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曉燕
摘要: 音樂課堂教學中的提問,既是一種教學方法,也是一門藝術。巧妙的提問是啟發(fā)學生積極思維,促進課堂教學和諧發(fā)展的重要方式,是引發(fā)學生心理活動、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促進學生學習水平提高和學習技巧發(fā)展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音樂課堂;提問;藝術;有效
在新課程標準的指導下,音樂課堂教學應遵循教會學生學習的原則,巧設問題情境,給學生充分的思維和想象的空間,幫助學生在音樂學習的道路上迅速前進。
一、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激活學生思維
提出問題,首先要發(fā)現(xiàn)問題,教師的引導是關鍵。音樂教師要善于不斷地創(chuàng)設具有激發(fā)性的音樂問題情境,采用多種教學手段,激勵學生思考的熱情,引發(fā)學生對音樂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
蘇教版一年級有一課《火車開了》,在處理歌曲的力度變化這一環(huán)節(jié),我先請一位學生用“嗚嗚”聲模擬火車從遠方緩緩駛來又駛向遠方的效果,聲音開始小然后大,最后又變小,她做得非常好?!巴瑢W們還能用其他的方式來表現(xiàn)這種聲音的變化嗎?”孩子們被問住了,有部分學生就開始竊竊私語起來,討論著我剛才的問題。我抓住這一好時機,適時提醒:“你們能發(fā)揮集體協(xié)作的精神,想方法制造聲音,然后使聲音的強弱發(fā)生變化嗎?”有一個學生搶先站起來說:“用拍手的方法。”“很好,大家可以分組討論一下?!睂W生的好奇心被調動起來,他們通過自己的思考找到了表現(xiàn)聲音力度上的變化:用拍手、跺腳、擊拍桌椅等方式來制造聲音……學生在開放、有趣的音樂學習情境中,步步深入地展開想象,積極思考。最可喜的是學生在表演時,聲音的組合不僅是我原來要求的“強—弱”“弱—強”的直線運動,而且有了“強—弱—強”“弱—強—弱—強—弱”等組合方式,對聲音力度變化的可能性獲得了更為全面的認識,在探討的過程中學生創(chuàng)新的火花得以點燃。教師不僅自己能提出恰當?shù)纳逃憜栴},而且還要把主動權交給學生,鼓勵他們提問題。自己想要弄懂的問題,探討起來不是更有興趣,更主動嗎?
二、精設問題內容,促進學生商討
自學探究商議交流能力的培養(yǎng),是學生進行“終身學習”與“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基本途徑。商討是流于形式,還是能真正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問題的設計很重要。
(一)問題要有價值性
教師在教學中,提出商討的問題應該是精心設計的,不能隨意而至。商討的內容含量不宜過小,如果單靠個人可以解決,就沒有商討的必要。內容的難度要恰當,一般來說須具有一定的挑戰(zhàn)性。但又不能脫離學生音樂生活經(jīng)驗、認知水平,否則難以喚起學生主動參與體驗探究音樂的積極性。
比如我在上《雪絨花》一課時,欣賞影片《音樂之聲》片段后,我問道:“《雪絨花》在影片中出現(xiàn)了幾遍?每次出現(xiàn)的場景是怎樣的?”學生很快就答出:“出現(xiàn)了兩遍。第一次是在特拉普上校家里,男主人公借此曲表達對孩子們的關愛和對女家庭教師的接納,氛圍溫馨而愉悅。第二次是全家在逃離祖國之前的音樂節(jié)上,滿懷對祖國的深深眷戀之情,深情而激動。”在這樣的情境鋪墊下,我隨即提問:“你能根據(jù)劇情設計演唱方案嗎?”各小組在商討后各自拿出了自己的方案。如,一場景時,歌曲共唱兩遍。第一遍由特拉普上校與大女兒的二重唱。二場景時,歌曲共唱兩遍。第一遍由兩個特拉普上校重唱,第二遍在第一樂句后,由兩個瑪麗亞重唱,B 段由全家及觀眾合唱。整個商討過程中,孩子們顯得那么興奮,那么投入,好像一個個小導演正在策劃著某場音樂劇??梢?,有價值的問題提供給學生的是一片廣闊的天地,它能讓學生更為主動、更為自由的去表現(xiàn)、創(chuàng)造音樂。
(二)問題要有開放性
提出商討的問題,它的答案是開放的,而不是唯一的。商討的過程是進行發(fā)散性思維,展開想象進行創(chuàng)造的過程。在教學中我積極引導學生進行創(chuàng)造性思考,鼓勵富有個性的回答,不求標準,只要言之有理,不偏離目標就給予肯定。給學生一個各抒己見的商討空間,學生所想象到的會讓教師贊嘆不已!
