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堰國
【摘要】激勵教育是一種激發(fā)孩子學習興趣、充分挖掘孩子潛能的新型教育方式,在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很受歡迎。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老師們面對的都是喜歡被鼓勵的孩子們,所以在課堂中老師的激勵可以促進孩子對學習的興趣與積極性。孩子在老師的鼓勵下成長,他們在自己的幼小心靈中會對自己更加自信,有利于健康人格的形成。本文主要對激勵教育在小學語文課堂中的應用進行了探索。
【關鍵詞】小學語文;激勵教育;教學方式
【中圖分類號】G635.1 【文獻標識碼】A
現如今的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在新課標和素質教育的引導下,主要是以學生自己為主體,強調老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地嘗試與改進教學方式與教學思維,以讓學生真正地學到知識,在小學語文課堂中采取激勵教育的措施就是一種在教學方式上的創(chuàng)新,老師仍然在以學生為基礎的前提下,鼓勵與引導并存,激發(fā)學生的內在動力。筆者根據自己的多年小學語文教學經驗,對激勵教育方式作了探索。
一、在激勵教育中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
在小學語文課堂中,老師面對的是一些對這個世界充滿好奇的小學生們,學生天真活潑的個性決定著學生很在意身邊的每個人對他們所說的每一句話,這其中就包括老師、同學以及他們的父母。學生會很在意老師的每一個動作,哪怕是皺眉,也會在他們的心里產生一些不確定的因素,可能是積極的,也有可能是消極的。有時老師的一句批評會深深地傷害孩子幼小的心靈,讓學生對學習這件事感到反感,也失去了對學習的學習興趣。所以,激勵教育這種教學思維的優(yōu)點就凸顯出來了。激勵教學思維要求語文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在以學生為主體的情況下,老師一步步引導著學生去學習,在學生取得成績時老師要及時地給予表揚與賞識,學生在得到老師表揚后不僅僅愿意在課堂上和老師互動,主動地去接受知識的熏陶,更重要的他們在學習過程中,會不斷地積累自己的學習興趣,為學生以后的學習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與學習品質。
二、在激勵教育中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學習信心
其實,在筆者多年的小學語文教學實踐過程中,并沒有發(fā)現學生的聰明者與稍差者之間的差距有多么大。相反,有時老師自己感覺學生成績不好,但是在一次偶然的機會贊許了他的成績,這個學生的成績會進步的很迅速,甚至趕超老師平時最中意的學生。這也是激勵教育的特點,如果學生長期得不到老師的關注,就像員工總是得不到老板的工資,那么久而久之學生就會失去學習語文的興趣,成績也就不會太好,而學習成績好的學生經常受到老師的表揚與贊許,他們的自信心就會得到滿足,自信心推動著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在學習動機上變被動為主動,學習效率會大大提高。所以,激勵式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對于縮小學生成績之間的貧富差距是有極大的好處,有利于提高班級的整體學生水平,符合素質教育的標準。
三、在激勵教育中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學習品質
在激勵教育思維模式的課堂中,老師給予了學生極大寬松的環(huán)境,大家在一起是一種合作學習的環(huán)境。不像傳統(tǒng)語文教學的課堂中,學生在老師呵斥中一點點地前行,在這里老師與學生一起學習,老師引導學生,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自己探索問題的答案,學生也會在這個學習過程中不斷地摸索出適合自己學習的一套學習方法,為自己學習其他課程乃至整個人生中的學習都給與了啟蒙指導。老師也可以在語文課堂中,首先在黑板上寫出幾個問題,讓學生們帶著這些問題去通讀全文,并用自己的方式把自己的答案告訴其他同學和老師。期間,老師只是告訴學生應該怎樣去看一篇文章,怎么將一篇文章的結構分開,并從中提取重要的信息,這是老師需要不斷培養(yǎng)學習能力的措施。相信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學生學習到的不僅僅是對于某一篇文章理解的多么透徹,而是在這樣的一篇文章學習中,學生學到的是一種學習思維和學習方式,這種學習方式逐漸養(yǎng)成了習慣就培養(yǎng)成一個符合學生自己的良好學習品質。這也是激勵教育思維運用在小學語文課堂所體現出來的又一重要價值。
四、在激勵教育中采取的相關方式
由于語文課的實踐性比較強,所以老師可以結合所學內容,結合實際條件,改變授課方式,鼓勵學生們將課堂學習的內容演繹出來,由大家自己來評價。這樣的方式會讓所有的學生都參與到語文學習課堂中去,獨特的課堂學習方式會勾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本人對老師、對課程都會心生好感,從而會激勵學生更愿意投入到學習中去。還有一個是需要老師們特別注意的地方,就是不要吝嗇自己對學生的鼓勵,因為老師的鼓勵會讓學生的自信心得到極大的滿足,在自我肯定的同時他們會不斷地努力,以期得到老師更多的贊揚,這會形成一種良好的學習氛圍,在整個班級的學習過程中都會有著帶動的作用。
五、結語
激勵教育應用于小學語文課堂中是一個比較有創(chuàng)造性的嘗試,在培養(yǎng)孩子學習興趣、學習自信心、學習品質等方面有著極大的優(yōu)勢,完全符合國家推廣的素質教育的要求,在培養(yǎng)綜合性人才的過程中值得小學語文老師加以思考與引用。然而,激勵教育方式固然很好,但這種教學思維不是老師們一天兩天就能掌握的,需要老師長期實踐并不斷地探索研究,總結自己的實際經驗,在真正意義上培養(yǎng)符合社會需求的綜合性人才。
參考文獻
[1]劉海云.語文教學激勵教育初探[J].少兒科學周刊(教學
版),2014(8):92-92.
[2] 徐婷婷.淺談小學語文教學如何進行激勵教育[J].新課程·小學,2014(7):96-96,97.
[3] 段洪宇.試論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激勵教育[J].關愛明天,
2014(9):53-53,54.
(編輯:董嬌)