| 三门县| 德安县| 岳普湖县| 道孚县| 鸡泽县| 滦平县| 鹰潭市| 洪江市| 荣昌县| 高密市| 卢龙县| 琼结县| 襄垣县| 繁昌县| 都昌县| 贡觉县| 沙坪坝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