如欣賞《鴨子拌嘴》時,我要求學生根據(jù)音樂設計故事情節(jié)表演?!霸谝粋€晴朗的早晨,有一群小鴨在鴨媽媽的帶領下?lián)u搖擺擺地走出了家門。他們要去哪兒呢?想去干什么?它們之間會發(fā)生哪些事情呢?”聽完音樂,學生爭相發(fā)表自己的見解。我趁熱打鐵:“各小組能商討商討,將音樂表現(xiàn)的情景表演出來嗎?”他們有的表演了小鴨去公園玩,鴨媽媽帶著小鴨勇敢地和蛇搏斗的場面;有的表演了小鴨在擁擠的電影院門口和將他們擠倒的小雞吵架的經(jīng)過;有的表演了兩只小鴨在草地上爭蟲子吃的情景……他們將自己獨特的感受、真實的體驗在表演中表露無疑,學生的表現(xiàn)遠遠超出了我的預料。
三、掌握提問技巧,引導學生探究
怎樣把問題說出來才能針對目標使學生有的放矢?怎樣引導,學生才能更深入地進行探究?這些都是值得我們去探討研究的。
(一)提問時機要適合
如何引導學生探究,探究能否出成效,教師提問時機的把握是否恰當是至關重要的。課堂是活的,學生是活的。提問的時機需要教師在不背離目標的基礎上隨機應變,根據(jù)課堂的情況而決定。如:在學生遇到難點,思維受阻時,我會適時拋出具有提示性的問題,引導學生進行討論,研究解決的途徑;在學生感受體驗之后,我又通過問題引發(fā)探討、總結,從而得出更深層次的規(guī)律性結論。
請看下面這個教學片段:
播放《寶蓮燈》片段:沉香回憶和媽媽幸福生活的情景、沉香想著想著傷心地落淚。
師:這是動畫片(學生搶答:“《寶蓮燈》?!保┲械钠?,片中的小男孩是誰?
生(齊答):沉香。
師:沉香和他的媽媽本來幸福的生活在一起,可后來發(fā)生了什么事?
學生爭先恐后地舉手講故事。
師:你現(xiàn)在的心情是怎樣的?
生:很難過。
生:很傷心。
師:現(xiàn)在如果要用音樂表達我們的心情,看看下面兩種哪一個更適合?
教師分別彈奏歡快活潑和抒情傷感的樂曲。
學生紛紛回答:第二種。
師:為什么?
生:因為第二首曲子速度比較慢。
生:因為第二首曲子我聽了也覺得難過。
師:如果你是沉香,你來叫一聲“媽媽”。
學生一個比一個深情地喊著“媽媽”。
師:多么感人的聲音!如果你是沉香,你想和媽媽說些什么?
生:媽媽,你回來吧!
生:媽媽,我好想你呀!
…………
這是以《媽媽的愛》為基本教學內容的一節(jié)綜合課。在動人的動畫片的感染下,老師因勢利導,步步設問,讓孩子們沉浸在濃濃的母子情中,對于媽媽的愛的體會越來越深。
(二)提問語言要恰當
恰當?shù)奶釂柲芗せ顚W生的思維,使學生大膽質疑,勇于探索,敢于創(chuàng)新,而提問的語言表達是把握提問尺度的關鍵。提問的語言應該是富有趣味性學生易于接受的;富有挑戰(zhàn)性能激發(fā)學生好奇心的;富有激勵性能增強學生自信心的。
我在《找春天》一課中設計了尋找春天的聲音創(chuàng)編故事的活動。在活動前,我是這樣引導的:“在我們跳舞之前小朋友們聽到了什么聲音?是的,春天來了,布谷鳥叫了。再想一想,春天還有那些聲音?現(xiàn)在,請各小組在教室里尋找春天的聲音,然后每組用這些聲音編成一個小故事給小朋友們聽。哪個小組的小朋友尋找到的聲音最多、編的故事最好聽,哪個小組就會得到春姑娘送的禮物。” 結果同學們在實踐中表現(xiàn)出來的創(chuàng)造力真的出乎我的意料之外。他們有的搬出了打擊樂器,有的拿起了課本,有的翻出了塑料袋,有的磨起了手掌,有的敲響了桌椅……他們表演了風吹小樹葉、小雨沙沙下的情景;小馬在草原上撒歡的場面;小朋友們在公園里玩耍的場景等,課堂氣氛高潮迭起。在自由寬松的氛圍中,學生們開心地思考著、探索著、討論著、表演著,最終享受到成功的樂趣。
總之,新課程背景下的音樂教師,應該重視問題的設計與作用。要讀懂教材,吃透教材,精心設計問題,將問題設在重點處、關鍵處和疑難處,提高提問的技巧策略與藝術。以“問題”來組織教學,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將學生接受信息的過程轉化成學會思考、釋疑解惑的過程。培養(yǎng)學生音樂審美能力與創(chuàng)新意識。問題是起點,問題是主線,問題是線索,問題是過程與方法,讓音樂課堂因“問”而精彩。
■ ?編輯∕高 ?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