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珺
佇立蘇堤上,帶著幾分沉醉,我默默凝望著沐浴在細雨里的西湖。
江南的雨帶著水鄉(xiāng)的特征,輕輕的,柔柔的。不似雨,倒像縷縷的煙,更像團團的霧,彌漫在天地之間。西湖的全景是看不見的,只隱約現(xiàn)出幾處時濃時淡的綠波。煙霧是密密的絲簾,引誘我去揭開它,去尋找西湖的佳境。
天還早,湖岸的霓虹燈還亮著,近處尚能透過雨霧,送來幾縷絳紅,淺黃淡藍的顏色;遠處就只像在薄云中的星星,朦朧而飄渺。這些使西湖又添幾分詩意。這蒙蒙細雨中的西湖,不正是淡妝的西子嗎?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這一帶湖面恰是荷花盛開。片片濃綠的葉間,都是荷花,簡直花多葉少。有的花脫離葉的修飾,獨在碧波中挺立著,這是高傲的;有的花昂首向天,高高站在葉上,這是清高的;有的花則躲在葉里,悄悄露出幾片粉嫩花瓣,這是羞澀的。至于那些含苞的,就是花中的孩子了。
一陣輕風拂過,荷葉隨風起伏,姿態(tài)萬千,“曲院風荷”大概就是由此得名吧?坐上畫舫,泛舟西湖。湖水清清的,綠綠的,碧玉一般輕輕地搖蕩著。時而空中幾顆殘留的雨滴落下,濺出漣漪,那便是吻著她了?!熬G玉”在手中流著,那么溫潤柔滑。此時才懂得古人為什么能造出“柔情似水”這個詞,那人必定撫摸過西湖的綠波。我身在萬頃碧波之上,蒙蒙輕霧之中,仿佛在夢里,帶著幾分虛無,幾分飄渺。
我靜靜地閉上眼睛,呼吸著若有若無的水汽,心頭的醉意又添了幾分。
忽然,同船游客的贊嘆聲驚醒了我。抬眼望去,只見不遠處的湖面上,矗立著三座小巧的寶塔,像一只“倒栽蔥”沉入水底的香爐露出的三只腳。此處便是有名的“三潭映月”,可惜這幾日始終不晴,月亮總躲在云后,使人無法領(lǐng)略“三潭映月”的詩情畫意。
過了三潭映月,便是湖心島了。畫舫靠在島邊,漫步上島,一片翠郁。有能叫出名字的樹——楊柳、蒼柏,不能叫出名字的更多。
綠樹掩映中,幾處軒榭樓閣顯露出來。穿廊越閣,觀賞美景,不禁驚嘆江南園林的巧奪天工。雖是空間有限,但每過一處,一副新的畫面就展現(xiàn)在眼前。
欣賞罷這大自然與人共同描繪的畫,我在一處臨水的小榭里坐下,向湖面望去,又發(fā)現(xiàn)一幅不曾見過的畫:遠山漸漸顯露出黛色、淺紫,淡綠色的山嵐在山間流動,使山也添了生氣。湖在遠山映襯下,更顯美麗,我想,天上王母的瑤池也不過如此吧!
坐在亭榭里,眼前盈盈碧波,處處美景,我深深地醉了,醉在這湖光山色里。
教師評語
全文按照時空轉(zhuǎn)換寫景,景物描寫生動細致,又很有條理。小作者的筆猶如攝像機的鏡頭,領(lǐng)著我們隨著她的腳步移動和時間推移,把西湖美景盡收眼底。比喻、擬人、引用,多種修辭手法運用恰到好處,西湖景物如在眼前,給人無限美好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