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鋒
摘 要:體育是教學學科中一門重要的科目,體育教學是有效地鍛煉身體,增強體質(zhì),促進健康的一種途徑,是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意志、品質(zhì)教育的有力手段。學生對體育課的興趣是否濃厚,學生有無科學的學習方法,教師主導作用的發(fā)揮等因素直接決定著體育課的質(zhì)量。
關鍵詞:淺談;小學;體育教學;見解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5)05-059-01
體育課教學主要以室外課為主,它是以身體和思維緊密結(jié)合在一起的一項特殊活動,在活動中除要教給學生體育知識、技術(shù)、技能外,同時還要教給學生鍛煉身體的能力和適應社會需求的各種體育娛樂活動能力。怎樣才能搞好小學體育教學,下面談談自己的幾點見解。
一、加強對學生體育興趣、愛好和習慣的培養(yǎng)
興趣、愛好是人的一種心理現(xiàn)象,是對某種事物或參與某項活動具有積極情緒的一種心理傾向。興趣、愛好這種特殊的心理傾向,在人們認識和研究某種事物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一個人如果對某種事物產(chǎn)生興趣,他就可以持久地集中注意力,保持清晰的感知,激發(fā)豐富的想象和積極的思維,產(chǎn)生愉快的情緒體驗,并能夠在從事與它有關的活動中,用意志去克服困難而不感到疲倦。所以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是促進學生苦學樂學的一個很重要的動力因素。首先,教師應采取新穎豐富的教學內(nèi)容,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才能引起學生的注意,才能不斷地誘發(fā)學生們對體育課的興趣。小學體育教學最好多準備一些游戲或競賽,以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這既符合小學教學規(guī)律,也符合小學生的身心需求。不但可以培養(yǎng)學生終生參加體育鍛煉習慣,而且達到了掌握知識、方法、技能的教學目的。其次,教師善于鼓勵和表揚學生也是加強學習興趣培養(yǎng)的一個方式方法。體育課上,一部分同學總存在吃不了苦或怕吃苦心理,易產(chǎn)生意志薄弱、缺乏興趣、喪失信心等情況,對此,教師要多給予鼓勵,如在耐力跑中,一些同學中途跑不動想退出,針對這一現(xiàn)象,教師就要用身邊的例子來說明毅力的重要性,鼓勵啟發(fā)他們,讓全體學生都能積極地,全力以赴地參與體育運動。
二、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相互結(jié)合
首先,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也就是教學生學會針對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最佳的練習方法,通過自己的努力和教師的幫助與指導,最終實現(xiàn)學習目標。其次,讓學生學習合作,可以是兩人或兩人以上組成小組,一起探究、練習、互幫互助、共同學習,達到鍛煉的目的。例如,在課堂上為學生準備籃球、跳繩、壘球等各種運動器材,學生可選擇自己喜歡的鍛煉方法來完成教師提出的練習任務。學生敢于到教師面前表現(xiàn)自己,教師也不因為學生做得不好而制止和責備學生,而以一種開放的心態(tài)面對學生,從而使學生在課堂中更加愉悅,充分展示自己,從而樹立自尊和自信,為今后堅持體育鍛煉奠定良好的基礎。又如,在組織低年級學生跳繩練習中,組員之間互相幫助,好的學生在技巧上對差的學生進行指導,充當小老師的角色,讓差的學生有榜樣。這樣既有利地提高他們的跳繩水平,又能建立良好的同學關系,營造一種愉快、和諧、團結(jié)互助的課堂氣氛,增強小組凝聚力,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三、體育課上把握好“陰、晴”的轉(zhuǎn)變
情感是聯(lián)系人與人之間的紐帶,要縮小師生之間的距離,就必須和學生多交流,與學生建立朋友式教學法。教師和學生是相互影響的,因此,處于主導地位的教師該嚴肅時一定要板著臉,特別是一些危險性運動項目。但是,該愉悅時一定融入到學生的活動當中,與學生共享體育活動帶給我們的快樂。這種“陰”“晴”的轉(zhuǎn)變只要要恰當、得體,就能使課堂氣氛變的活躍又有秩序,這樣不但能充分發(fā)揮師生雙方的積極性、主動性,而且更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它不僅能調(diào)節(jié)課堂生機,而且能提高教學質(zhì)量,確保課堂上學生的安全。
四、教師講解要準確、形象
由于體育課的形式比較特殊,學生集中注意力的時間是有限的。因此,課堂上要精講多練,注重講課表情,同時講解要抓住時機,可以是先示范,后講解;也可以是先講解,后示范;還可以邊示范,邊講解。術(shù)語一定做到準確,這樣便于學生理解和領會動作的含義,語言盡量生動、形象,如:“蹲踞式起跑”就象“袋鼠”起跑時卷縮身體;“各居各位”時象緊壓的彈簧;“預備”時象拉滿的弓;“籃球”單手投籃的手臂動作就象長頸鹿伸脖子…… 這類形象的語言不但能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能讓他們快速的掌握其動作要領。
五、體育課教學要開放化
在課程改革、教學不斷創(chuàng)新的今天,除了語文、數(shù)學等主要科目要創(chuàng)新、開放之外,體育課教學也應以創(chuàng)新為主。不應再是以教師為主的傳授性教學為主,而應是以學生為主體的嘗試性教學為主,要根據(jù)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征、興趣和水平目標來安排課的內(nèi)容,內(nèi)容應以協(xié)作性和互助性為主,重視對學生體育能力的培養(yǎng),再根據(jù)本課內(nèi)容的需要來選擇場地、器材等。教學時不應讓學生一味地去吸取某些知識、技能和具備的某些能力,而應多給學生一點自由發(fā)展的空間,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要盡量讓學生有選擇地進行體育鍛煉,從而發(fā)展學生的個性和特長,為終生鍛煉奠定基礎,這不僅是體育教學的功能,也是素質(zhì)教育不可缺少的一個途徑。因此,教學時不應強求一律。體育課要創(chuàng)新、開放,不光是教學形式和教學理念的開放,而更應是體育活動內(nèi)容的設置要趣味化、多樣化、益智化,從而全面鍛煉身體,增強體質(zhì),促進健康。
教學改革,作為教師,不但要注重教材、教法,而且更加真誠地賞識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優(yōu)良行為,還要賞識在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等方面的積極表現(xiàn)。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我們每位教師更應該注重教學的方式方法,幫助他們健康成長,展現(xiàn)自我、超越自我。
參考文獻:
[1] 呂樹庭.《運動心理學》人民體育出版社.2005
[2] 金欽昌.《學校體育學》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 葉加寶.《體育概論》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5
[4] 毛振明.《體育教學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