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亦江
很多小朋友都喜歡動物,特別是那些可愛的小動物,作文里也常會出現(xiàn)小動物,那么,怎樣才能寫活小動物呢?下面教小朋友幾個小竅門。
要寫形態(tài),也要寫神態(tài)。
沒有哪兩種動物的外形是相同的,也沒有哪兩種動物的神態(tài)是相同的。鴨子和鵝的模樣看起來差不多吧?其實不然!我們看看豐子愷是怎樣寫白鵝的:
“鵝的步態(tài),更是傲慢了。這在大體上也與鴨相似。但鴨的步調(diào)急速,有局促不安之相。鵝的步調(diào)從容,大模大樣的,頗像評劇里的凈角出場?!?/p>
小朋友誰怕過鴨子?。康且恢淮簌Z走過來,還真有點兒嚇人,是吧?
要寫靜態(tài),也要寫動態(tài)。
小朋友大多只注重描寫靜態(tài)的動物,如模樣啊,毛色啊,體型啊等等,但是要想把動物寫活,就必須注意觀察它們動起來是啥模樣。我們看看鄭振鐸是怎樣寫貓的:
“這只小貓較第一只更有趣、更活潑。它在園中亂跑,又會爬樹,有時蝴蝶安詳?shù)仫w過時,它也會撲過去捉。它似乎太活潑了,一點也不怕生人,有時由樹上躍到墻上,又跑到街上,在那里曬太陽?!?/p>
這樣比只寫貓的外形生動得多吧?
要當(dāng)做動物寫,也要當(dāng)做“人”寫。
小朋友往往把動物放在被觀察的地位,任隨自己擺弄,其實,動物也和人一樣有思想、有感情,如果小朋友能把動物當(dāng)朋友,就一定能寫出情趣。我們看看老舍是怎樣寫雞的:作者原來“一向討厭母雞”,可是,在看到母雞孵出一群小雞雛以后,用翅膀護(hù)衛(wèi)這些小雞雛,教它們啄食,夜里也精心照料它們,再寫母雞時就不再討厭母雞了:
“它負(fù)責(zé)、慈愛、勇敢、辛苦,因為它有了一群雞雛。它偉大,因為它是雞母親……我不敢再討厭母雞了”。
總之,寫動物和寫其他題材的作文一樣,不能只有一個角度,這樣寫出來才會是真正的“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